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56.敦煌小卒 无坚不摧——史万岁(隋)

字体:16+-

(一)

话说敦煌有一悍勇小卒,最爱之事便是杀人越货,但他绝非黑道贼人那种低档次的劫杀,而是极高端的暴力行为——独身(后又多了一同伴)越过国境线,跑到敌国境内行凶作案,任凭敌国出动多少兵马,也挡他不住。

没多久,他又做下一番壮举——在单挑中轻松摘取了一敌国勇士的脑袋。从此后,敌军见其身影,就吓得心惊胆裂仓惶逃走,乃至听其名姓“史万岁”三字即不战而退……

史万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官二代一枚,老爸史静乃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发育早熟,四肢和头脑的发达指数成正比,远胜同龄人。他少年英武,擅长骑射,亦通格斗,史书上有一经典词汇形容他的身手——“骁捷若飞”。他也好读兵书,满腹韬略,甚至还精通占卜之术,整个一赵子龙加诸葛亮。就算不当武将,上街摆摊算卦也不错。如此奇才,天下罕见。

史万岁十五岁那年,北周和北齐在洛阳城北的北邙山大摆战阵,他随老爸正在军中。两军旗鼓相望之时,这个初中生年龄的小男生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异的举动——让左右赶紧整装迅即离去。

不久,周军被齐军打了个落花流水,那些撤去的人方才知晓:原来史万岁这孩子一眼就看出情势不妙,周军必败,所以才让他们趁早离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一个初中生,在两军势均力敌还未交手时便断定一方必败,且判断极准,史万岁真是神了,连他爸都觉得这是个奇异孩子。这事儿若用迷信的说法就是这孩子精通占卜,能掐会算;而科学的说法就是这孩子精通兵法,已看出来周军内部的弊端和缺陷。无论哪种说法,史万岁都是个超级神童。

在北周平灭北齐之战中,史万岁的老爸不幸壮烈,万岁作为忠臣之子,被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封爵太平县公。很多人看来,这孩子的突然富贵只不过是沾了老爸的光,若无老爸捐躯,他年纪轻轻哪会获取如此高位?正所谓“父荫”是也。

没多久,史万岁便以自己的武功来证明:他的成功绝非仰仗“父荫”,他比老爸出色百倍。

杨坚掌握北周大权后,不服杨坚的相州总管、美男尉迟迥(宇文泰的外甥)起兵造反,史万岁随军平叛。大军驻扎冯翊(今陕西大荔一带)时,史万岁为全军将士解闷,同时也显摆一下自己的本事,便表演了一招绝技。

蓝天白云,一行大雁飞过,或为人字形,或为一字状,甚为欢愉,只见史万岁对行军总管梁士彦说道:“将军,我将那大雁行列中的第三只射下来如何?”

两士彦惊得两眼滴溜圆,其他将士们也都投射出怀疑的目光。史万岁微微一笑,张弓搭箭,仰首对空,一箭发去,那可怜的第三只大雁应弦而落。

天呀!这简直是后羿再世、李广重生、养由基投胎!三军将士被史万岁的神箭彻底折服。展示完精彩绝妙的射雁表演,史万岁紧接着玩起了真正的实战。与尉迟迥军相遇,史万岁“每战先登”,或以弓箭劲射,或以刀槊砍刺,冷刃饮血,踏尸而行。

(二)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朝廷军和尉迟迥决战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骁勇美男尉迟迥拼死玩命,朝廷军进攻受挫,稍有退却。形势有些危殆,史万岁大脑急转,对左右说道:“事急矣,吾当破之!”语毕,万岁飞驰而去,狂扫奋击,顷刻间竟连斩数十名叛军兵将,全军惊叹,士气大振,遂齐心协力,终大获全胜,平灭尉迟迥。初阵显威的史万岁因功被封为上大将军(从二品)。

尉迟迥覆灭的数月后,杨坚正式篡位,代周称帝,建立大隋,改元“开皇”。新朝新气象,可功勋闪闪的史万岁却突然倒霉——大将军尔朱勣因谋反被诛,史万岁莫名其妙地与此案有了牵连,被削除官爵,一撸到底,从大将军沦落成小卒子——被发配到敦煌当兵(即“戍卒”)。

突遭横祸,一落千丈,若是一般人受此大挫,多会郁闷颓废,但史万岁毕竟是血胆猛汉,他身处逆境壮志不改,对他来说,无论当大将还是当小卒,都能把自身的本事发挥到极致。

史万岁的上级,即敦煌戍主(当地长官)乃一武功高手,经常单人独骑深入突厥境内,掠取羊马,每次都满载而归。那以狼为图腾的突厥人素以凶残悍勇著称,可面对这位更加凶悍的敦煌戍主,却怎么也打不过,他们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来一帮,全死完。敦煌戍主俨然无敌!

正因为自己本事够大,所以这位老兄自负得很,经常没事找事,辱骂史万岁,搞得史万岁甚是不快。终有一日,忍无可忍的史万岁对戍主说:“小人也会武艺。”

此言一出,戍主颇为惊奇,便让万岁表演给他看,万岁翻身上马,一番展示,果然不赖。戍主在万岁面前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史万岁请求戍主给予他兵器的和马匹,他也要去突厥折腾一下,戍主欣然答应。万岁毅然独闯敌国,“大得六畜而归”,突厥人难以抵挡,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财产被这小卒抢走。自此之后,戍主对万岁另眼相看,温柔待之,如同哥俩。他们经常一起深入突厥境内数百里,杀人越货,“名震北夷”,搞得突厥人又恨又怕。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发动对突厥的反击战,史万岁闻讯大喜,亲自跑到行军元帅窦荣定军中请求效力,窦荣定早闻史万岁的威名,见他前来,心晴大悦,便派使者通知突厥人,要求双方各派一名壮士以单挑的形式来一决胜负,免得两军厮杀以造成无辜士兵的伤亡。突厥人自恃凶悍,一口答应。

演义小说中,经常出现两军猛将单挑、两军士兵观战的精彩场景,正所谓“阵前苦斗貔貅将,阵下呆看草木兵”,其实这种状况纯属小说家言。真实历史之上的猛将单挑并不多见,要么是混战中敌我猛将碰巧遇上了打一场,要么是一方猛将有目的性地专门陷阵去取敌将脑袋,要么就是这种事先约好了的比武。

单挑正式开始:风卷旗,马狂嘶,尘飞扬,刀明亮,突厥阵中飞驰出一将,气质狂野,耀武扬威,史万岁气定神闲,策马奔腾,于隋军阵中飞出,气挟风雷,寒光狂袭,那突厥猛士瞬间首级滚落,腔内血似喷泉,突厥全军惊悚,不敢再战,仓皇退走。

此一战,史万岁咸鱼翻身,从小卒又升为大将——授上仪同(高级荣誉勋官),领车骑将军之职。不久,他从北疆军区转入江南战场,参加灭陈之战,万岁继续发威,因功加授上开府(高级荣誉勋官)。

(三)

南陈虽灭,但江南并未安稳。前面麦铁杖出场时咱说过,隋朝一统天下后,江南诸多豪强表示强烈不服,纷纷叛乱,其中以越州(今浙江绍兴)人高智慧实力最强、闹得最欢。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杨坚派出文武双全的美髯公杨素率军平叛,史万岁以行军总管的身份随杨素出征。

无论苍茫戈壁大漠,还是烟雨江南水乡,史万岁全能适应;无论驰骋草原的狼族狂人,还是纵横江河的强匪巨寇,在史万岁的面前,只有死路一条。史万岁仅率两千士卒,自东阳(今属浙江金华)进击,翻山渡海,攻陷敌军溪洞无数,先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无人可挡。

由于史万岁挺近太快、深入太猛,当时通讯系统又实在原始,所以最高统帅杨素愣是连续一百多天没收到史万岁军团的信息,隋军其他各路兵马都认为史万岁肯定是全军覆没了。就在诸将叹息之时,突然得报,说是汲水时捞上来一个神秘的竹筒。杨素打开竹筒,立即眉头舒展,抚须而笑。

原来那史万岁早就料到隋军总部会摸不清自己的情况,便将一封书信放在竹筒内,让其漂流而下,结果还真就被自己人给看着了。杨素将此事上奏朝廷,隋文帝龙颜大悦,马上赐予史万岁十万金钱,封为左领军将军。

此时的史万岁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那位和他并肩作战的杨素大人,会在不久后把他害得死无葬身之地……

史万岁被杨素害死之事,乃是后话,暂且不表,继续看看万岁兄在战场的风采。**平江南的七年后,即开皇十七年(前597年),比江南更南的地方——云南又出了大事,一个藩王对隋文帝表示不服,造反了。此人便是南宁州(今云南曲靖西)羌族首领爨翫(音“窜玩”,读起来像是“汆丸子”)。

史万岁!收拾他!隋文帝一声令下,史万岁再次出击。只见他披坚执锐,点足兵马,**起征尘,直捣敌穴。万岁从蜻蛉川(今云南大姚)进军,经弄冻(今云南姚安北),再经小勃弄和大勃弄(皆在云南下关东南),踏入南宁州。爨翫以险据守,都被史万岁击败。隋军一路下来,恰似通关游戏,史万岁玩得极爽。

大军继续前行,走着走着,忽然发生了一件奇事。一座石碑映入眼帘,隋军将士走近一看,顿时惊呆。原来这石碑竟是昔日诸葛亮七擒孟获时立的记功碑,石碑后刻的铭文更是神乎其神——“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

不管这事儿是后人杜撰还是历史巧合,反正对史万岁破敌没啥太大的影响,他下令推倒石碑,继续前进,渡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入渠滥川(今云南下关东北),跃进千余里,破敌军三十余个部落,俘两万余人。爨翫吓得浑身瘫软,遣使请降,还进献出一枚直径一寸的明珠,又刻石颂扬隋朝仁德。

爨翫这些举动的意思很明显:俺不对,俺有罪,俺不好,俺检讨,俺以后再也不敢了,朝廷就饶了俺吧。

云南终于平定了,史万岁觉得爨翫表现不错,便遣使飞骑上奏朝廷,请示带爨翫入朝,朝廷诏命同意。然而这爨翫明着表示臣服,暗中却打着小算盘——进京后可就被杨坚那老头控制了,生死难保,在云南这地儿当老大多舒服呀!决不能跟史万岁进京。于是乎,爨翫就想了个主意,结果险些把史万岁给坑了。

为了能留在云南,爨翫公然向史万岁行贿,送去大量金银珠宝,史万岁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和多数普通人一样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收了好处的他再不提带爨翫回京之事,独自班师回朝。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史万岁这样的英雄也不例外。

(四)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史万岁受贿一事很快被镇守四川的蜀王杨秀(隋文帝第四子)知道了,这位王爷是个追求奢侈的财迷,他知道后马上派人对史万岁说:“金银珠宝给我一些吧!”

史万岁一听就火了,心想这钱是我自己赚来的(就是方式有点不光明),凭什么给你?!但王爷又不好得罪,史万岁脑子一转,干脆来了招“老子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他把金银珠宝全部沉入长江。蜀王杨秀傻眼了,从此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史万岁平夷有功,进位上柱国(从一品勋位)。这时又一个王爷找上了门,不过这位可不是要钱的,人家是仰慕英雄已久,前来结交的。这位王爷便是日后毁誉参半的“千古一帝”——晋王杨广。杨广钦佩史万岁,自然是真心的,不过也确实有些拉拢他为自己所用的意思,毕竟这杨广可是对皇位垂涎欲滴的。自此,杨广待史万岁以好友之礼,隋文帝也让史万岁总督晋王府军事。

就在史万岁享受晋王府富贵的时候,祸事来了。那个不折腾不欢乐的云南藩王爨翫再次造反,蜀王杨秀乐坏了,赶紧趁此机会以泄私怨,他上奏朝廷,说史万岁受贿私放叛贼才导致云南又生祸患,毫无大臣节操。

隋文帝杨坚下令彻查,结果证据确凿,史万岁论罪当死,文帝大怒,喊来史万岁一顿臭骂:“朕在京城顾念将士风餐露宿,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你却做这种事情,还算是社稷之臣吗?!”

这史万岁到底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他并未慌乱 ,伏地辩解道:“臣之所以留下爨翫,就是担心再生变故,所以留下他镇守安抚。臣到泸水时,方才接到下令把他带回京城的天子诏书,并没受贿呀!”

隋文帝最恨被臣属欺瞒,他见史万岁非但不认错,还公然为自己洗白,更加愤怒了,文帝厉声喝道:“朕以为卿是好人,如此高官厚禄,反作祸国奸贼!”

史万岁还想再做辩护,隋文帝已不给他机会了,只听皇帝转身对旁边的官吏只说了一句话:“明日将斩之!”

就在史万岁的脑袋即将不保之际,左仆射(宰相)高熲和左卫大将军元旻等人挺身而出,对皇帝说道:“史万岁雄略过人,每当行军用兵,无不身先士卒,尤擅抚御,将士乐于效命,纵使古之名将,也未能超过他呀!”

这时杨坚怒气稍有宽解,又想起昔日史万岁的赫赫战功,终于决定免去他的死刑,改为削职为民。

人生霉运情景重现。史万岁第二次被一撸到底,从一品大将成了平头百姓。正所谓“棋错一着,满盘皆输”,史万岁为他自己所铸成的大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过万幸的是,至少还活着。

史万岁的一生中有两次面临死神,此乃第一次,他躲过的,但不久之后的第二次,他没能躲过。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他躲过的第一次危险,是他自己犯了错;他没躲过的第二次危险,是遭人陷害。如此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比小说还精彩。

史万岁的人生惨剧,尚在三年之后,此时还有一幕波澜壮阔的战争大片,在等待着史万岁前去主演。削职为民的一年多后,史万岁被恢复官爵,不久出任河州刺史,又以行军总管的身份去防御胡人。

开皇二十年(600年),大隋边境硝烟再起,突厥达头可汗兴师犯边,隋文帝诏令晋王杨广和越国公杨素从灵武道(今属宁夏)出击,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和史万岁从马邑道(今属山西)出击,两路兵马如两把利刃,直插突厥可汗。

对史万岁来说,这突厥乃昔日手下败将,想当年他把这些狼族猛士们**得鬼哭狼嚎,威震北疆,如今又要和“老朋友”碰面了,史万岁心中不由得阵阵狂喜。大军出塞来到大斤山(今内蒙古大青山),正好和突厥兵马遭遇上了。

隋军来势汹汹、刀槊闪闪,突厥人虽凶悍,但也心有余悸,毕竟是曾吃过大亏的。达头可汗派使者询问:“隋朝来将是谁?”

不一会儿,侦察骑兵的嘴里蹦出了三个字——“史万岁!”

这三个字,好似一声霹雷在达头可汗耳边突然炸响,又如一把尖刀,在他心头狠狠刺入。可汗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莫不是……莫不是那……那敦煌戍卒?”

侦察骑兵答道:“正是!”

达头可汗彻底吓崩溃了,只见他长叹一声,大手一挥,下令撤兵!本来志在必得杀气腾腾的突厥大军瞬间成了泄气的皮球,匆忙返回老家。

看着卷席而退的突厥大军,史万岁心想:既然来了,咋走得那么匆忙呢?你们怎么也得留下点什么吧?要不然还真当我大隋地盘是随便你来回旅游的?

史万岁无比兴奋,他兵刃一挥,纵马狂追,飞驰百余里,逮着突厥兵马一阵**,在这位老对手面前,突厥兵马依旧无力抵挡,被杀了个尸横遍野,其他隋军将士也紧随而上,展开杀戮……这一战,突厥军被史万岁杀得惨不忍睹,抛下数千颗人头,达头可汗逃跑神速,所幸没挂,逃回老窝后依旧惊魂未定。

这是史万岁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漂亮仗,也是他盖世武勇的巅峰时刻。当他班师回朝时,一个巨大阴谋正在酝酿,一个天大的灾难正悄然降临……

(五)

史万岁刚获大捷,便有一朝中重臣对隋文帝说:“那突厥本已降服,起初并未犯境,只是来塞上放牧罢了。史万岁没事找事,为了邀功滥杀一气,反而加深了突厥对我大隋的怨恨。”

杨坚虽是一代明主,但性情多疑,又好猜忌,还真就信了此人的话,搞得史万岁立了功也白搭,史万岁愤愤不平,屡次上表直言真相,然杨坚全然不理。

这位给史万岁使绊子的重臣便是史万岁的老上级、名将杨素。这位大叔文武双全才华惊世,但内心阴暗,人品低劣,说他是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也不算冤枉。当年,他为讨好独孤皇后,征调大量民工修建宫殿,致使尸堆如山,他让监工把尸体全推到坑里,再盖上土石;后来为帮助晋王杨广夺位,他绞尽脑汁诬陷太子杨勇,终于使文帝把杨勇废为庶人。

能干出来这些事儿的人,坑害战友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史万岁的战功愈发显赫,杨素心里升腾出一种强烈的羡慕嫉妒恨之感,此时终于逮着机会黑了史万岁一把。隋文帝把史万岁的战功一笔抹杀,杨素觉得还不够,又添了一把火。当时文帝从仁寿宫刚回京城,废黜了太子杨勇,追查太子党羽,一肚子火气。文帝问史万岁身在何处,杨素见皇上正在气头上,心中暗喜,马上脱口而出:“史万岁去拜谒太子了。”

杨素这话够狠的,那弦外之音就是史万岁勾搭心怀不满的太子,图谋不轨!

杨素一句话,皇上气疯了,立即传召史万岁。其实史万岁压根就没和太子在一起,他正在朝堂之上和那些大破突厥的部下们在一起商量别的事儿呢。

皇上把史万岁及其将士们的战功一笔抹杀,引发了将士们的强烈不满,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卖命换来的却是如此结果,数百名将士们在朝堂上鸣冤叫屈。这时正好皇帝传召史万岁,史万岁就对将士们说:“我今日为你们竭力向皇上陈诉,让此事有个了断。”说完后,史万岁大踏步地走向了隋文帝,也是走向了死亡。

见到皇上后,史万岁愤愤而谈,说将士们立有大功却被朝廷压抑,如此怎能服众。史万岁越说越激动,言辞越来越激愤、态度越来越粗暴,几乎把唾沫星子喷到杨坚的老脸上。隋文帝彻底受不了了,心想:朕还没问你那些罪状呢,你倒指责起朕来了,简直反了!

怒到极点的隋文帝一声令下,竟命左右武士直接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之上!

大隋朝开国第一勇士,就这样被世所公认的一代明君结果了性命,而且没有任何罪名,只是因为皇上听信谗言导致心情不好。

隋文帝杨坚杀了史万岁后,心情趋于平稳,脑子逐渐清醒,他顿时又觉得追悔莫及。多数当领导的,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的,不过既然人杀了,后悔也没用,总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这交代便是史万岁之死不是皇上的错,是他自己犯罪了。文帝下诏,给史万岁列了一堆罪状,诸如平云南时受贿、打突厥时虚报战功等等,最后还给史万岁定了性——“国贼”。

一代名将被朝廷扣上了屎盆子,但在百姓心中,他的英名依旧不衰。他死的那天,诸多百姓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都为他抱屈和惋惜。用句老生常谈的话来说: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史万岁不是个完美的英雄,他有缺点,有弱点,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的功勋和威名。他是一位“骁捷若飞”的武功高手,也是智勇兼备的一代名将。他为将时带兵颇为另类,从不讲究列队安营,让士兵各随所安,夜晚也不警戒,敌军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来犯,颇具李广之风。临阵对敌时,史万岁也没有固定的阵法,而是随机应变。凭着这套另类战术和自身的武勇,史万岁“兵锋所指,威震绝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