(一)
话说隋朝大业九年(613年),一个长得很像关羽却被誉为项羽再世的官二代(确切点来说应该是官N代)造反了。高敖曹的“小霸王”风格,后继有人了!
一个从小在蜜罐子里生长的贵族公子哥为啥要当反贼呢?其缘由有点复杂。
这个“双羽合体”(关羽和项羽)的造反**名叫杨玄感,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他们家世代为官,乃名门大族,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个牛气冲天的老爸,即那位身兼三个光辉头衔(军事家、书法家、诗人)的大隋开国元勋杨素。
杨素,这位相貌英俊的大叔美髯飘逸,文武双全,诗文精彩,书法一流,且用兵甚猛——平南陈、灭北齐、剿叛匪、破突厥,战功煊赫,堪称大隋帝国第一名将。
隋文帝杨坚对杨素恩宠有加,封其为宰相和越国公,赐他无数财富,还把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赏给他做小妾(这位公主就是那个经典成语“破镜重圆”的女主角。南陈未灭时,她已有老公,名徐德言,夫妻恩爱。陈亡时,徐预感会夫妻离散,便将一铜镜劈为两半,夫妻各藏半边以作为日后联络的信物。陈亡后,公主被赏给杨素做妾,徐颠沛流离,终于依靠半个铜镜和公主联络上。杨素得知此事,甚感动,遂成人之美,让他们夫妻团聚)。
别看这杨素多才多艺又宽宏大量,但有时候他却扮演着一个行事恶劣的奸臣角色。害死过同僚,还坑害了太子杨勇。主持修建仁寿宫时,杨素征调并虐待大量民工,致使死者上万,尸堆如山,他毫不在乎,让监工把尸体全推到坑里,再盖上土石,筑为平地。
在隋朝,杨素不仅权势通天,而且富可敌国,良田豪宅不计其数,金银珠宝车载斗量,僮仆数千,美女成群,亲戚朋友也都跟着一起发达。杨玄感就生在这样的一个无敌显赫的贵族之家,凭借老爸的军功和关系,他年纪轻轻就官至正二品的柱国之位,朝见天子时父子并列,何等风光。
很多情况下,这种凭借老爸才得以发达的孩子多是纨绔子弟,杨玄感小时候,别人也是这样认为的,都说这孩子是个成不了大器的二货,正所谓“人多谓之痴”,可杨素却常对人说:“这孩子绝非二货(‘此儿不痴也’)。”
杨素这话这还真不是老爸偏爱儿子,一眨眼,杨玄感长大了,这一长大,可了不得,只见他生得体貌雄伟,威风凛凛,更是遗传了老爸那部飘逸、顺滑、黑亮的胡须,像极了关羽。他也继承了老爸的文艺细胞,热爱读书,痴迷文学。在武勇上,他超越了老爸——天生神力,擅长骑射,长矛在手,所向无敌,再强悍的敌手,也能轻松秒之!
这杨玄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的行政本事,和他的武功一样,可谓出类拔萃。
拜任郢州刺史时,杨玄感大搞“特务政治”——暗中布置大批密探,考察属下官员到底有无才干,甭管是政绩卓著的还是贪污腐败的,事无巨细,都会全盘掌握,无人敢欺瞒,好官被奖励,贪官被惩罚。如此一来,官吏百姓都对他极为敬服,皆赞其才。
不久,杨玄感继承老爸的爵位楚国公,升礼部尚书,相当于外交部长兼文化部长、教育部长和宣传部长,虽然在朝廷中他以倨傲闻名(名门公子嘛,多少都有些个性),但他爱重文学,使得四海之内不少知识分子仰慕不已,纷纷投其门下。
杨玄感在官场一帆风顺,犹如坐了直升机,可他貌似风光无限,实则暗藏危险,终有一日,出了塌天大祸!
(二)
杨玄感的最高领导,也就是隋炀帝杨广,并不喜欢他,因为他是杨素的儿子。
虽然杨素为杨广登基立下汗马功劳,但杨广并不待见这位功高震主且心术不正的宰相。杨广登上龙椅嗨翻了天,杨素的政治生涯却彻底完了蛋。杨广不再让杨素参与政治决策,杨素患病时,杨广表面上笑眯眯地派名医诊视,内心却巴不得他早死。杨素也知道皇上讨厌自己,干脆不想活了,于是拒绝吃药,终于在隋大业二年(606年)撒手归西。
皇上讨厌老杨家,杨玄感是知道的,老杨家世代显贵,名震天下,在朝文武百官多是杨素的老部下,这种势力和影响力,杨广一想起来就睡不着觉。而杨玄感自打继承了老爸的爵位后,也跟着睡不着觉了——整天担心皇上找自己麻烦。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杨玄感决定先下手为强——反他娘的!他开始和几个弟弟谋划,准备废掉杨广,立秦王杨浩(杨广的侄子)为帝。
没多久,机会来了。杨玄感跟随杨广出征吐谷浑汗国(在今青海一带),回师时经过大斗拔谷(在甘肃、青海交界处),随从官员都累得半死,疲困交加,杨玄感乐得美髯乱颤,决定趁机袭击杨广的行宫!
正在此时,突然跑一人抓住杨玄感的手对他说:“文武官员的心还是一致拥护皇上的,大隋尚未发现有覆灭的迹象,不能胡来呀!”
此人正是杨素的弟弟,即杨玄感的叔叔——杨慎。这杨慎果然名如其人,真的很慎重呀。杨玄感认为叔叔所言极是,便暂时罢手,静待时机。
隋炀帝杨广这人和昔日的秦皇汉武一样,最大爱好就是开疆拓土南征北战,杨玄感觉得这也是个好机会,如果自己能和当年的老爸杨素一样,建立赫赫战功,就能树立威名,使得自己在军界人气飙升,可以让更多有本事的战将死心塌地跟自己混。更何况杨玄感天生武勇,遗憾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这些年尽干些行政工作了,他也实在憋得难受。
想到此处,杨玄感找到兵部尚书(国防部长)段文振说:“玄感我世代蒙受国恩,所得恩宠远远超过我应得的,如果不立功于边塞,实在有愧!倘若边疆有紧急军情,我愿意执鞭于战阵,稍展丝发之武功。明公您主管军事,我才冒昧地把心里话告诉您呀!”
段部长听得此言,颇为感动,又把这话告诉了皇上,杨广表现得极为愉悦,他对群臣们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此言果真不虚。”随即杨广赏赐杨玄感彩帛一千匹,对他礼遇更加隆重,杨玄感有了更多参与朝政的机会。
杨广真的改变想法,开始喜欢杨玄感了吗?而杨玄感是否会因为皇上的抬爱而改变造反的心思呢?答案都是一样的:不!
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罢了。两个姓杨的,都在装而已。
大业九年(613年)六月,杨玄感迎来了真正的机会。雄心万丈的杨广再征辽东,即攻打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王国,他派给杨玄感一个重要工作——在黎阳(今河南浚县)督运军粮。杨玄感顿感欣喜,他已觉察到天下百姓被皇上的连年征战和繁重徭役整得几乎崩溃,隋帝国暗涌奔流,于是杨玄感特兴奋地找来一帮同样蠢蠢欲动的武将和官员共商造反之事。
为了坑死杨广,杨玄感故意拖延漕运,不按时出发,打算饿晕杨广的军队。
杨广盼星星盼月亮,苦等军粮,等了许久却连个毛都没见着,皇上急了,派使者催促,杨玄感却不紧不慢地对使者说:“唉,我也想快呀!可这水路好多盗贼,麻烦呀!”
使者很无语,皇上很生气。
就在这时,大将来护儿(此君是未来的唐朝名将秦琼的老上司,在评书《隋唐演义》中是“四猛”之一)率水军从东莱(今山东烟台一带)入海,杀向高句丽都城平壤。杨玄感又兴奋了,来了招“贼喊捉贼”,派家奴假冒皇上的使者,声称来护儿造反!接着趁人心惶惶之机,占据黎阳城,大抓青壮年男子充军,同事又给周边郡县发送紧急信息,说来护儿反了,让大伙赶紧团结起来发兵到黎阳集合。
暴力威胁加上连哄带骗,杨玄感算是组成了一支近万人的队伍。誓师大会上,杨玄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说当今皇上昏庸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导致天下大乱,战死辽东者数以万计,今日要和大伙一起造反来拯救百姓。
打着除暴君、救百姓的旗号来造反,使杨玄感人气飙升,他的队伍很快就从近万人扩展到五万人,又从五万人迅速扩展到十万人,浩浩****,牛掰轰轰。
(三)
怎么才能快速干掉隋朝呢,杨玄感想到一个智多星式的哥们,便赶紧把他找来向他请教,此君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威震天下的瓦岗军老大——李密。当然,这时候的李密还不是“盗匪头子”,而是和杨玄感一样的贵族子弟,杨素活着的时候就对李密极为欣赏,曾对杨玄感说:“李密的本事,你可赶不上。”从那时起,杨玄感就和李密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哥们。
如今哥们李密成为军师,这位智多星给杨玄感献上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出其不意进入蓟城(今北京),断杨广归路,高句丽知道后必从后面攻击杨广,两头堵的杨广必然完蛋;
中策是直取关中,沿途不搭理其他城池,直接拿下首都长安,然后招揽豪杰,安抚百姓;
下策是突袭东都洛阳,号令四方,但如果短期拿不下洛阳,各地援兵一来,就比较麻烦。
杨玄感听得三策,抚须大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下策,他的理由是朝廷的家属都在洛阳,如果拿下洛阳,杨广的整个基业就完了;如果像上策那样只据守静待或中策那样只经过城池而不搭理,如何能振奋士气呢?
不久后残酷的事实证明,杨玄感的选择是多么地错误和悲催……
造反的头几天,杨玄感还是颇为顺利的,因为他这反造得太突然,朝廷始料不及,再加上杨玄感个人的武勇太厉害了。
上了战场后,昔日热爱文学的贵族公子哥立马摇身一变,成为一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狂魔斗士。只见他美髯乱舞、坐骑奔腾、长矛狂刺,来去如飞。每战皆身先士卒、厉声暴喝,有雷霆万钧之势,凶恶虎狼之姿!一路所向无敌!
杨玄感围攻洛阳,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长兼最高法院院长和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卫文昇率军数万前来救援。遥望隋军,杨玄感计上心来,他假装败退,还派人大声呼喊:“朝廷大军已抓住杨玄感啦!”结果卫部长的兵马犯了迷糊逐渐懈怠,杨玄感挺矛突然杀来,一番**,卫部长全军崩溃,只率八千人逃离。
杨玄感越杀越嗨,矛如狂龙出海!左一挥舞,政府军死伤一堆;右一击刺,政府军哭爹喊娘!他那一部美髯虽然沾染了血水,但似乎显得比以前更帅了!
哈哈哈!爹啊!您的在天之灵看到了嘛?!您的儿子,我杨玄感真的是天下无敌的!您就安息吧!我马上就会为你报仇雪恨!那杨广老儿的死期就要来临啦!
杨玄感已兴奋到了几乎癫狂的状态,而天下也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传奇——西楚霸王再次降临了! 正如《隋书》所言“所当者莫不震慑。论者方之项羽。”
然而此时此刻的杨玄感哪里知道,死期就要来临的并非杨广,而是他自己!
(四)
在造反过程中,杨玄感的武力是越造越强,而智力却越造越弱。隋朝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犯了事儿,被押送到杨广行宫,老李担心皇上宰了自己,便在半路上杀了押送他的官员,投奔到杨玄感军中,兴高采烈地劝说杨玄感速速登基称帝。
杨玄感有些心动,但还拿不定主意,就去问哥们兼军师李密,李密的回答相当出彩:“当初陈胜想称王,手下张耳劝阻,结果被赶走了;曹操要谋篡,谋士荀彧劝阻,结果被冷落了。今天我如果说真话,恐怕就要走张耳和荀彧的老路;但我要顺着您呢,那等于坑您。起兵以来,您虽然貌似很无敌的样子,但所到州县响应的很少。而且洛阳防守坚固,各地群殴您的援兵也越来越多了。这时候,您应该挺身力战,早点搞定关中,可您却急着想称帝,未免显得太那啥了吧。”
杨玄感听了李密的话,觉得有些道理,便笑了笑,再也不谈称帝的事儿了,但心里总有些不舒坦,正所谓“忠言逆耳”呀。很快,杨玄感就和李密逐渐疏远了,把一个名叫韦福嗣的人当作心腹。这韦福嗣原是隋朝的政府公务员,是战败被俘不得已才屈服的,所以每次他给杨玄感出谋划策时都是瞎糊弄。
李密一眼就看出这个姓韦的有问题,便对杨玄感说赶紧杀了这个奸诈小人。没想到已被韦福嗣成功洗脑的杨玄感却说:“还没到这地步吧!”
李密一听这话,心里拔凉,他对身边的人叹道:“唉!杨玄感想造反却又不想成功,这可咋办呢,我们肯定都要当俘虏了!”
李密这番话落地没多久,那个韦福嗣还真就叛逃了。杨玄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再回头……
杨玄感的武勇,很像楚霸王,他的固执(尤其是不听忠言),也像极了楚霸王。
历史和杨玄感开了个玩笑——既然您那么像楚霸王,那么就让你像得更彻底些吧。当年楚霸王可是被群殴而亡的,即流传甚广的“十面埋伏”;如今杨玄感也要陷入疯狂群殴之中,这声势不亚于“十面埋伏”。
虽然杨广直到杨玄感造反的半个月后才接到报告,但他反应挺快。杨广一声令下,各路精兵强将全体出动,目标——反贼杨玄感!
参与疯狂群殴杨玄感的隋军精英名单如下:
武贲郎将陈稜——此君曾率舰队远征琉球,甚是拉风;
武卫将军屈突通——此君是“剿匪专业户”,哪里有叛乱,就被派到哪里。不过后来他投入了唐朝的怀抱,还成为大唐开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此君骁锐非常,战功卓著,不过他生养的一个败类儿子后来坑死了杨广,他的败类儿子名叫宇文化及;
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此君前不久被“贼喊捉贼”的杨玄感扣上了造反的帽子,正憋着一肚子火呢,听说皇上下令群殴杨玄感,他立马赶来支援。
刑部尚书卫文昇——前些日子他被杨玄感打得眼泪哗哗的,但他坚韧不拔,精神可嘉,此番他重整旗鼓,也来凑热闹了;
东都留守樊子盖——赤胆忠心的他一直坚守洛阳,发誓和叛军玩命到底,任凭杨玄感怎么猛攻,他都能顶住。
面对四面八方杀来的强敌,霸王灵魂附体的杨玄感无所畏惧,他纵马挺矛,先战邙山(洛阳北面),一日之内,激斗数次。结果呢,他是没啥事儿,他弟弟杨玄挺却被流箭射死了,杨玄感的军队也被迫稍有退却。
杨玄感有些郁闷,找来那位曾忽悠他称帝的李子雄询问计策,李子雄说,屈突通最难对付,如果他渡过黄河,就不好办了,所以应分兵据守黄河挡住屈突通。
杨玄感认为此计甚妙,立即照做,但死守洛阳的樊子盖是个人精,一眼就看出杨玄感的伎俩,于是几次出兵骚扰杨玄感的军营,搞得杨玄感根本没办法分兵守黄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屈突通渡过黄河,**。
此时杨玄感西有卫文昇,东有屈突通,樊子盖也跑出来倾情加入,杨玄感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只见他乱舞长矛,在三路兵马中左冲右突,然他一人又能杀多少?!双拳难敌四手的他终究还是招架不住,连战连败。
灰头土脸的杨玄感把李子雄当成了救星,又向他请教该怎么办。李子雄的建议是放弃洛阳,前去关中,占据粮仓。可叹李密早就给杨玄感出过这样的计策,可他偏不听,非要打洛阳,现在没办法才才又捡起来这条计策,但时机早已错过,一切,都太晚了。
杨玄感抛弃了难啃的洛阳,率军挺进关中。宇文述紧咬其后,死死不放。行至弘农宫(今陕西宝鸡一带),路上突然跑来一群百姓对杨玄感说:“弘农宫防守空虚,且粮草极多,如果现在打它,很容易就能拿下!”
此时杨玄感的脑子已经彻底锈住了,他还真信了这拨百姓的话,立马兴奋地攻城。李密见杨玄感又要犯二,赶紧劝说,杨玄感死活不听,结果连攻三日,连个毛都没攻下来,还挂了不少兵马。
杨玄感这才明白过来——自己被忽悠了。这时宇文述、屈突通、来护儿、卫文昇等人的部队也紧跟上来,杨玄感一日之内,三战三败,狼狈不堪。
(五)
八月初一,隋朝各路兵马终于在董杜原(今河南灵宝西北)堵到了杨玄感,杨玄感大喝一声,率军和隋军展开决战。只见他纵马挺矛,一会儿猛冲屈突通,一会儿狂踹来护儿,一会血拼宇文述,一会狠砸卫文昇,但费了半天劲皆无济于事,几番交手,杨玄感的兵马损失殆尽,他也累得半死,最后只带十余骑奔逃上洛(今陕西商县),隋军穷追不舍。
逃亡途中,杨玄感最后一次显示了他的霸王风格,当一些追兵靠近他时,他对着追兵一阵怒喝,两眼冒火,声如滚雷,追兵被集体吓跑。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怒喝管用的话,杨玄感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境遇,毕竟这吓唬人的功夫对付个别追兵还可以,一旦各路大军都追上,他必死无疑。
杨玄感绝望了,他拉着弟弟杨积善(杨玄感好几个弟弟)的手流着泪说:“事已至此,我绝不能让别人杀我,那绝对是奇耻大辱,不如你把我杀了吧。”
正在此时,尘烟滚滚,隋军迫近,杨积善含泪将哥哥一刀砍死,随即横刀自刎,然而他杀他哥成功了,自杀却失败了,他被追兵抓获,和杨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隋炀帝杨广的行宫。
看到反贼终于死了,杨广欣喜之余还不解恨,他下令把杨玄感的尸体在洛阳暴尸三天,又把他的肉碎割了,再放火焚烧。
李密还不错,他成功逃跑了,不久后成为瓦岗起义军的领袖,屡破隋军,威震天下。这位智多星给别人出谋划策时相当高明,领导瓦岗军的前期也表现得不错,可时间久了,他也和哥们杨玄感一样,大脑短路。李密骄傲自满,冷落将士,导致瓦岗军惨遭重创,自己也被迫投奔了李渊。后来他又叛乱反唐,结果落了个和杨玄感一样的悲剧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从六月初三起兵,到八月初一覆灭,杨玄感造反前后还不到两个月,就像历史天空上的流星,虽曾划亮一时,却转瞬即逝。
作为武功高强的猛将,“二羽合体”的杨玄感自然没得说,可他偏偏扮演的不是猛将的角色,而是造反的领袖,如此一来,他的智商就不给力了,就如昔日的关羽和项羽一样,面对那些脑子比他更好使的敌手,再加上自身有限的智商和高傲的秉性,他的失败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