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一位来自于西域的王子,却以其赫赫战功被唐朝封为郡王,掌中一对松木锐矛,最擅“双矛斩将”。他的名字叫白孝德。据某些人考证,他还有个在文坛名垂青史的亲戚,这亲戚的名字,在今天绝对是家喻户晓——白居易。
白孝德是武功高手,可他的国人却多是歌舞高手。龟兹乃古代西域的绿洲王国,在今天新疆的库车、阿克苏一带。龟兹人能歌善舞,玩转二十八种乐器(琵琶、五弦、羌笛、答腊鼓等),唱跳起来美不胜收。多姿多彩的“龟兹乐”后来流行到唐朝,广受欢迎,不仅宫廷爱它,民间也爱它,也就是说,这龟兹乐舞不但在能在国家歌剧院表演,也能当广场舞蹦跶。
唐太宗时,这个热爱歌舞的国度和周边的焉耆、于阗、疏勒三国(都在今新疆境内)一起手拉手当了唐朝的小弟,即著名的安西四镇(焉耆后来又变成了碎叶),这是大唐在西域的重兵之处,关系到唐朝的边境安危。唐高宗时,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突然发飙,凶狠地抢走了安西四镇。数年后,铁腕女汉子武则天奋起反击,派名将王孝杰暴打吐蕃,胜利收复安西四镇,龟兹等国又回归大唐。
天宝年间(742—756年),唐朝遭了大祸。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年轻时天纵神威晚年时爱情至上的皇上玩坏了他的国家,大胖子安禄山和小瘦子史思明这两位胡人大将很兴奋地发动了叛乱,从此唐朝辉煌不再,越混越惨。
唐玄宗老不中用了,结果被儿子李亨变成了太上皇,李亨即位后是为唐肃宗。肃宗对西域大吼一声:“叛贼凶悍,快来护驾!”于是安西四镇那些热爱大唐的猛士们纷纷走向战场,保卫大唐,白孝德便是其中一位,他光荣加入了李光弼(契丹族)的部队,成为李光弼麾下的一员偏将。
历代龟兹国王都姓白,白孝德就是这个歌舞之国的王子殿下,他会不会拨着琵琶唱歌跳舞,无从知晓,只知道他在战场上舞起兵刃来,煞是漂亮。
白孝德最拿手的兵刃是双矛,长三尺多,尺寸和普通宝剑差不多,属于短矛,松木为柄,拿在手里轻便灵活,又锋锐无比。和人开打时双手互动,两臂配合,四面出击,眼花缭乱。
白孝德跟李光弼混,绝对是如鱼得水。这李光弼的部队,简直是个“武林达人秀”,各路身怀绝技的**汇聚一堂,全面发挥自己的本事血战安史叛军。
在这些武林高手中,有擅长横刀陷阵的荔非元礼(“荔非”是羌族姓氏),一口气能砍好几百人;有精通格斗又善于布阵的郝廷玉,曾生擒敌军大将;有力大无比的李国臣,技能跟葫芦娃老大似的,能撞开城门;有极具大侠范儿的柏良器,他老爸被安禄山叛军杀死,他为报父仇,苦练剑法,终成高手,年仅二十四岁,却已身经六十二战……
有了这帮武林高手,再加上自己过人的韬略,李光弼在战场上牛气十足,屡挫叛军,几乎每次厮杀,武林高手们都会给他带来惊喜,而其中表现最拉风的便是双矛劲舞的白孝德。
(二)
话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嚣张的史思明以大军进攻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志在必得,李光弼临危不惧,从容指挥。这两位老对手都是高智商的蕃将,一个严肃深沉,不苟言笑,誓死效忠大唐皇帝;一个相貌猥琐,早已自称大燕皇帝。他们的这次黄河对决,严重关系到天下的命运。
黄河在咆哮,将士们也在咆哮。史思明军中飞驰出一员大将,只见他披坚执锐,气质凶悍,身后领着数行杀气腾腾、冷气森森的铁甲骑兵。看样子是来挑战的。而此君的挑战方式让人觉得很欠揍:他将右脚举起来放在马鬃之上,喷着唾沫星指名道姓对李光弼破口大骂,言辞粗俗,极不文明。
这位骄狂不可一世的老兄乃史思明麾下的骁将,他拥有一个听起来相当牛的名字——刘龙仙,他仗着武功高强,根本没把唐军放在眼里,好像他真就和自己的名字一样是龙、是仙!
刘龙仙太嚣张了,城楼上的唐军将士们气得牙根痒痒,李光弼依旧淡定,他望了望城下的敌将,又看了看周边的将领们,面无表情地说:“何人能将其拿下?”
这时一位气场超强的大将站出来说:“我愿前往!”
看到这儿,估计有人要说了,肯定是龟兹王子白孝德要出场了。
别着急,这站出来的老兄并非白孝德,却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叫仆固怀恩,铁勒族名将,作战中常为先锋,勇冠三军,平安史之乱中居功至伟,其赫赫战功仅次于郭子仪和李光弼,乃大唐帝国的中兴名将。然而这么一个忠勇之士,却在数年后被朝廷给逼反了,实在令人叹息。当然,仆固怀恩造反,乃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表。
仆固怀恩毅然请战,可李光弼看了他一眼,说:“此事不应该让你这样的大将去干。”
在李光弼看来,仆固怀恩虽然勇猛过人,但终究是统领三军的大将,而不是那种专门用来单挑格杀和冲锋陷阵的猛将。正史不是演义,用大将去比武,是很不适合的。
仆固怀恩被刷掉了,李光弼继续挑选猛士,这时左右说:“偏将白孝德可以胜任。”
此时的白孝德只是李光弼手下一个小小的偏将,刚才大伙商量事儿时,他没在场,因为职位卑微的他没有参与的资格,要么说刚才选将时没见他自告奋勇呢。
李光弼听了左右的建议,立马召见白孝德,问他可愿意出战。白孝德一口答应。
李光弼又问:“你需要多少兵马?”
白孝德的回答让李光弼大加赞赏——“我一人足矣!”
虽然小白很自信,但素来沉稳的老李为了保障万无一失,仍坚持问小白需要什么支援。白孝德见主帅很执着,不好推辞,便说:“那就希望挑选五十名骑兵候在军门接应,再请大军擂鼓呐喊以助声势,其他的就真不需要了。”
看着眼前这个自信无比的年轻猛士,李光弼内心愈发欣喜,他拍了拍白孝德的肩膀以示鼓励。龟兹王子,意气风发地出发了!
只见白孝德提着那对松木短矛,策马于黄河浅水处横渡,直逼敌阵。李光弼等唐军将士们的目光一直锁定在他的身上,大伙在河阳城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勇士,有几位将领心中还是颇为忐忑的。
当白孝德半渡之际,仆固怀恩突然开怀庆贺道:“白孝德成功了!”
旁边的李光弼奇怪了,他问道:“还没交手,你怎么就知道他成功了呢?”
仆固怀恩说:“看白孝德手握缰绳气定神闲,可知万无一失!”
接下来即将上演的精彩一幕,还真就证明了仆固怀恩所言不虚。这正是:慧眼如炬,英雄相惜,知白孝德者,仆固怀恩也!
脚丫子翘在马鬃上的刘龙仙正骂着得意呢,忽然见到对面一将单人独骑渡河而来,心中更是轻视。白孝德也不慌不忙地向刘龙仙靠近,刘龙仙打算把脚丫子放下来,没想到白孝德冲他摇了摇手,那意思好像是:老兄,您这姿态不错,不要动,我不是来和你打架的。
刘龙仙很纳闷,便没有再动。当两人相距十步之遥时,白孝德才发话道:“侍中(指的是李光弼)派我传话给你,没别的意思。”
刘龙仙见白孝德不怕自己,甚是气恼,于是继续发挥他的无敌骂人本领,把那些污秽恶毒的词儿使劲往白孝德耳朵里招呼,其凶猛程度,不亚于今日的网络骂战。
面对这个骂人高手,白孝德突然勒住缰绳,怒目大喝:“叛贼认识我吗?”
刘龙仙大嘴一憋,道:“你是谁?”
白孝德道:“我,国之大将,白孝德是也!”
刘龙仙又喷出了一句脏话:“你是哪里的猪狗?!”
白孝德不再废话,毅然发威,他大吼一声,挥矛跃马,若风雷席卷之势冲将过来。与此同时,城上的将士们擂鼓呐喊,地动山摇,李光弼安排好的五十名骑兵也奋起跟进,刘龙仙见此情形,刚才的狂劲儿顿时消失地一干二净,他惊慌失措,来不及拉弓射箭,掉头绕河堤而逃,全无“骁将”风采。
白孝德纵马而上,双矛疾出,两尖飞刺,如一对毒蛇,刘龙仙惨叫一声,血溅当场,栽下马来。接着白孝德掏出佩刀,斩其首级,潇洒地提头返回城内,叛军吓得肝胆俱裂,无一人敢上前半步。
白孝德双矛秒杀刘龙仙,堪称中国古代正史上经典的武将单挑,这位龟兹王子艺高人胆大,面对敌军骁将及其身后的铁甲骑兵,沉着冷静,悠然自得,杀得干脆利落,赢得轻松至极,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三)
白孝德为李光弼打赢河阳之战立下首功,尽显英雄风采。龟兹乐曲的魅力世所公认,看来这龟兹热血男儿的武功,也是相当漂亮的。
此后白孝德挥舞双矛,继续参加平叛大战,屡立战功,一直做到节度使(相继任北庭行营节度使和邠宁节度使,相当于军区总司令)的高位。
白孝德忙的很,因为他为之效忠的帝国太倒霉了,战火此起彼伏,可谓祸不单行。安史之乱刚平定,吐蕃人又来添乱。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发了狠的吐蕃人直接端掉了长安,唐代宗李豫直接吓跑了。关键时刻,白孝德再度出击,“引兵赴难”,在郭子仪的统帅下反击吐蕃,终于收复长安。
然而倒霉的唐代宗刚回到家歇口气儿没多久,吐蕃人就又来捣乱了,而且还是一个唐朝大将给引来的。这位引外敌入侵的唐朝大将就是曾看好白孝德的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因功高遭忌,被逼造反,从保卫大唐的功臣变成了折腾大唐的反贼,而且折腾的相当疯狂——直接挑逗“外国联军”吓唬唐朝皇帝。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九月,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等十万大军入寇,此时李光弼已经去世,守护唐朝的第一大将乃武举人出身的老帅哥郭子仪。面对气势汹汹的敌军,长安惊骇,皇上恐慌,唐代宗忙问郭子仪如何退敌,老郭胸有成竹泰然自若,一面安慰皇上一面调兵遣将。
郭子仪一声令下,白孝德再度飞赴前线,催快马,舞双矛,率军于宜禄(今陕西长武)和敌军交上了手,一番激战,力挫吐蕃。第二年,不甘心的仆固怀恩二次发狠,故技重施——引诱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刺兵数十万入寇,唐代宗再受惊吓,又把他的“守护神”加“定心丸”郭子仪搬了出来。
仆固怀恩万没想到,这一回,他还没和昔日的老上司郭子仪正式过招呢,自己就被老天爷给收了——突然暴病死于征途。郭子仪趁机反击,白孝德奉命再度和吐蕃交手,一支矛如怪蟒出洞,一支矛如蛟龙入海,只把吐蕃兵杀了个哀嚎遍野,“斩获甚众”。
从李光弼手下的单挑王到郭子仪麾下的急先锋,白孝德总是一往无前、气冠三军,管他什么样的精兵强将,全视为草芥。然而这位勇猛无敌的龟兹王子却突然有一天,被一个人和一件事给吓着了,沙场上豪气冲天的气概竟全然皆无。这是为何?
话说这一日,任邠州节度使的白孝德忽然听得辖境发生了一起恶劣事件:有一帮家伙光天化日之下于街市上强抢财物,稍不顺心,便大打出手,无人敢管。此后连续数日,类似之事件起彼伏,或将器物砸得满街都是,或将无辜者腿脚打断,完事后皆露着臂膀扬长而去,一副流氓德行,最严重者甚至撞死孕妇也毫不在乎!朗朗乾坤,如此强盗行径,简直令人发指,可怜百姓敢怒不敢言。
更郁闷的是,敢怒不敢言的不只是百姓,连堂堂节度使白孝德也如此,只因他已知道那帮行凶者的身份,实在惹不起——他们是郭晞手下的士兵。郭晞何方神圣?当朝第一大红人郭子仪的三儿子是也!
上司的公子,岂敢得罪。可是放手不管、眼睁睁看着恶贼横行百姓遭难,身为大将情何以堪?在战场上,白孝德铁胆豪情,在职场上,白孝德顾虑太多。
您还莫要因此鄙视人家白孝德,其实古今类似于他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工作中勇往直前敢于玩命,但面对人际关系就犯愁了,尤其是遇到可能得罪领导的事儿,马上躲着,生怕被穿上小鞋。
就在白孝德发愁时,一个极端有种的人的出现了,对白孝德进行了严厉批评:“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却眼睁睁看百姓受苦而无动于衷。大乱就要发生,您怎么办?”白孝德一见此人,立刻愁云散去,说愿听指教。
这人名叫段秀实,乃白孝德的老战友,前面咱讲“唐刀第一高手”李嗣业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位老兄。段秀实最大的特点就是甭管面对什么人什么事,他都是一股浩然正气,誓死也要坚持原则,朋友也好,领导也罢,只要做错事被他逮着了,必定怒目横眉严厉批评,直到对方改错为止。
段秀实和李嗣业、白孝德这两位唐军猛将都是哥们,当初李嗣业犯迷糊时他骂醒了李嗣业,这回白孝德表现不佳时他又怒吼了白孝德。
段秀实对白孝德说:“您如果任命我为都虞候(军法官),我就能帮您搞定这事,使百姓不再受害!”白孝德听后大喜,当即答应。
白孝德对段秀实的性情十分了解,也早就领教过他军中执法的厉害。当初白孝德驻扎奉天(今陕西乾县)时,队伍涣散,那些士兵和今日郭晞手下的士兵差不多,整天偷盗抢劫耍流氓,擅长打仗不擅长治军的白孝德一点法子都没有,多亏段秀实来帮忙,“号令严一”,才稳定了军纪。
段秀实的手段,可见一斑,此番他再度来帮忙,白孝德能不欣慰吗。
(四)
段秀实上任后不久,郭晞部下又耍流氓了——有十七个士兵跑到一酒馆酗酒撒泼,不但不给钱,还刺伤店主,并把店内酒缸全部打碎,任酒水流到沟里。段秀实得知消息后,立马派人将这十七人全部拿获,一律斩首示众。百姓拍手称快,郭晞军营却炸开了锅,纷纷披甲抄刀,要找白孝德的士兵算账。
面对如此形势,白孝德又怂了,若是战场上的强敌,他肯定二话不说舞双矛就上,可面对老郭家的人,他实在没那胆。
白孝德赶紧召来段秀实,问哥们有何良策。关键时刻,段秀实展现出真正**的无敌气概,只见他解下佩刀,只带一残疾老兵,直奔郭晞门下。郭晞的士兵全副武装蜂拥而上,段秀实却轻松笑道:“不就是砍死我这个老卒吗,你们至于那么大动干戈吗?我这不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吗!把你们郭尚书喊出来,我要和他对话!”此言一出,士兵们惊得目瞪口呆。
不一会儿,郭晞走了出来,段秀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把郭晞说得如梦方醒,第二天这位老郭家的三公子便跟着段秀实一起给白孝德道歉,并表示改错。从此之后,邠州再无祸乱,老百姓终于舒坦了。
段秀实的这一英雄壮举,绝不亚于昔日白孝德的单骑斩将。在任何时刻都坚持自己的信念,在任何环境下都敢于玩命,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论武功,段秀实和白孝德没法比,论英雄气概,段秀实要胜出白孝德太多了。
虽说在处理老郭家的事儿上两位将军的表现反差太大,但在誓死保卫大唐坚决抗击反贼这点上,他们的表现都称得上是英雄。击败吐蕃后,白孝德继续以他掌中的双矛保卫着大唐的安危,再未回归故乡。功勋累累的他被封为昌化郡王,授太子太傅,尽享蕃将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耀。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这位为大唐奋战了一生的龟兹王子病逝于长安,终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子太保。相比白孝德的平淡结局,他的哥们段秀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再次诠释了“浩然正气”。白孝德去世的四年后,泾原兵变爆发,幽州节度使朱泚称帝,段秀实大骂朱泚,并以笏板砸得朱泚头破血流,最终被朱泚的卫兵乱刀砍死。
白孝德和他的双矛永远沉寂了,后人把他的故事载入史册,写下了他单骑斩将时的神勇,也写下了他面对强权时的怯懦。看起来似乎挺分裂的,但也相当真实,复杂的人性便是如此。另有一些所谓的专家考证,说白孝德和另一个姓白的唐朝牛人是亲戚,以此来推论这位唐朝牛人有西域胡人血统。这位被考证成白孝德亲戚的人便是天下闻名的白居易,白孝德去世那年,白居易才八岁,他俩并无特殊关系,说他们的亲戚,只是一家之谈,不足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