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代后唐的建立者——唐庄宗李存勖身边有一超强保镖,不仅枪法出神入化,而且剑法炉火纯青,每次出招,都是枪如游龙,剑似飞凤,一手挑扎,一手劈刺,极其拉风。在一次护驾行动中,他成为史上唯一手握宝剑一口气“手杀百余人”的高手。他的名字叫夏鲁奇。
夏鲁奇,字邦杰,山东青州人,最初效力于唐末宣武军,即流氓朱温的队伍,担当一个小小的军校,但一直没能脱颖而出,身为最高领导的朱温似乎并不知道自己有个那么厉害的手下。
被埋没也就罢了,夏鲁奇还和主将不和,他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毅然跳槽,投奔了朱温的仇敌——晋王李存勖。朱温可想不到,夏鲁奇这一跳,不仅让后梁失去了一个超猛大将,还多了一位极其难缠的强敌,更是葬送了另一位后梁猛人的命运.由此可见,让人才埋没和受屈,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夏鲁奇刚加入晋军就得到重用,封护卫指挥使,即老大李存勖的保镖统领。后梁开平五年(911年),李存勖派麾下第一名将周德威率军攻打在幽州自封大燕皇帝的刘守光,夏鲁奇跟随出征。
周德威的故事,咱后面还会细说,这位僵尸脸的汉子虽为大将,却常身先士卒,和普通士兵一样冒乱箭飞石冲锋陷阵。见主帅如此勇猛,将士们无不大受感染。夏鲁奇也很激动,极力想展现自己的本事,机会正好来临了。
刘守光虽是个智商不高又好色成性的家伙,但他麾下也聚集着不少猛人,其中有两位最为突出,一个叫单廷珪,一个叫元行钦,皆为威名赫赫的幽州骁将。
单廷珪的表现很是丢人现眼,被周德威生擒了,但这只能说明他脑子不好使,并不能说明他武功不强,因为他的被擒属于中了周德威的诱敌阴招。其平日的骁将之名,也不是吹出来的。
《水浒传》中也有个同名同姓的单廷珪,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排行第四十四,使黑杆枪,擅长玩水淹人,绰号“圣水将军”,和“神火将军”魏定国是哥们,原都是朝廷武将,后来哥俩一起手拉手征讨梁山。单廷珪颇为狂傲,勇敢地单挑梁山的顶级高手“大刀”关胜,结果被关胜的拖刀计给拍翻了,他这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乎毅然投降了梁山。
“水浒”中关胜生擒单廷珪和历史上周德威生擒单廷珪,几乎如出一辙,都是示弱诱敌以生擒对方的典型,再加上两位被擒者都同名同姓且性情都属狂傲型,由此可以推断施耐庵十有八九是“移花接木”,“水浒”中“圣水将军”的历史原型正是五代时的幽州猛将。
刘守光麾下另一猛将元行钦,比单廷珪厉害得多,他和晋军名将李嗣源(未来的后唐明宗)激战八次,被李嗣源七次射中,血流不止,但依旧拔箭力战,终于射中了李嗣源的大腿。后来他由于寡不敌众,投降了李存勖,在晋军中屡建战功。有一次,李存勖被数百后梁骑兵包围,元行钦单骑救主,夺剑断敌二矛,斩敌一首,吓退梁兵,把个李存勖感激得热泪滚滚。
在单廷珪被周德威生擒之前和元行钦投降李存勖之前,这二位都是为刘守光奋勇而战的猛士,当周德威兵临幽州城下时,两位老兄挺身而出大呼要单挑以决胜负,刘守光很欣慰,周德威也答应了,令夏鲁奇出战。于是乎,一场正史之上极其罕有的精彩武将单挑隆重上演。
(二)
幽州城下,旌旗云卷,刀枪如海,鼓角争鸣。单廷珪和元行钦双双飞马而出,高声搦战,夏鲁奇抖擞精神,挥剑舞矛,迎面而上,以一敌二。
三位好汉,各不相让,杀作一团。一个像饿虎,一个如疯豹,一个似怒熊,皆拿出看家本领,使出浑身力量,纵横奔腾,狂风呼啸,兵刃乱舞,电闪雷鸣,那二位恨不能掀翻天庭凌霄殿,这一个简直要踏碎地狱十八层。仨爷们直杀了一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斗,夏鲁奇和单、元二将打了个平局,两边将士看得目瞪口呆眼花缭乱舌头都耷拉多长,迷糊了半晌才各自鸣金收兵。此后三位战将又打斗了几次,依旧是不分胜负,一开始两军将士还在呐喊助威,时间久了干脆都撂下兵器坐在来观看,就跟欣赏功夫大片似的,哪里还像是战争的样子。
阵前苦斗貔貅将,旗下旁观草木兵,这一场景在评书演义里常见,但真正的历史上却极其罕有,夏鲁奇和二敌将的这番打斗,乃是特例。这几轮厮杀,可谓精彩绝伦,面对敌方两大高手,夏鲁奇全然不惧,视若草芥,单挑二将,杀成平手,尽显卓绝武力,威名响彻天下。
虽然单挑很精彩,但它终究不能决定一场大战的胜负,要扭转乾坤,还得两军正儿八经地厮杀才是。夏鲁奇展现完功夫秀后,周德威猛攻燕军,生擒单廷珪,不久李存勖攻破幽州,元行钦归降,刘守光彻底完蛋。在这些战斗中,夏鲁奇也没闲着,陷阵先登,枪剑横扫,为拿下幽州立下汗马功劳,正如《旧五代史》所记载:“平幽州,鲁奇功居多。”
夏鲁奇平生三大壮举,战幽州乃其一,而他的第二壮举更为惊人,也血腥得多。夏鲁奇单挑二将时不是有很多人看得目瞪口呆嘛?若这帮人能有幸欣赏到夏鲁奇的第二大壮举,可就不会是目瞪口呆那么简单了,搞不好他们能直接窒息了!只因这一回,夏鲁奇成了一个踏尸山、淌血海的恐怖杀神!
(三)
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率数百骑兵深入洹水(今河北南部)探查敌情,还没摸清周边形势,就突然听得杀声四起鼓声震天,晋军将士登时面如土色,齐声大叫“啊呀不好,中计也!”
没错,久经沙场的军事天才李存勖这回还真就是阴沟翻船,中了梁军的埋伏,那设伏的梁军大将前面出场过,即号称“一步百变”的刘鄩是也。这位最擅长算计敌人的高手早已料到李存勖此行,便在附近芦苇丛中埋伏了一万多人,就等大鱼上钩。这下可好,李存勖成功被玩,处于亢奋状态的梁军迅速将其包围了一层又一层,跟个千层饼似的,李存勖直接成了饼馅儿,插翅难飞!
梁军一万多,而且以逸待劳,气势如虹,李存勖的兵马不到一千,行进半天颇有些疲惫,此番又受到严重惊吓,士气狂跌。李存勖和刘鄩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但不拼,就只能等死,李存勖万般无奈,只有豁出去了。
自少年从军以来,李存勖身经百战,也曾面临不少危急时刻,然此时的险恶境况,却是从未有过的。真正的大英雄,形势越危、敌手越强,他身上的勇猛气质才会展现得越全面。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李存勖突然“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把包围他的梁军惊得一哆嗦。其他晋军将士见大王如此神勇,顿时士气高涨,全都跟着玩命,尤其是一些晋军猛将,如王门关、乌德儿等人更是置生死于度外,保护着晋王连冲带砍,力透重围!
梁军十倍于晋,岂会轻易罢休,他们层层围堵,枪林箭雨使劲招呼,生怕放走一人。忽然他们发现晋军中有一位战将甚是可怕,他一手持枪一手携剑,不离李存勖左右,但凡发现有接近李存勖的梁军兵将,都被他枪剑齐下夺了小命。这位强大的保镖不是别人,正是夏鲁奇也!
想当年鏖战幽州,夏鲁奇面对两大高手,丝毫不惧,淡定迎击,越战越勇,如今面对一万强敌,他胆气更甚,因为此番他的任务更艰巨——护驾!
但见夏鲁奇一声大喝,爆发了小宇宙,枪尖飞转,寒光点点,剑刃横扫,血光道道;这一枪,狠锁咽喉,那一剑,斜劈脖颈;夺命枪,扎肋撩阴,追魂剑,削首刺心;枪如蛟龙搅江海,剑似毒蛇噬生灵!夏鲁奇直杀了个血肉横飞,两眼通红!
杀了半晌,乌德儿等晋军猛将气力不支,都被梁军生擒,唯夏鲁奇依旧拼死护驾,梁军的乱刀乱箭已让他遍体鳞伤成了血人,但死于他枪尖剑刃之下的敌军人数几乎每一分钟都在增加,先后足有一百多人被夏鲁奇亲手变成了死尸!
不过也有史料,记载夏鲁奇此番血战时并未用枪,只用宝剑,正所谓“裨将夏鲁奇等操短兵力战,自午至申乃得出,亡其七骑,鲁奇手杀百馀人,伤夷遍体……”(《资治通鉴》)这文中说夏鲁奇用的是“短兵”,“短兵”的意思就是短刀或宝剑,再结合其他史料说夏鲁奇“携剑”,所以说,夏鲁奇只用宝剑发飙,也很有可能。
一万多敌军啊,即便夏鲁奇端着机枪,也打不干净,在手刃一百余人后,夏鲁奇的体力严重下滑,李存勖也累得半死,眼看君臣二人就要玩完,关键时刻,李存审(后唐名将,李克用义子,传说中的“十三太保”之一)率援兵到来,夏鲁奇和李存勖终于得救。
真实的历史上,能在一次激战中亲手击毙十多名或数十名敌军的猛人并不多见,而像夏鲁奇这样“手杀百余人”的就更为罕见了。他的英雄之处,并不在于杀人多,而在于险境中所展现出的非凡胆魄、惊人武艺和持久耐力,这在整个唐末五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俗话说:功高莫过于救驾。相比诸多奋斗了一辈子仗立下无数功劳的下属,那些危急时刻保护了领导的下属似乎更受赏识、重用和信任。夏鲁奇舍命救驾,让李存勖又惊奇又赞赏又感激,甚至还有些心疼,为表达这一复杂心情,李存勖封他为磁州刺史,赐名李绍奇。
受到最高领导特别青睐的夏鲁奇再接再厉,做下了第三大壮举。
(四)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李存勖对老朱家发动总攻,直逼大梁,糊涂皇上朱友贞平日里只信任二货和坏蛋,危亡之际,他脑子难得清爽了一把,派第一悍将、擅使百斤铁枪的王彦章迎敌,然大势已去,王彦章寡不敌众,败退中都。这位“王铁枪”的故事,咱前面说过。
李存勖志在必得,率大军杀到中都。面对晋军铜墙铁壁般的重围,王彦章仗着两条超级铁枪左冲右突,杀了个昏天黑地。
这时夏鲁奇正在晋军阵中,一开始他并未认出来这个疯狂陷阵的敌将是谁,直到王彦章喊杀声迫近,他才听出来原来是昔日的老战友——夏鲁奇当初在朱温手底下时,和王彦章关系还不错。
“原来是王铁枪!”夏鲁奇激动地喊出声来,同时心中暗喜:再立奇功的机会到了!
沙场之上,你死我活,各为其主,必须毫不留情。此番夏鲁奇并未用剑,只横枪纵马而出,霹雳般冲到王彦章近前,又如疾风般把大枪指向王彦章的脖子。
此时的王彦章经过几轮冲杀,已是气力大减伤痕累累,这冷不防钻出一个人用枪指他,让他吃惊不小,当他定睛看时,更为吃惊,原来是夏鲁奇!
王彦章心情有点复杂,他对夏鲁奇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看来这王彦章似乎还想追忆旧情,但夏鲁奇冷酷到底,他根本就不搭话,直接以枪来回应,可叹重伤在身的王彦章措手不及,被戳翻在地,紧接着就被夏鲁奇绳捆索绑,押回晋军大营。
一场顶级武功高手的对决,就这样轻松又迅速地结束了,这一年,王彦章六十一岁,夏鲁奇四十一岁,一个是年过花甲的大爷,一个是正值壮年的大叔,一个是疲惫至极满身重创,一个是生龙活虎突然袭击,这场打斗看起来似乎不那么精彩,也不那么公平,说夏鲁奇趁人之危也好,说王彦章吃亏倒霉也罢,反正后者被前者生擒是不争的事实,战场厮杀不是竞技比武,打赢了就是王道,管他怎么赢的呢。
李存勖见爱将活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王彦章,大喜过望,赏夏鲁奇绢布一千匹,灭梁后又升他为郑州防御使。
王彦章活生生摆在了李存勖的面前,这位老兄坚贞不屈,最终被砍,李存勖想拥有两大顶级猛将的梦想破碎了,从此世上再无“王铁枪”,而夏鲁奇的雄姿竟然也在战场上暂时消失了,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后唐建立后,夏鲁奇摇身一变,成了老百姓的好干部。
这夏鲁奇不仅武艺超群,且生性忠义,他的这一品行得到皇帝的极度欣赏,也得到百姓的无比尊崇。后唐四年(926年),夏鲁奇被李存勖封为河阳节度使,坐镇一方。谁也没想到,这位盖世猛将竟显出过人的行政才能,他以忠义为本,大施仁政,爱护百姓,抚慰民心,不到一年就成了深受当地群众衷心爱戴的青天大老爷。
不久,唐明宗李嗣源即位,继续重用夏鲁奇,夏鲁奇接到诏令,调任许田节度使,当他要离开旧的工作岗位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河阳(今河南孟县)一万多名百姓成群结队泪如泉涌扶老携幼拼命挽留,他们阻拦道路,割断马镫,横卧地上,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其目的就是不让夏大人走,搞得夏鲁奇接到圣旨后都五天了也没法赴任。
为了留住青天大老爷,河阳百姓不但挡住去路,还派出父老代表前赴京城,恳求朝廷不要让夏鲁奇离开。面对这一情况,夏鲁奇既感动又无奈,而李嗣源也只能派出宫中使者代表劝说百姓,费了半天劲才终于让夏鲁奇顺利奔赴新的岗位。
为官如此,可亲可敬可叹也!
(五)
在当了一段时间夏青天后,夏鲁奇又恢复了他猛将的角色。后唐长兴元年(930年),李嗣源打算收拾两个不太听话的家伙,这两位老兄都是盘踞四川的武将,一个是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日后他建立了十国之一的后蜀王国),一个是东川节度使董璋,老孟在成都蹦跶,老董在三台(今属绵阳)折腾,个个兵精粮足,天高皇帝远,他俩很欢腾。
在五代十国那个有点兵马就敢称王称霸的混蛋时代,老孟和老董的行为怎能让皇上安心?!于是乎,李嗣源把夏鲁奇派到四川镇守遂州(今四川遂宁)去吓唬这俩不安分的家伙。李嗣源可想不到,他这一纸诏令直接把爱将给坑死了。
董璋和孟知祥平日里各怀鬼胎,都想独霸四川,但这二位见朝廷要灭他们,就果断抛弃前嫌,亲密牵手,联合造反。
叛军的第一步就是出兵猛攻遂州和阆州(今四川阆中)。这年十月,孟知祥派大将李仁罕率军把遂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夏鲁奇登城一望,只见兵马如潮利刃如林,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叛军兵力雄厚,一人一泡尿也能把遂州给淹了,遂州的那点兵马要跟人家拼,根本就是螳臂当车。
想当年,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夏鲁奇毅然爆发小宇宙,英勇救驾。如今考验他的时刻又到了。夏鲁奇决定誓死坚守,血战到底,可此番的形势比那次救驾更糟糕。当初救驾时,夏鲁奇和战友们都视死如归,快要坚持不住时李存审的救兵从天而降。如今呢,除了夏鲁奇的勇猛不变之外,其他情形都截然相反。
夏鲁奇命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出战,康文通带着兵前脚刚出城,后脚就投入了叛军的怀抱。
夏鲁奇本就兵少,这下城中更没几个人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嗣源得知遂州危急,派出女婿石敬瑭(即未来后晋王朝的建立者,这厮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又恬不知耻地喊辽太宗叫爸爸,遂得了一个天下闻名的称号——“儿皇帝”)率军救援,结果被孟知祥的军队挡在了剑门关,无法前进半步。
手下的兵越死越多,城里的粮食越吃越少,苦苦等待的援兵迟迟不到,夏鲁奇绝望了!这种境况,纵使他盖世神勇,再怎么爆发小宇宙,也无济于事。
本着骨子里的“忠义”二字,夏鲁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依旧选择了坚守。
五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夏鲁奇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和叛军血拼。死守了一个月,遂州城终于箭尽粮绝,将士亦全部阵亡,而援兵连个毛都不见。望着蜂拥而上的敌军,夏鲁奇于尸山血海中仰天长啸,拔出伴随自己大半辈子的宝剑,自刎而亡,时年四十九岁。
李嗣源听闻爱将英勇壮烈,痛哭失声,随后下令厚待夏鲁奇的家人,并追封他为太师、齐国公。
夏鲁奇,以死来诠释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他们留给世人最为震撼的东西,也许并非他盖世武功,而是那身上那种今人难以理解的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