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31.宰狗屠夫 无畏壮士——樊哙(西汉)

字体:16+-

(一)

左手酒壶,右手大肉,狼吞虎咽,不亦乐乎。这是他享受生活时的状态,看起来很爽。

左手铁盾,右手宝剑,双腿如飞,先登陷阵!这是他战斗时的状态,看起来似乎也很爽。

这就是樊哙,一个性情暴烈的肌肉**,一个从屌丝混成侯爵的英雄,流氓皇帝刘邦麾下第一步战高手,吕雉皇后的亲妹夫,他手持剑盾的雄姿,连武力天下无敌的西楚霸王都赞叹他为“壮士”。

“樊壮士”在攻城略地中总把敌军当成狗来杀,这倒不是因为他鄙视敌军,而是他原先的职业就是一操刀宰狗的屠夫(和聂政同行呀)。对他来说,杀人和宰狗都差不多,都是放血要命的行当,只不过宰狗宰得再好也只能混成一金牌屠夫,而杀人杀得好,则能让他封侯拜将荣华富贵。

在古代,杀狗、卖狗肉、吃狗肉,很正常。

在乱世,杀人,用人头换功名,也很正常。

无论是杀狗和杀人,樊哙都干得很出色。

樊哙是江苏沛县人,性若烈火,粗莽悍勇,冲劲十足,和“黑旋风”李逵极像,李逵发起飙来是提起双斧就劈,而樊哙发起飙来是操刀就砍,皆野蛮人的典型。不过樊哙的智力比李逵要高得多,如果您只从表面看,把他当成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二百五型莽汉,那您就大错特错了。

樊哙早年屠狗为业,如今沛县狗肉的出名和他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屌丝时代,樊哙和刘邦是铁哥们,刘邦的流氓本色,世人皆知,据说刘邦仗着和樊哙关系铁,常吃白食,见着樊哙就伸手抓他的狗肉吃,分文不付。樊哙被哥们逼急了,只好把肉铺搬到河那头。

刘邦没钱乘船,又馋狗肉,正苦恼呢,突然游来一只大鼋(俗称“鳖”或“王八”),和《西游记》中驮唐僧师徒的那只差不多大。这只乐于助人的王八竟然把刘邦驮过河,刘邦终于又能吃到不花钱的狗肉了。

樊哙气炸了肺,但对哥们刘邦撕不下脸,只能找王八算账。樊哙不但一刀宰了那大王八,还把它和狗肉一起炖了,没想到这样烧出来的狗肉味道更好,香飘四方,世代流传。这便是沛县“鼋汁狗肉”的由来。

这段舌尖上的故事并非正史,只是个有趣的民间传说,它使得樊哙和沛县狗肉人气飙升广受欢迎,当然,爱犬人士除外,喜爱宠物狗狗的人们对樊哙必定是愤恨和鄙视的。

(二)

樊哙从事了多年的宰狗业,某一天,他突然改行,开始宰人了。迫使他把屠刀从狗身上转移到人身上的原因是秦朝暴政,造反流行,先是陈胜、吴广这对好朋友,后是项梁、项羽这对好叔侄。担任村长(亭长)的沛县第一流氓刘邦见造反形势如火如荼,也按耐不住了,他拉扯一帮哥们砍死了沛县县长,自称“沛公”,开始反秦大业,樊哙积极参与,鞍前马后忙个不停。

追随刘邦造反的哥们中,除了屠狗的樊哙,还有县政府的小干部萧何和曹参,县政府的司机夏侯婴(“沛厩司御”,即马车夫)、丧事上专门给人出喇叭的周勃等等,反正都是一批没权没钱没地位的小人物,而樊哙,属于最屌丝的一位,但也是最凶猛的一位。

刘邦攻城略地,樊哙无比欢腾,就跟打了兴奋剂似的,他的莽撞性情,他的野蛮风格,他在屠狗时所练就的精湛的宰杀功夫,都被发挥到极致。

史书上记载的老樊的光荣战斗记录,简洁明了,寥寥数行,却透着壮怀激烈和血腥暴力:

战砀东(今安徽砀山),却敌,斩首十五级;

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

克户牗(今河南兰考东北),破秦将李由(丞相李斯之子)军,斩首十六级;

破秦将赵贲军于开封北,却敌先登,斩侯一人,首六十八级,俘虏二十七人;

攻宛陵(今河南新郑东北),先登,斩首八级,俘虏四十四人;

至郦县(今河南内乡东北),却敌,斩首二十四级,俘虏四十人;

至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南),斩都尉一人,首十级,俘虏一百四十六人,收降卒两千九百人;

……

一个宰狗的,竟然宰人时也如此干净利落,连大秦帝国的职业军人都挡他不住!这正是:真人不露相,高手在民间!

樊哙以昔日屠狗时的手法和**猛烈地**着秦军,几乎每次出击,他都是步战,奔跑着、蹦跳着、攀爬着、翻滚着……头一个冲入敌阵的是他,头一个攻上敌楼的是他,头一个砍翻敌军的是他,头一个摘取脑袋的也是他。强健的四肢和掌中的利刃使老樊成为刘邦军中第一狂野猛士。

老樊出手凌厉,打出了最精彩的步兵战,而当他和另两位战友同时出阵时,那场景就更拉风了,真个是:一个双腿狂奔,一个四蹄生风,一个车轮滚滚,挥剑舞戟,所到之处,尽皆踏平!

老樊的这两位战友名字都叫“婴”,一个是夏侯婴,前面说过,司机出身,另一个是灌婴,摆摊的小商贩(布贩子)出身,他们和老樊一样,都是江湖草根。

夏侯婴,擅长飙车,自打追随老大刘邦起兵起来,不仅担当老大的专职司机(即“太仆”,主管皇帝御用的车辆马匹),还统领战车兵冲锋陷阵,每次出击都如疾风暴雨。他那从不停歇的车轮碾过无数地方,车上的他披坚执锐,打飞过无数敌军,还在危难时刻救过刘邦的儿子及女儿的性命(这俩倒霉的孩子即未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当时刘邦战败,驾车逃命,为了减轻载重,这个冷酷无情的流氓竟几次把俩孩子踹下车,多亏夏侯婴拼死救护,这才保住了刘家血脉)。

灌婴,擅长奔马,跟随老大刘邦起兵后,力战有功。刘邦本打算任命前来归顺的两位经验丰富的秦朝骑士统率骑兵,但他们却婉拒了,理由自己是秦人,恐怕得不到刘邦军的信任。刘邦无奈,只好选择了非职业军人的灌婴担当骑兵战将。没想到这灌婴一跨上战马,就进入无敌状态,迅如流星,无往不胜。他多次充任军队前锋,经常上演一招将敌将斩落马下或把敌将从马上一招生擒的精彩好戏。

屠夫樊哙、司机夏侯婴、小商贩灌婴,这三位各怀绝技的屌丝青年,成为刘邦麾下的“秒敌三人组”,为流氓村长能迅速升级为大汉高祖立下汗马功劳。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还是樊屠夫。为何这步行的比开车和骑马的都出名呢?估计一是步战玩命的难度更大,二是老樊的个性更突出,三是老樊曾和当时世界上第一牛掰的武功高手面对面对抗过还被这人夸赞了一把!

老樊对抗的人便是刘邦最大的敌手、史上第一武力达人——西楚霸王项羽。

关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咱后面再说。他的神勇壮举,暂且不提,只说樊哙和他的那次非常“邂逅”……

话说村长刘邦和官三代项羽(爷爷是楚国名将项燕)联手摧毁了秦始皇辛勤打造的帝国,虽然秦军主力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干掉的,但首先进入关中(陕西中部)端掉秦朝首都咸阳的却是刘邦和他手下的那帮屌丝青年们。

(三)

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咸阳,收降了秦王子婴,昔日的村长终于发达了。

刘邦他打算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享受一把,这时他两位手下站出来劝他切莫贪图享受,应以大局为重。这两位部下一个是粉嫩飘逸型的智囊张良,即未来的“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之一,另一个便是粗蛮狂野型的**樊哙。

看到没?这老樊并非那种只知玩命但智力欠缺的莽汉,他可是一位深明大义的聪明人。在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中,他再次表现出了“智”的一面。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虚心听从下属的正确建议,他听了张良和樊哙的话后,立即封存了秦宫的金银财宝,废除了秦朝苛政,约法三章,安抚民心,一时人气高涨。

项羽得知刘邦自我感觉良好,又听别人说刘邦想自立为关中王,不由得勃然大怒,遂攻破函谷关(今河南灵宝),逼近咸阳,打算干掉刘邦。

当时刘邦手上有兵十万,而项羽可是四十万大军,和项羽硬拼?除非活腻味了!所以刘邦必须暂时装怂才行。于是乎,刘邦退出咸阳,回师霸上,并表示从此以后老老实实听项羽的话。

项羽身边有一个白胡子老头深知刘邦野心勃勃必为大患,强烈主张趁早除掉这个流氓。这位老人家便是项家军第一谋士、被尊为“亚父”的范增,他虽尊号中有个“父”字,但年龄却属于爷爷级别的。

范爷爷的计划被项家军中另一个重量级人物知道了,他便是项羽的叔叔项伯,虽然他和项羽是亲戚,但一贯“吃里爬外”。他和张良关系不错,就跑去把范爷爷的阴谋告诉了张良。

刘邦惊呆了,忙问张良咋办,张良建议刘邦使劲巴结项伯,利用项伯的“吃里爬外”来帮自己。项伯果然是个“坑侄”的人,他在项羽面前狠夸刘邦,还让项羽对刘邦以礼相待。项羽本就是个头脑简单的人,还真就信了叔叔的话。

第二天,刘邦带着忐忑的心情率领一百多骑兵来面见项羽,地点在咸阳郊外的鸿门(今属陕西西安),一场影响中国历史的著名“派对”隆重举行。

营帐外,甲士环绕,剑戟丛生,杀气腾腾;

营帐内,高朋满座,杯觥交错,暗藏凶险;

高坐帐中的是当时地球上武力最生猛的无敌战神——项羽,向北而坐的是心情复杂的刘邦,向东而坐的是“吃里爬外”的项伯,向南而坐的是操劳了一辈子的老爷爷范增,向西陪坐的是刘邦最亲密的谋士张良。

席间,刘邦和项羽都是微笑状态,你一杯来我一盏,相当和谐,而范爷爷的内心焦躁不安,他一会看看刘邦,一会看看项羽,心想:项羽这个熊孩子怎么还不动手干掉刘邦这个祸害呢!

范爷爷急得不行了,多次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珏提示项羽:快动手呀快动手!

可项羽呢,很天真很无邪,他对老人家的暗示全然不理,依旧和刘邦谈笑自如。

范爷爷差点被气得犯了心脏病。一计不成,他又生一计,老人家托词离席,找来了项羽的堂弟项庄,私下道:“刘邦不是好鸟,早晚会灭了老项家,咱们必须把他干掉,项王不忍动手,这事儿就由你来做吧!你可入内敬酒,以舞剑表演为名捅死那个流氓!”

项庄认为老爷爷所言即是,提着宝剑就来到筵前,先给刘邦敬酒,接着又说要舞剑以助酒兴。

项庄开始展示他的精彩功夫秀——宝剑在手,呼呼生风,电光飞射,左盘右旋,闪展腾挪,好不精彩。

项庄舞着舞着就向刘邦舞了过去,两只眼直直盯住刘邦。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吃里爬外”的项伯突然蹦了出来,也拔剑出鞘,开始和项庄表演“二人舞”!

一个逼近刘邦招招致命,一个护着刘邦水来土掩,项庄的剑尖稍微在刘邦跟前晃一下,项伯的剑就迅速上去把它拨过去……

气氛紧张地让人发疯。刘邦的小脸忽白忽红,小心脏也跟着不规则地乱蹦。这时,一位一根胡子都没长的小白脸突然起身,走出了大帐!

此君正是张良。他见形势不妙,立即出账找到了那个可以拯救刘邦的人——樊哙。

樊哙正在帐外守护,不知道里面发生了啥事儿,见张良出来忙问情况。

张良道:“情况危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樊哙大怒,道:“看我和他们拼了!”说完左手持盾,右手仗剑,直闯帐门!

守卫大帐的卫士见突然冲过来一个手执凶器的莽大汉,吃惊不小,连忙挥矛挺戟阻挡。可他们哪里知道,来者力大如牛。老樊把盾牌稍微一推,只听“砰”地一声,几个卫士全被撞飞,扑倒于地,半天爬不起来,疼得嗷嗷叫。

樊哙大踏步径直走进大帐,冲到席前,只把两只如同喷火的怪眼死死瞪着项羽,几乎都要把眼角给撑裂了,而他满脑袋的头发似乎也都炸起来了,就跟通了电似的,俗称“炸毛”!老樊这一极其夸张的状态可不是我胡编的,而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正所谓“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樊哙以这种恐怖状态立于项羽面前,竟然把项羽这个身经百战的天下第一猛人给震住了!此时此刻,老樊的气场无比强大,项羽感到从面前这个莽汉身上似有一股无形的冲击波凶猛地扑向自己,遂吃惊不小!而那两位舞剑的项家武士,也都被老樊惊呆了,连忙收起了招式!

天下无敌的项羽,什么阵势没见过,竟然被老樊的气势给小小的刺激得不淡定了!项羽突然按剑而起,问道:“来者何人?”

樊哙刚要回答,张良抢先答道:“此乃沛公的保镖樊哙。”

项羽不由得心生敬佩,叹道:“好一个壮士!来人啊,赐他一大杯酒!”

派对的服务生得令后立马端给樊哙一盏超大酒器(古代称为“卮”)装满的美酒,大约有四升左右。

樊哙接过酒后,一饮而尽。这风格与鲁智深和武松极为相似。

项羽见樊哙酒量惊人,又打算测测他的食量,于是再下令:“赐他一条生猪腿!”

樊哙随即把盾牌扣在地上,又把从服务生手里接过的生猪腿放在盾牌上,以剑切之,一刀一口,不一会儿就吃得只剩下骨头。鲁智深和武松的风格再现。

项羽觉得面前的这个好汉太可爱了,又问:“还能再喝吗?”

这时樊哙发表了一通载入史册的经典言论,从他的这段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绝非智力欠缺型的莽夫,他思路清晰,语言精辟,水平都能赶上大学教授了。

樊哙是这样对项羽说的:“我死都不怕,还怕再喝一大杯酒吗?!想那秦王无道,虎狼之心,杀人唯恐杀不完,用刑唯恐用不光,天下人都叛离了他。楚怀王(项羽造反队伍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王入咸阳者为关中王’。如今我家沛公打败秦军进入咸阳,毫毛大的东西都不敢沾边,封闭皇宫,回军霸上,等待大王您的到来。如此劳苦功高,不但没获得封赏,大王还听信谗言要杀有功之人。这不过是继续走秦朝灭亡的老路罢了。我私下认为,大王您的做法不可取,天下人心会分裂的!”

这番言辞,字字珠玑,振聋发聩,直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只有沉默。

就在项羽处于暂时痴呆状态的时候,刘邦借口上厕所,和樊哙、张良一起溜了。刘邦骑马而行,樊哙等人步行紧随,终于脱离险境。而项羽,也彻底打消了除掉刘邦的念头,留下可怜的范爷爷自己在抓狂。

此番鸿门宴,若无樊哙闯帐,刘邦很可能就彻底完蛋了。

樊哙闯帐,名震千古,其脍炙人口的程度远远超过他曾经的那些斩首记录。“樊哙拥盾”也成为形容**壮举的一个典故。唐朝书法牛人颜真卿的作品气势磅礴劲美绝伦,就被夸赞如“荆轲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四)

项羽的优柔寡断最终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短短数年后,范爷爷的预言应验了:楚汉争霸,项羽败北,乌江自刎,刘邦笑到了最后,登基称帝,建立了伟大的汉帝国。

在楚汉战争中,樊哙依旧战斗在最前线,舍生忘死,捷足先登,斩首陷阵,肆意奔腾。两只大脚所踏之处,尽皆披靡;一把利剑所指之处,敌将授首。

汉朝建立后,老樊也没歇着,他跟随高祖刘邦先后打败了谋反的燕王臧荼、活捉了功高盖主的楚王韩信、斩杀了投靠匈奴的韩王信(和那个用兵如神的名将韩信是两个人,切莫混淆,这家伙是韩国王室)、灭掉了自立代王的陈豨和勾搭陈豨的燕王卢绾(臧荼被灭后,这家伙被立为燕王),使得刘邦的皇帝宝座越坐越稳当,老樊自己也被封为舞阳侯。

刘邦对于樊哙的感情是远胜于其他战将的,这不仅因为老樊和刘邦是屌丝时的哥们、打天下又立下赫赫战功并且救过刘邦的老命,还因为老樊和刘邦是亲戚——老樊娶了刘邦夫人吕雉皇后的妹妹吕须,和刘邦是连襟关系(跟孙策和周瑜一样)。这份特殊关系使樊哙在大汉开国功臣中更显得荣耀无比。当刘邦病重躲在内宫不愿接见任何大臣的时候,唯独樊哙敢于和昔日勇闯项羽大帐一样,推开宫门闯进内室面见刘邦。这种逆了天的事儿,也只有老樊这种人干得出来。

然而自古以来皇帝总是对功劳太大的下属不放心,即便樊哙这样的哥们、爱将兼亲戚也不例外。

刘邦病重时,樊哙出征攻打燕王卢绾,老樊前脚刚走,就有人毁谤樊哙勾结吕后,说樊哙受吕后指示打算等刘邦死后用武力把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如意全部杀死。

刘邦对吕后干预朝政早已不满,听说这事后雷霆震怒,便和谋士陈平商议让他立即斩了樊哙并让大将周勃取而代之。

陈平可是个一肚子鬼主意的人精,他深知吕后这个女人的的势力和手段非同小可,倘若杀了她妹夫樊哙,她问起罪来,自己可担待不起,皇后不敢把皇上怎么样,可要收拾起他们这帮臣子,可是易如反掌,再说皇上要杀樊哙是在气头上,万一杀了樊哙后他又后悔了可咋办?!

想到此处,陈平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来到樊哙军营前派人去叫樊哙接旨,老樊乐颠颠地跑来,不料周勃突然冲出把老樊拿住。这老樊虽武力过人,但得知是皇上的诏令后也不敢反抗,只能老老实实被装入囚车。

陈平并没有遵旨立斩樊哙,而是想把他押回长安让刘邦自己处理。没想到走到半路,突然得到消息,说刘邦驾崩了。陈平心中暗喜:“幸亏没听皇上的,否则吕后非弄死我不可。”

吕后听说妹夫没死,很是欣慰,立马释放老樊,恢复了他的官爵和食邑。陈平呢,不但保全了自己,还被升了官。

老樊虽然有惊无险、没落得韩信那样的悲惨下场,但他忠勇一生却换来刘邦如此对待,真是令人心寒。没办法,历史和人性,有时候就是那么残酷和冷血。

(五)

吕后执政后,老樊最后一次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匈奴单于写信调戏吕后,吕后气得半死,找诸将商议,樊哙两眼一瞪,道:“我愿率十万士卒,横扫匈奴!”

诸将都知道樊哙和吕后的关系,也知道吕后对匈奴的痛恨,于是乎集体赞同。偏偏大将季布站出来说了一句吓人一跳的话——

“樊哙当斩!昔日高祖率四十万大军还被匈奴给围困了,如今樊哙怎么可能用十万人横扫匈奴?这明显是瞎吹!再说秦朝就是由于用兵匈奴,劳民伤财,才导致陈胜等人造反,如今伤口未愈,樊哙又来瞎说,想要天下动**吗?”

季布说的很有道理,吕后的脑子也清醒了许多,她知道汉朝初建,对强大的匈奴只能暂且忍耐,对内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主,待到日后国力强大再报仇吧。于是乎,吕后再不讨论打匈奴的事儿了。而老樊,也失去了最后出征的机会。

说实话,樊哙虽勇猛无敌,但真让他去打匈奴,他还真打不过。汉朝初立,百废待兴,实力无法抗衡匈奴。后来汉武帝国力最盛时出征匈奴,汉军尚且损失不少,更何况初建时的汉朝呢?!军事的胜负,可不是靠武功厉害来决定的。

樊哙要横扫匈奴的豪言壮语,相比他鸿门宴时的精辟言论,档次差得太多了,不过这并无损他英雄形象。自打从屠夫转型为大将以来,他跟随刘邦作战,共斩首一百七十六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另外领兵作战,打垮了七支军队,占领五座城池,平定六郡五十二县,俘虏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高官十一人。这一辉煌记录使他成为名垂青史的大汉开国第一猛士,堪称“英雄每多屠狗辈”的典型。

汉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哙病逝,终年五十四岁,谥号武侯。他的刚猛、忠诚和直率,一直为后世称道,曹操就把他的爱将许褚称之为“此吾樊哙也”。唐人汪遵曾作《樊将军庙》一首:

王辇曾经陷楚营,汉皇心怯拟休兵。当时不得将军力,日月须分一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