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无论演义还是正史,甘宁都是一个特异独行的怪杰,对很多人来说,他和一种声音是一体的,那是铃铛的响声,按说铃声应是清脆悦耳的,可是甘宁的铃声却仿佛催命的鬼嚎,令人恐惧。
铃铛为何让人如此害怕呢?只因甘宁和他的那伙人都佩戴铃铛,无论走到哪儿都是“哗愣愣”响成一片。而甘宁和他的那伙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凶神!
一日,长江边某郡县,突然出现了一伙造型奇异、身份不明的人,他们成群结队,挟弓持弩,身着锦缎,背插羽毛,腰悬铃铛,一眼望去,只见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细问才知,原来是来劫掠的贼匪!
好生奇怪!以往贼匪皆土里土气灰不溜秋,如今这拨人却如此华丽且装扮独特。
不管怎么说,既然是贼,就该剿灭。郡县长官立即调兵捕拿。可让他万没想到的是,这拨贼的战力实在生猛,那贼头更是武功了得,杀法凌厉,几个回合下来,官兵屁滚尿流,郡县钱库被抢劫一空,县老爷的家也被抄了……
数日后,这帮奇装异服者又出现在另一个小城,该城官吏已听说了他们的厉害,赶紧隆重相迎,不但好酒好菜招待,而且还奉上大量钱财。贼头拍着官吏的肩膀笑道:“算你识趣,日后你我便是兄弟,有福同享如何?”官吏虽满头冒汗,但还是强作欢颜表示受宠若惊。
从此之后,巴郡(今重庆)、蜀郡(今四川成都)周边县城的长官都明白了一条“潜规则”:但凡那帮衣着华美腰佩铃铛的家伙来“做客”,切不可抵抗,一定要好生招待,否则后果严重。
这帮贼的头,就是年轻时候的甘宁——一个江湖游侠和江洋大盗的结合体。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他的名字不会陌生——东吴猛将中的佼佼者,大名鼎鼎的“锦帆贼”是也。
甘宁自幼习武,功夫了得,为人轻财重义,最爱游侠,但也暴烈凶悍异常。甘宁和典韦一样,年轻时当过杀人犯——在手刃了一仇人之后,浪迹江湖,纠结一帮不务正业只爱打杀的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以劫掠为生,也以劫掠为乐。
甘宁生性叛逆,推崇个性,他讨厌被看做是一般的匪徒,便独出心裁,和手下弟兄们搞出一套另类造型。
甘宁一伙人出入,必然显其奢华,步行陈列车骑,水行轻舟相连,停留时则以蜀锦维系帆幔,离去时又割断抛弃。平日所有人皆身披刺绣彩缎,所到之处光芒耀眼,再加上腰间悬挂的铃铛,给人给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
江风徐徐,江水拍岸,锦缎华美,铃声震响!正因如此,有人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听但似乎也相当酷的绰号——“锦帆贼”。
这“锦帆贼”掌中的兵器也很有意思,他弓箭水平蛮高,偶尔还用锁链,而同时代猛将典韦擅长的双戟,他也耍得相当出彩。
(二)
突然有一天,甘宁也不知受到何种刺激,宣布金盆洗手,放弃黑老大之职,再不从事烧杀抢掠的勾当,转而发奋习文,遍读诸子百家经典,那些曾惊叹“锦帆贼”异类暴力行为的人此时再次惊叹:甘兴霸这贼头,莫非是要转行当书生了?
“知识就是力量”——此言果真不虚,甘宁博览群书之后摇身一变,成了文武双全的豪侠,一脑子计谋韬略,满腔的凌云壮志,再不是那个粗蛮莽夫了。
转型后甘宁打算于乱世中坐下一番恢宏事业名垂青史,便带着八百个小弟去投奔汉末割据群雄之一、荆州牧刘表,可这刘表昏庸无能饭桶一个,甘宁待了很久也没受到重用,郁闷之下又投靠了刘表颇为倚重的江夏太守黄祖,这黄祖虽在数年前踩了狗屎运小人得志,干下了以伏兵暗箭射死**孙坚的壮举,但总体来说和刘表一样皆无能之辈,甘宁来投,他愣是连续三年没怎么搭理。
甘宁很苦闷,开始琢磨:莫非是我没表现出来本事?那我就展现一下!
建安八年(203年),孙权为杀父之仇,率军讨伐黄祖,于夏口展开激烈水战,黄祖饭桶本色暴露无遗,几个回合下来便招架不住,仓皇败逃。那孙权军中有一前锋校尉甚为骁勇,只见他挥刀舞矛,奋勇先登,轻舟独进,只杀得黄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叫苦不迭。
这时随黄祖军出战的甘宁兴奋了,他认为自己力挽狂澜建立奇功的时机终于到来,只见他拿出了曾经的贼匪猛劲儿,张弓搭箭,对准孙权军的那个前锋校尉就是一射,可怜这位猛将登时毙命,孙权伤心不已。
甘宁射出这一箭的那刻,他怎会知道,他杀死的这人名叫凌操,和他一样早年也是一位豪胆侠士;他还不会想到,凌操的儿子凌统会在日后成为声名煊赫的东吴猛将;他更不会想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凌统的战友,同保孙权,而凌统因杀父之仇一直深恨甘宁(至于《三国演义》说二人结为至交,实乃虚构)。
按说这甘宁危难时刻杀敌救主,应该受到重视了,可那黄祖实在过于饭桶,对待甘宁依旧和从前一样,冷落不理,黄祖麾下的都督苏飞倒是对甘宁极为欣赏。
苏飞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数次向黄祖推荐甘宁,不料黄祖听后不但更不待见甘宁,还认为甘宁如此生猛对自己是一威胁。于是乎,黄祖开始大耍手腕,对甘宁手下的那些小弟威逼利诱分化瓦解。
这若是从前当游侠贼寇时的甘宁,早就带着弟兄们大闹一场反将出去了,可这时的甘宁已是通晓礼义之人,顾虑颇多,所以越发苦闷。
甘宁的郁闷被苏飞看出来了,苏飞果真是好兄弟,他邀请甘宁大碗吃酒共诉衷肠。他对甘宁说:“好兄弟啊,主公不肯用你。你也应该早作长远打算,去寻真正能识得你才能的人一展抱负。”
甘宁的脑子有点乱,顿一会儿说道:“我也有这个意思,可惜没机会。”
苏飞说:“有机会!我请主公派你去当邾地长官,到时候就随便你怎么做了!”
甘兴听了好生激动,心想日后发达了,绝不忘苏飞之恩情。不久,黄祖果然听从苏飞之言,把甘宁派去当邾地长官。
甘宁像是一个太久没有呼吸到新鲜空气的人终于踏入大自然一般,多年的憋闷和压抑终于得到释放,他利用他的声威又召集了数百名兄弟们,一起投奔了孙权。真个是: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要么说孙权能成为雄才君主、一代英杰呢,他见到甘宁后立即重用,待遇如同旧臣,把个甘宁激动得差点热泪横流。
(三)
为报答知遇之恩,甘宁刚加入东吴阵营就对孙权献计道;“如今汉室衰微,曹操专横,终将篡位。南方荆州,地势便利,江河流通,实在是宝贝地盘。我已观察了刘表那人,无长远谋略,儿子又极其劣质,主公您应当及早谋划它,不能落在曹操后面。谋取荆州之略,应先灭黄祖。黄祖年老昏聩,钱粮缺乏,身边人皆胡作非为。您如今前往,他们必定大败。一旦灭了黄祖,便可以继续西进,逐渐谋取巴蜀之地!”
孙权被这番话给惊着了,原本他以为甘宁只是一个胆略非凡的豪侠、一个武功了得的猛将,却未料到他还有如此战略头脑,实在是个军事人才。
甘宁这番战略分析简直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的一拼,不但令孙权警赞,也让后世读史者钦佩不已。不料甘宁这番大论刚发表完,在座一人就提出质疑,他就是孙权麾下的头号谋臣张昭。
张昭一介文士,打心眼里看不上甘宁这个江湖草莽,他眼一斜嘴一撇说道:“吴地目前局势不稳,若大军轻率出征,恐怕会导致大乱。”
甘宁对张昭这番腐儒之论极为不屑,心想你讽刺我,我也讽刺你一下,随即说道:“国家把萧何那样的重任交给您,您却居安恐乱。还期望追慕古人呢?”
张昭很生气,刚想再辩驳,却没机会了,因为孙权已起身举杯对甘宁说:“兴霸,今年出兵讨伐黄祖,就像这杯酒,决定交付于卿。卿尽管努力谋划,灭了黄祖,便是卿之功劳。何必计较张长史的话呢。”
哈哈,主公还是信我小甘,不信你老张吧?!——甘宁心里乐开了花。
建安十三年(208年),被甘宁挑起了斗志的孙权再次出征黄祖,果然大获全胜,黄祖毙命,其部众皆归孙权,孙权便把这些兵都交给甘宁指挥,让他屯驻当口(今湖北武昌附近)。
孙权破黄祖时,搞出来一个有点血腥的创意,他令人做好了两只匣子,说是用来盛黄祖和苏飞的脑袋。苏飞听说后吓得要命,他知道好哥们甘宁正在孙权军中,要想活命,只能求他,便派人向甘宁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
甘宁见到来人说道:“就算苏飞不求,难道我就能忘记苏飞昔日对我的恩情吗?”
在孙权大摆庆功酒宴的时候,甘宁突然走下席位向孙权一边玩命磕头一边涕泪齐流,搞得是鲜血眼泪鼻涕混作一团流淌不止。
孙权惊问何事,甘宁便诉说了苏飞的恩情,那是字字真情,句句肺腑,孙权被真心感动了,对甘宁说:“我可以不杀苏飞,可是他要逃走了怎么办?”
甘宁说道:“苏飞免死,受您再生之恩,即便赶他走,他也不会离开的。岂有逃跑之理?!若苏飞真的逃走,就把我甘宁的脑袋放入原本要装他首级的匣子里吧!”
孙权彻底被甘宁打动了,便赦免了苏飞。从此之后,甘宁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猛然攀升闪闪发光。孙权越发喜爱这位忠义双全智勇兼备的豪杰了。
(四)
不久,雄姿英发的“美周郎”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操,甘宁厮杀有力,再建战功。接着甘宁跟随“美周郎”又去南郡(今湖北荆州)攻打曹操麾下头号战神级大将——曹仁,这曹仁的韬略和武勇可非同寻常,他毅然发飙,吴兵初战遇挫,此时甘宁的战略灵感再次凸显,他提议先别在曹仁这硬耗着,应该先夺取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再说。
夷陵很顺利地就落入甘宁之手。曹仁被甘宁气着了,出动五六千人围攻甘宁。
曹兵很凶悍,他们架起高楼,箭如暴雨般射入城中,甘宁手底下的兵都被吓着了。其实也不能怪他们胆小,他们也想胆大,但实在是大不起来,因为他们只有一千来人,曹仁的兵马是他们的五六倍啊!
吴兵们很惊恐,但甘宁的表现也让吴兵惊得不轻。他们发现,这位兴霸将军不仅仅是镇静自若,而且还谈笑风生,吃喝喷香。
吴兵心里叹道:咱们将军果然是悍匪出身,天塌下来都不怕啊!
其实这甘宁没心没肺地一个人傻乐只是表象,他暗中早就派出使者把夷陵敌众我寡的形势通报给了周瑜,周瑜马上用吕蒙之计,率诸将解了夷陵之围。接着吴军大破曹仁,终于攻克南郡。
面对强大的曹仁,甘宁临危不惧,谈笑自若,终于解围,而面对另一位威名比曹仁更大的敌将,甘宁依旧如此,这位敌将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武圣人”——关云长!
当时甘宁跟随继周瑜之后东吴最杰出的军事统帅鲁肃镇守益阳(今属湖南),防备刘备麾下头号名将关羽。
美髯飘逸的关二爷号称有三万人马,亲自选出五千精锐赶往益阳,声称要夜间渡河。这下甘宁又遇到敌众我寡的郁闷局面——他只有三百名士卒!但是他那悍匪劲儿又爆发了,他对鲁肃说:“可以再给我增加五百人,我去对付关羽,保证那关羽听到我的咳嗽声,就不敢渡河,如若敢渡河,他就会成为我的俘虏!”
看到此处,相信不少人都会觉得甘宁这话吹得实在太大了,那关羽是何等样人?就算刨去罗贯中对他的“演义”,在真实历史上那也是“熊虎之将、万人之敌”啊!“锦帆贼”咋就那么自信?他还真把关羽当成那些听到他铃铛响就吓得浑身哆嗦的普通人了?
然而,令无数关羽的粉丝们幻灭的是,后面的历史还真就证明甘宁不是胡吹。
鲁肃深知甘宁之才,当即挑选了一千名士兵给甘宁,甘宁连夜前往,关羽听说甘宁出动,竟然还真就没有渡河,而是安营扎寨,老实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地方叫做“关羽濑”。孙权闻之此事,甚为欣喜,封甘宁为西陵太守。
关二哥神勇不假,傲气不假,却非无脑的蛮子,他认定没啥胜算的仗,不会轻易出手,之前声称夜渡,只是虚张声势罢了,不渡河也未必就是怕了甘宁。但这事也确实让甘宁威名大涨,不管怎么说毕竟拦住了关羽,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遗憾的是,两位猛将兄擦肩而过,未能交手,倘若大战一场,孰胜孰败呢?只能任凭后人猜测去罢。
(六)
身为东吴第一猛将的甘宁,总是不愁没有重量级的敌手。成功对抗了关羽没多久,又一个敌人驾到。这次的敌人最强大——曹孟德。一代奸雄亲自杀来了!
建安十八年(213年),濡须口(今安徽巢湖南)刀戟林立剑拔弩张,号称四十万步骑的曹操和手握七万之众的孙权继赤壁之后再度对决。
耻辱而纠结的赤壁,曹孟德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痕!曹操暗下决心,此次定要灭掉孙权小儿,一雪赤壁之耻!
又一次面临数倍于己的曹操,孙权再显英雄气质,只见他于帅帐之内目露精光、紫髯飘摆,对甘宁说道:“兴霸,孤以你为前部都督,领三千人迎击曹贼,敢乎?”
甘宁抱拳跪倒,坚定高呼:“有何不敢,主公放心,甘宁必破曹操老贼!”
孙权大喜,特赐美酒佳肴,平日最是轻财敬士的甘宁把这些好吃好喝的全分给手下百余名勇士享用。吃饱后,甘宁以银碗斟酒,痛饮两碗后,又斟给部下一都督,不料这都督却心生畏惧,觉得喝下酒后便要去卖命了,于是越想越怕,犹豫不决,只跪伏于地,却不接酒。
甘宁顿时大怒,抽出寒光闪闪的钢刀架在膝上,大声喝道:“你受主公信任,和我甘宁相比如何?我甘宁尚不惜死,你何以如此怕死?”
都督见甘宁神情严厉,心想:罢罢罢,卖命就卖命,有啥大不了的!接着马上起身接酒饮下,其余士兵也都各喝了一碗,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感。
当夜二更时分,甘宁率这百余名勇士口衔竹枚(防止发出声音),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曹操大营,拨开鹿角(为阻止敌军前进而设置的障碍物),杀入寨中,纵横驰骤。
曹军将士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区区七万兵马的吴军会玩这出,而且来玩的只有百余人!曹军上下,已然蒙头转向。
甘宁像是一头闯入鹿群的疯狮子,挥舞双戟,只把那猝不及防的曹军当成猎物尽情杀戮,上砍下刺,左冲右突,其他勇士也如狼似虎,东劈西斫,连捅带刺。东吴猛士们全都杀红了眼,此时此刻的甘兴霸仿佛又恢复了悍匪的勾当——天不怕地不怕,半夜三更玩劫杀。
可怜号称四十万大军的曹营被甘宁杀了个星落云散苦不堪言。一片狼藉的曹营匆忙点起火把准备迎战,可甘宁的百余人早就玩够了胜利返回。
这就是无论正史之上还是演义之中都极为精彩的“甘兴霸百骑劫营”的传奇壮举。罗贯中有诗赞曰:
“鼙鼓声喧震地来,吴师到处鬼神哀!百翎直贯曹家寨,尽说甘宁虎将才。”
甘宁率一百余勇士回归吴营,心情大爽,下令健儿们击鼓吹笛,欢呼万岁,孙权更是乐得紫髯乱摆,拉着甘宁的手兴奋地说:“将军这一杀,足以惊骇老贼了吧?孤也看到兴霸的胆略确实非凡啊!”夸完之后,孙权又特赐甘宁丝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甘宁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达到了巅峰。
曹操在濡须口和孙权对峙了一个多月,未能获胜,无奈之下,最终抛出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千古名言郁闷离去。不过曹操灭孙之心始终不死,第二年春天,他就任命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宛城,大开稻田,积攒力量,又派出间谍秘密过江忽悠反孙力量,打算里应外合,再打孙权。
足智多谋的大将吕蒙得知情报后,建议孙权趁早端掉宛城,否则必成大患。孙权当即同意,率军出征。
吕蒙建议,这一次行动打头阵的任务交给甘宁,孙权极为赞同。他们都十分清楚:不管什么仗,只要甘兴霸出马,万无一失,手到擒来!
上回百骑劫营,甘宁像生猛的狮子,而这次攻城,甘宁又成了敏捷的猴子。
面对曹军严防死守的高大城墙,甘宁拿起了特殊的兵刃——锁链,身先士卒,冒着箭雨,如猿猴般闪展腾挪,攀援而上,吕蒙则在城下擂鼓助威,全军士气高涨。
接近城顶,甘宁飞跃而上,其余勇士紧随而入,一阵狂砍,朱光哪里敌得住,束手就擒(“演义”中,朱光被甘宁一锁链击倒),城下吕蒙挥师猛攻,宛城终于落入孙权之手。甘宁再度升级,封为折冲将军。所谓“折冲”者,即杀得敌军被迫折返败退也!
吕蒙和甘宁这对东吴英杰战斗时配合默契,平日里也是英雄相惜,甘宁新加入孙权阵营时,吕蒙和周瑜便向孙权极力推荐,这回攻打宛城担当头阵,又是吕蒙推荐,按说二位应该一直和谐相处兄弟情深才是,然而突然有一天,吕蒙怒火中烧,要找甘宁玩命。这是为何?
原来这甘宁虽博览群书学了些文化,但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江湖气却难以全消,这江湖气中有豪爽仗义、轻财敬士的一面,也有粗蛮冷酷,喜爱杀戮的一面。前一面使他能厚待麾下勇士,麾下勇士也乐于效命;后一面却使他得罪了朋友。
话说甘宁手下有个在厨房帮忙的小仆童,犯了个错,这孩子知道甘宁的脾气,生怕甘宁宰了自己,便前去投奔吕蒙。
吕蒙比较善良,便把这孩子收留家中。不久甘宁携带礼物拜望吕蒙的母亲,吕蒙把那孩子唤出,对甘宁说:“现将此小儿交与兴霸,但兴霸要向我保证,绝不杀他!”甘宁答应的很爽快,但回去后就把这孩子绑到树上给亲手射死,杀了人后还跟没事儿人似的,优哉游哉地解衣高卧船中。
甘宁这厮实在无理!答应我了又反悔,太不把我当回事了!吕蒙勃然大怒,奋然击鼓集结部队,想要去船边攻打甘宁!
吕蒙的老妈本来在屋里休息,听得外面战鼓咚咚,忙问何事,当她得知儿子要和哥们玩命后,慌忙起身,连鞋都没来及穿就跑出来拉住吕蒙说道:“儿啊,主公待你如亲人,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你,你怎能因个人私怨而攻杀甘宁?甘宁如果死了,即便主公不追究,你作为臣子的也不合法度呀!”
吕蒙是出名的孝子,听了老妈的话马上醒悟,他扔了兵器,笑眯眯地来到甘宁船边,说道:“兴霸,我妈等你吃饭呢,快上来!”
吕蒙的这一行为也把甘宁给弄醒悟了,甘宁严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顿时泪流满面,哽咽着拉着吕蒙的手说:“我对不起你!呜呜呜……”随即和吕蒙一起返回见了吕蒙的老妈,从此兄弟再无隔阂,情同手足。
甘宁和吕蒙算是关系和谐了,可甘宁和另一位战友却怎么也和谐不了,只因他和甘宁有杀父之仇。此人便是凌统。
这凌统也是颇受孙权喜爱的一员猛将,性格和甘宁有些相像,轻财重义,骁果豪胆,多次在激战中担当先锋,麾下也有诸多猛士。若无甘宁杀死他爹凌操那事儿,他和甘宁也能成为意气相投的好兄弟。偏偏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自打甘宁加入东吴阵营后,凌统就恨不得将他撕碎了!
甘宁知道凌统对自己恨之入骨,便经常防备着他,尽量避免与他碰面,孙权也劝过凌统放下仇恨,毕竟昔日各为其主,现在同朝为将,要团结才是。可凌统始终不能平息。终有一日,凌统爆发了。
凌统、甘宁二人和吕蒙的关系都不错,这日三位将军在吕蒙家中饮酒,凌统斜眼瞅着甘宁,越看越气,酒过三巡,凌统忽然抽刀而起,说是给大伙来一段刀舞。吕蒙多精啊,见凌统亮刀子,就预感没啥好事儿。
吕蒙刚想说点什么,突然甘宁仗着酒劲也拔出了自己的兵刃,说:“我也能舞双戟!”“吕蒙见势不妙,赶紧起身也亮出了家伙,一手提刀一手携盾,笑道:“甘宁虽能舞,但不如我舞得精妙!”刚音刚落便以刀盾将凌甘二人分开。
后来孙权知道凌统这仇是永远不可能消除了,便把甘宁的驻地给改了,省得两人再碰面。毕竟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伤了哪个,孙权都心疼啊。
虽然甘宁和凌统一辈子也没解开仇怨(《三国演义》上说甘宁救了凌统一次,凌统感动,于是冰释前嫌,和甘宁结为兄弟),但在一次最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大战中,他们暂时抛开了私怨,共保孙权,团结杀敌,实在难能可贵。这次大战,是甘宁平生最后一次精彩的厮杀,也是孙权平生最刻骨铭心的一次经历。
这一次,东吴所面对的敌人是曹操麾下数一数二的名将——张辽。他是孙权的噩梦,也是几乎所有江南人的噩梦,可谓力摧东吴的杀神。
(七)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张辽驻守的合肥,不料那张辽简直如神话里走出来的天将一般,完全不像个正常人类,只凭借一杆大戟和八百壮士便把孙权大军杀得鬼哭狼嚎!
昔日英雄不可一世的孙权竟被张辽追得躲到高地之上抱长戟自守,张辽一声怒吼,孙权吓得动都不敢动。
关键时刻,甘宁和凌统出手了!但见甘宁又是拉弓狂射,又是双戟乱舞,还不停地厉声断喝鼓吹手为何不演奏起来鼓舞士气,待到战鼓敲起来后,甘宁厮杀更勇,把掌中利刃挥向每一个试图接近孙权的曹魏兵将。
凌统则冲入重围,带伤死战。同时吕蒙也竭力拼斗以死捍卫。三位江东勇士终于在死人堆里保着孙权一路杀出,终于使孙权脱离了张辽的“魔爪”!
合肥之战,孙权丢人了,但他发自内心的那句感叹却流传千古——“曹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匹敌也!”
正史中记载的甘宁最后一战,便是这次合肥死保孙权。数年后,这位英雄一世的“锦帆贼”便因病去世,孙权痛惜不已。
罗贯中似乎感觉如此猛将却亡于病榻实在太不过瘾,便给甘宁编造了一个壮烈的结局——
话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军讨伐东吴,当时甘宁正在船中养病,听到蜀军杀来,赶紧迎敌,不料却被蜀军中的蛮族猛将沙摩柯一箭射中额头!
可怜甘宁带箭而走,最终支撑不住,坐于大树之下而死。死后树上飞来数百只乌鸦围绕着他的尸体盘旋不走。
壮烈战死,乌鸦群绕,这神叨叨的事儿虽是虚构,但甘宁由于其武勇盖世,还真被后人奉为神了,他先是被后世百姓尊奉为“吴王”(这让孙权情何以堪啊),立庙祭祀,到南宋时又被封为“昭毅武惠遣爱灵显王”,更受香火拜祭。最有趣是,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一篇名为《竹青》的故事,里面那位手下有一支“黑衣队”(成员都是神乌鸦)的“吴王”就是甘宁。
《三国演义》有诗赞甘宁——
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
劫寨将轻骑,驱兵饮巨瓯。神鸦能显圣,香火永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