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34.冠绝一时 长剑统领——王重师(五代·后梁)

字体:16+-

(一)

唐朝末年,黄巢造反,天下大乱,昔日的辉煌帝国彻底坍塌,群盗蜂起,群雄逐鹿,原为许州牙将的秦宗权趁乱而起,独霸蔡州(今河南汝南),纵横中原。

秦宗权是个超级变态,其军队最爱烧杀抢掠,所到之处,人烟断绝,鱼烂鸟散,鸡犬无声,荆榛蔽野!这还不算,由于缺粮,其军队竟随意捕食百姓,以百姓尸体用盐腌制充作军粮!一时间,“吃人恶魔”臭名远播。

中和末年(885年),秦魔头横扫二十余州,许州(今河南许昌)陷落时,有一个许州人恨不能手刃秦宗权,然势单力孤,难以成事,他便决定投奔一个地痞流氓!

莫非这人脑残了,就算不爽秦宗权那个变态,也不用去投奔地痞流氓吧?

您可不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地痞流氓,此人是秦宗权最大的敌手,小名朱三,大名有三个:朱温、朱全忠、朱晃。

此时的朱温名义是效忠大唐皇帝的战将,实质上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乱世军阀,没多久,这位地痞流氓出身的枭雄就摇身一变,成了大唐帝国的终结者、后梁王朝的建立者、也是五代十国的开创者——梁太祖。

若一般人想在兵荒马乱时脱离被秦宗权兽军攻占的州县、去投奔秦宗权的敌人,绝对比登天还难。然而这位决定投奔朱温的老兄却易如反掌。只因他是一位功夫高手,而且脑子也很好使。他的名字叫王重师。

王重师,许州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为人深沉大度,机变多智,且相貌不凡,从头到脚散发着英雄之气。他自幼练得一身武功,尤其擅长一长一短两种兵刃,长者为槊,即丈八长矛也,短者为剑,算得上为唐末的一流剑客。

王重师是个沉默寡言的男子,像一尊冰冷的雕塑,但他的内心却好似熊熊烈焰,尤其是亮出兵刃之时,俨然杀神临阵!

每逢敌手,他依旧面沉似水,依旧不声不吭,只用杀戮来回答:或在马上以槊挑、扎,或在步下用剑劈、刺,有时也会剑槊合一,左突右砍,颇似《三国演义》中长坂坡单骑救主的赵子龙——左手青釭剑、右手亮银枪,所向披靡!

王重师的武功,被誉为“冠绝于一时”,所以这路高手脱离秦宗权兽军攻陷的许州,并非难事。胆敢拦路者,剑槊齐下,谁能敌住?!

王重师来到朱温军中,口称前来投军欲拜见宣武军节度使朱将军,这是王重师和朱温的首次会面。从此,这位乱世好汉的命运便与朱温紧密交织,是朱温,成就了他的威名;也是朱温,终结了他的一生……

(二)

此时的朱温名义上还是唐僖宗李儇手下的节度使,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割据一方,和其他军阀混战不休。骁勇善战的猛将,正是他最为渴求的。见到相貌不凡的王重师后,朱温满面红光,当即把他安置于麾下“拔山军”中,军名“拔山”,可见气势非凡。

从此王重师带着他的冷剑寒槊,跟随朱温南征北战东讨西杀,每临沙场,身先士卒,剑起槊落,敌血飞溅,攻城略地,所向无前!朱温乐得直拍大腿,下令将一支特种部队交由这位猛将统领,特种部队的名号比较酷——“长剑军”。

长剑军,顾名思义,将士们的装备皆为长剑也。长剑,兴于战国,剑身最短的也得三尺以上,秦汉之后升级得是越来越长,韧度极强,宽刃锐锋,使用时一般双手紧握或击刺或劈斩,在高明剑客的手里更显威力。正如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诗中所赞:“炎光延万里,洪川**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虽然剑早在汉代就从军事舞台上黯淡退出了,但也不知怎的,长剑在唐末五代时又突然兴起,朱温麾下便有一支以骁勇剑客组成的长剑军,虽非战争主力,却实力极强、独具特色,算是朱温的特种护卫军。以剑法“冠绝于一时”的王重师担当长剑军统领,朱温不愧是慧眼识才,物尽其用也!

长剑军有了王重师这位高手指挥,信心倍涨,威力大增,行动时场面何其拉风:一帮剑客集体出击,首领挥剑飞出,余众百剑齐上,如成群的银龙乱舞,寒光八方飞旋,杀气直冲九霄!

此后五六年间,王重师几乎是剑不离手,甲不离身,厮杀五六年,激战百余次,威震敌胆,晃动乾坤,“长剑无敌”的传说誉满天下!那位“野兽军阀”秦宗权吃人的本事够强,但军事才能远不及朱温,其部下也没一个能敌得过王重师的武勇,最终这个变态被朱温擒斩,自此朱温实力大增,野心也更为膨胀。

朱温对王重师愈发喜爱,不断提拔,先升指挥使,再升颍州刺史。王重师对朱温也是感激涕零,恨不能以死相报,而那一日,还真就差点马革裹尸了,这位猛将在最危急的时刻演出他平生最生猛最震撼的一幕……

(三)

继灭掉秦宗权之后,朱温又和他的两个本家、割据山东的军阀朱瑄及朱瑾兄弟打起来了,一时间,三朱混斗,齐鲁大地烽火连天。

两军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及河南范县、濮阳南部)血拼时,朱温军队纵使士兵将城墙毁坏,就在他们兴致勃勃地想从城墙缺处冲入城中准备大掠一番时,山东二朱的濮州兵玩了狠招,迅速使用一种东西堵住了缺口,致使朱温军队不但无法进城,甚至没法靠近!

原来,濮州兵用来堵塞缺口的东西是——大火。

前面堵着一把火,熊熊烈焰刺激了我!朱温大军在看着浓烟滚滚,差点没哭了!火势汹汹,这要用水去灭啊,可是灭火时,城内敌军的乱箭可都等着你呢!

朱温大军望火兴叹,几位将士无奈地将此事报告给了正在大营中的王重师。

那位要问了,王重师一贯神勇,为何这次激战他没上阵反而窝在大营里呢?

切莫冤枉了这位老兄。王重师随军一路杀来,表现最猛,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不过他也是爹娘生就的血肉之躯,乱军中虽杀敌无数,也难免被敌军兵刃所伤。这不,正因刀伤涂上金疮药躺在军营中休息呢!

“唉……王将军!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只有请您出马了!”诸将在病榻边苦着脸恳求正在养伤的王重师。

事实证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得病的老虎比猫凶。只见王重师似乎突然间忘了伤痛,二话没说便从**一跃而起,命令军中壮士取出全部毛毡浸满水接着又投向大火,继而他率领一帮精锐的敢死之士手执短兵,大踏步冲向劲头虽弱但并未完全熄灭的烟火,而烟火中还夹杂着城内敌军射来的乱箭!

这一幕,令全军将士为之震撼,备受激励的朱温大军突然热血沸腾胆气高涨,紧随着王重师和他的勇士们踏向了烟火和乱箭!

血光和火光的交融之下,烟尘和刀丛之中,王重师像个从神话中走出来的巨汉,面无表情,无声无息,只是双手握剑,左劈右砍,前刺后扎,一个又一个敌兵在他的四周变成了死尸,还有一些敌兵差点被他吓疯了,因为他们惊悚地发现,这位挥剑狂舞的猛士不但杀起人来如切瓜剁菜,而且怎么打也打不死!他们更不想到,这位恐怖的杀神还是一个正在养伤的病号呢!~

已经有不少濮州兵趁乱用刀或槊砍中或刺中了王重师的身体,本就带着伤病,这下可好,又被重创了好几下,若换是一般人,早归西了,但王重师实在神奇,依旧斗志昂扬,依旧昂首阔步,依旧挥剑冲杀……

在王重师的带头奋力下,濮州城终于被朱温大军攻克,直到这时,王重师才像座铁塔一般沉沉地倒了下去。当朱温在喜悦之余急忙召见爱将时,却已发现被部下抬回大营的王重师已是负伤八九处,皮开肉绽,浑身是血,奄奄一息!

朱温痛惜道:“虽得濮州,却失重师!奈何!”朱温下令军医务必竭尽全力用最好的药救治爱将!

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本已濒临死亡边缘的王重师生命力无比顽强,经过一个月的调治,他竟然又满血复活,过了些时日更是能和之前一样舞剑运槊所向无前了,这和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贾复何其相似——重伤不挂,迅速复活!

不少人皆惊赞:王重师果然是不死之身,神将也!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百战不死的王重师,最终还是没得个善终,而取走他性命的人并非敌军,却是那位最看重他的人!

话说王重师伤愈后再披战袍重返沙场,北伐幽、沧、镇、定,和朱温平生最强劲的敌手——“独眼龙”晋王李克用的军队交手数次,多获大捷,不少晋军兵将死于他的剑槊之下。

(四)

王重师在军中威望越发崇高,人气节节攀升。天佑年间(904—907年)被朱温授予雍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成一方军爷。几年间,王重师治军爱民,颇有恩德,将士爱戴,百姓尊崇。不久,朱温正式篡夺了李唐天下,建立后梁,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随着朱温的龙椅坐定,王重师的灾难也随之降临。

首先射出的暗箭来自于一个叫刘捍的大将。

刘捍,朱温麾下大将,曾两次单骑冲入敌城执行军事任务,此人战功一般,但善于逢迎,这种人总是极受领导喜爱,朱温登基后对其颇为其信任,提拔他为左龙虎统军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算是个亲随宠将。

刘捍一直不待见王重师,一是因为王重师为人冷傲,不喜人情往来,二是王重师战功赫赫,令刘捍产生了强烈的羡慕嫉妒恨。开平年间(907-911年),刘捍终于没能忍住自己对王重师的反感,正大光明的竞争和超越是不可能,他便利用他擅长的阴招。

刘捍的煽阴风点鬼火的才华最为厉害,朱温本就狡黠多疑,王重师又威望日隆,刘捍在皇帝面前多说几次王重师目无君王的坏话,朱温也就自然对王重师好感顿消。正巧此时,政治头脑非常简单的王重师还偏偏生出了岔子!

王重师武功盖世,功业卓著,又备受军民爱戴,为此颇为自负,像极了关羽。本来这刘捍的鬼话已经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浑然不知的王重师自负劲儿再次爆发,事先不请示上级而擅自派部将张君练进攻邠、凤二州,结果兵败而归。

已对王重师心生疑虑的朱温闻听此事大怒,准备将其召回治罪,并派刘捍代替王重师。

刘捍兴高采烈,趾高气扬地前往王重师的节度使府。

“启禀将军,有钦差刘大人到!请将军前往相迎!”属下将刘捍到来的消息报给了王重师。

“哪个刘大人?!”王重师的表情极为不屑。

“呃……是刘捍大人!”属下道。

“哼……那个只会阿谀逢迎的家伙?!迎他?掉价!”王重师听说是刘捍,更为鄙视。

刘捍本来心情极好,但久等王重师不来迎接自己,转而愤怒了。当他自己跑来见到王重师时,王重师的态度极为傲慢,根本就没把他当个人物。刘捍火冒三丈,当面又不敢发作,便发挥特长,跑回去对朱温说王重师肯定有二心!

胆敢如此!自恃功高,完全不把朕放在眼里!朱温大怒,当即下令将王重师贬官,刘捍见朱温只是将其贬官,极不满意,再次煽风点火,朱温终于下令,将王重师赐死,同时灭其族!时为开平三年(909年)五月,离朱温称帝不过两年。

(五)

王重师最后一次摸了摸陪他半生的剑槊,本着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原则结束了性命。这真是:造化弄人,人心易变,乱世险恶,兔死狗烹。

昔日,主子恩宠你,把你感动得一塌糊涂,也让无数观者大赞这君臣之情,其实那只是当时他要用你而已;如今,得了天下,你功高盖主,也没啥用了,主子必须弄死你,管你冤不冤呢!自古以来,枭雄帝王变脸都比翻书快多了。

王重师死了,但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他的死直接刺激了一个和他一样的英雄,并引发了一件惊天大事!

这位英雄名叫刘知俊,朱温麾下猛将,也是一名武艺高强的剑法高手,“姿貌雄杰,能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出诸将”,绰号“刘开道”——勇往直前,开辟大道,谁人敢挡!

刘剑客的武勇指数不次于王剑客,而且两位剑客平日里关系还不错,更重要的是他也和王剑客一样,为朱温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换来了一个不幸的结果——功高震主,被疑心的朱温给惦记上了!

听说王重师惨被冤杀,还被诛灭满门,刘知俊惊得一身冷汗,兔死狐悲之感油然而生,又听说皇帝对自己也不大放心,刘知俊更是心生恐惧。不过这刘剑客的脑子比王剑客灵活,凭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谋出路——罢罢罢!反了吧!

于是乎,刘知俊一咬牙一跺脚,干脆投奔了割据陇右的军阀、也是朱温的敌手——岐王李茂贞。他还给新主子送了上了一份见面礼,就是那位陷害他好哥们的小人刘捍,他把刘捍给抓了,送给李茂贞砍了脑袋,也算是为王重师报了仇。

得知刘知俊背叛了自己,朱温大怒,他派人责问刘知俊:“我对你如此优厚,你为何还要辜负我呢?

刘知俊的回答比较经典:“因为我怕死!王重师可没有辜负陛下?却遭致灭族的下场!”

朱温又派人对刘知俊说:“前些日子,王重师获罪,是刘捍那厮陷害的。现在我已经知道王重师是冤枉的了,后悔莫及啊!”

朱温后悔杀死王重师之言,也许是真心话,但刘知俊并不理睬,他太了解朱温这人了,绝对不能回头!王重师的死,对于后梁的大将们来说,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王重师被朱温赐死的时候,绝不会想到他死后发生的这一切风谲云诡,更不会想到没多久,将他赐死的朱温就和儿媳**,结果被儿子朱友珪杀死;而为他报仇的哥们刘知俊虽然被李茂贞重用,但为李茂贞左右所忌恨,不得不再次跳槽,投奔了十国之一前蜀国的皇帝王建,不料依旧被忌恨,终被王建逮捕斩首。

后梁王朝的开国君臣们,都到了另一个世界相聚去了。这些帝王将相们,生前显赫,风光无限,灭掉了多少敌手,成就了多少威名,历经金戈铁马都没挂掉,却到头来都被自己人搞得身首异处,直教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