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61.套索擒将 契丹“飞仙”——李楷固(唐)

字体:16+-

(一)

有一位被誉为“飞仙”的**,最擅长的兵器颇为另类——套索,必杀技是“飞索擒将”,他所效忠的最高领导是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而在此之前,他曾严重刺激过女皇的神经。他,就是契丹人李楷固。要说他的一生,先得说一段爱情故事。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骑白马的俊男自马盂山浮土河(今内蒙古境内老哈河)而下,又有一骑青牛的美女自平地松林泛潢河(今内蒙古境内西拉木伦河)而上,至木叶山(也在今内蒙境内)两河交汇处,二人邂逅。两条河水**漾着浪花,两个人儿的心中泛起了真爱,于是他们闪婚了。

白马俊男和青牛美女的后代就是契丹族的始祖。

此乃契丹族起源的美丽传说,“契丹”一词是镔铁和刀剑的意思,说起这个民族,大伙不会陌生,必会想起那个总找宋朝麻烦的大辽国,老和杨家将干仗的就是他们,《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也是他们民族的汉子。

唐朝时的契丹还没有后来那么强大。太宗李世民时,契丹和大唐周边的国家及民族一样,心甘情愿地给大唐当小弟。李世民很欣慰,以契丹部落为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赤峰、通辽一带),封契丹帅大贺窟哥为都督,并赐予皇家贵姓——李。从此契丹高呼“天可汗万岁”的口号在大唐领导下老老实实地安居乐业。然而随着李世民的驾崩,一切都变了。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那位热爱唐朝的契丹首领李窟哥去世,继任松漠都督的阿卜固自以为了不起,觉得没必要听唐朝的,于是勾搭奚族(也在今内蒙古境内)叛唐。高宗李治很生气,遂派出一位武力绝伦的猛将收拾契丹,这位猛将一出手,那契丹军就瞬间崩坍,不知天高地厚的阿卜固也被生擒到东都洛阳。

大破契丹的唐朝猛将,前面的故事已经讲过,即大名鼎鼎的薛仁贵是也。

薛仁贵去世的十三年后,契丹又不老实了,他们再度闹事,而且闹得比以往都要疯狂,一个差不多相当于“契丹版薛仁贵”的**出现在战场上,唐朝的将军们挨个倒霉。

这位契丹**就是李楷固,他之所以和唐朝干仗,原因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便是扭转乾坤、日月凌空的武则天。

(二)

武则天是历史上罕有的女狠人,和她的第一任老公李世民一样,既雄才大略,又心狠手毒。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大肆屠戮李唐宗室,掀起阵阵腥风血雨,内政混乱招致外患频仍,一些早先归附大唐的周边国家和民族纷纷叛乱。就在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的六年后,一个叫赵文翙的家伙又给女皇惹了大麻烦。

这赵文翙是武则天手下的营州都督,契丹事务归他管理。此人刚愎自用,歧视契丹人,不但把契丹首领当奴仆,还在契丹饥荒时拒绝赈灾。这可是明目张胆的虐待呀,契丹人忍无可忍了。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斗志昂扬的契丹首领李尽忠(李窟哥的孙子)和大舅子孙万荣联手造反,攻陷营州(今辽宁朝阳),砍了赵文翙,自称“无上可汗”,接着率十万大军南下。

武则天怒了,一口气派出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等二十八名大将率军讨伐李尽忠,同时还干了一件在今天人们看来比较搞笑的事儿——给反贼改名。

女皇昭告天下,李尽忠及其大舅子孙万荣都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不但要狠揍他们,还要给他们改名以示强烈诅咒。从今后,李尽忠就不叫李尽忠了,他忠个屁,他改名为“李尽灭”——让他和他的手下灭个一干二净!孙万荣,也别想“光荣”,改称“孙万斩”——斩个一万次都不解恨。顺便说一下,武则天给她的敌人改姓名是有传统的,当年她就把王皇后改姓为“蟒”、萧淑妃改姓为“枭”。

给反贼们改名,也只能暂时解解气,真要想彻底畅快了,还得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出来。然而女皇的军队在李尽忠和孙万荣的面前,悲剧连连。其原因有三:武周缺乏良将,原先有好几个有本事的名将如黑齿常之、程务挺等人都被女皇宰了;李尽忠足智多谋;契丹军有个身怀绝技的李楷固。武则天不是派出二十八位将军平叛吗,其中有俩都被李楷固亲手拿获!

话说这李楷固乃李尽忠麾下第一骁将,此君一腔热血,浑身武艺,拥有三大绝技:第一招乃骑射,百发百中;第二招乃舞槊,凶猛难当;第三招最奇妙——飞索。索,即“搨索”也,通俗点说就是套索。在汉人看来,这招难度最大,但对于游牧民族的战士(包括匈奴和蒙古)来说,这招是他们从小就练习的,很多契丹男儿都会玩,李楷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三种兵器,李楷固使得炉火纯青,他不仅骁勇异常,而且身手敏捷,纵马奔驰,来去如风,马鞍之上闪展腾挪,简直达到了“人马合一”的境界。套索在手,李楷固更是无限拉风,不打仗时,他喜欢套野兽玩,正所谓“獐鹿狐兔,走马遮截,放索搨之,百无一漏。”有一首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来形容李楷固的风姿颇为贴切——“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

李尽忠举兵反唐,李楷固带着他的三种武器,飞奔战场。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八月,被女皇寄予厚望的大军浩浩****进军至黄獐谷(今河北迁安东北),突然很惊喜,因为唐军将士(或称武周军)发现一帮老弱病残的契丹人在路边热烈欢迎他们到来,还有一些契丹人的老牛瘦马半死不活地站着。如此景象,让曹仁师等统帅乐开了花。早在此之前,他们就听到消息说契丹人最近饥寒交迫混得挺惨,这会儿又见到了事实,使他们更加坚信契丹必败。

兴奋的曹仁师等人放松戒备,抛弃步兵,只率骑兵快速挺进。可是他们刚来到谷口,就闻杀声震天,只见伏兵四起,旌旗耀目,唐军陷入包围。

原来,这一切,都是李尽忠的示弱诱敌之计,智商稍有欠缺的唐军诸将不幸中招,悔之晚矣。

猝不及防、晕头转向的唐军被李尽忠恣意**,被打死的唐军不计其数,死尸填满山谷,其景惨不忍睹。更要命的是,那个武艺高强的李楷固还在**唐军的过程中玩出各种花样。

唐军进入山谷时,李楷固就一马当先杀将而出,恰似追风逐日。他先以弓箭狂射,后以长槊乱舞,箭镞所指,唐军哀嚎一片,槊刃所至,唐军血光冲天。

(三)

史书上有两个颇为形象的词汇来形容李楷固的身手。说他在马上耍弄兵器时“状若飞仙”,而冲锋陷阵时如“鹘入鸦群”。“飞仙”是腾云驾雾的神,“鹘”是一种猛禽,即隼,和鹰、雕相似。可怜唐军遭遇了拥有神一般奇幻和隼一般凶猛的敌手,能不倒霉吗?遗憾此时像薛仁贵这号智勇兼备的将星已逝去多年,唐军中没一位将领能敌得过李楷固,只能任凭其**,如“鸦群”般悲催。

射箭和舞槊已很让唐军痛苦了,可李楷固还有更绝的。他玩够了弓和槊,又拿出了套索。李楷固聪明得很,他不去套唐军的普通士卒,也不去套唐军的一般将官,而是专门搜寻那些穿戴像统帅模样的唐军大将,别说,还真被他给瞄上了两个——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和司农少卿(类似于财政部副部长,亦有将军之职)麻仁节。

此时的唐军已全面崩溃,所有唐军大将都惊慌失措只顾逃命,哪里还防得了李楷固那神出鬼没的套索。只见李楷固像平日捕猎野兽那样,将套索飞掷而去,张玄遇瞬间落了马,连喊带叫地被拖到契丹军阵中,随即被绳捆索绑。

李楷固心情大好,紧接着又表演了一回,套索飞向麻仁节,如金龙探爪,似大蟒缠身,麻仁节盔落甲斜、四脚朝天,也被生擒。可怜这张、麻二将纵有再大的能耐,也不会如“獐鹿狐兔”那样灵敏,在李楷固的套索之下,“獐鹿狐兔”尚且“百无一漏”,何况他们呢?!

李尽忠见爱将生擒了两员唐将,欣喜若狂,看着两位高级战俘悲伤落魄的脸,李尽忠又生出一计,他用缴获的唐军大印,伪造公文,强令张玄遇等人签署后送到唐军总管燕匪石等人处,假公文说唐军已破敌,让燕匪石头等人火速进军至营州,结果唐军再次中招,被契丹伏兵于半路上全歼。

黄獐谷之战,对唐军来说,俨如噩梦。全体唐军士兵几无生还,还折了两员大将。武则天闻知,如晴天霹雳,震惊不已。小小契丹,为何如此厉害?我大周天威竟被损得一干二净!

女皇差点没被契丹人给气疯了,她恨不能李尽忠和他的新名字一样,迅速“尽灭”。有时候,历史真的很奇妙。还没等女皇报仇呢,那李尽忠就突然病死了,其大舅子孙万荣接班,继续和武周对抗。女皇顿时转怒为喜,抓住时机,再度出兵。次年五月,唐军和突厥联手进攻契丹,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终平。

李尽忠被改名“李尽灭”,还真就灭了,孙万荣被改名“孙万斩”,还真被斩了,看来武则天给敌人起恶名加以诅咒的方式还真挺灵验的。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恶名应验”只是调侃之言,实质上契丹终不敌唐朝,也是必然。两国交兵,拼的是综合实力,虽说武周的将领和士兵有些不济,契丹军比较生猛,李楷固也功夫了得,但契丹总体力量相比唐朝还是太弱,还远没混到日后大辽国那样牛气冲天,再加上突厥也跟着插上一脚,契丹终于扛不住了。

两位老大都挂了,契丹也分崩离析了,李楷固很郁闷,他再有本事,以一人之力也敌不过整个大唐,更何况还有个突厥呢,他的套索还能直接把武则天给套了不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楷固毅然选择了归降武周,和他一起投降的还有一个叫骆务整的契丹将军,此人也是个悍猛之士,在之前的激战中没少**唐军。

然而李楷固和骆务整的脑袋刚磕在女皇的脚下,就险些被砍了!武周满朝文武见到他俩,义愤填膺,纷纷主张以投降太晚的罪名把他俩诛族(全家和亲戚集体斩首)!

此时此刻,一向勇猛又潇洒的李楷固气派全无、冷汗直冒,他严重认识到自己的选择是个错误,他彻底完了,他一生引以为豪的套索绝技竟为自己换来了这样一个悲惨下场……

就在李楷固即将送命的当口,一个卓尔不群的大臣站了出来,他对女皇说:“李楷固等人骁勇无比,既然能为他们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大周尽力。请求陛下赦免他们!”

武则天一看此人,立即眉开眼笑,当即诏令赦免李楷固和骆务整。接着那位大臣又站出来说光赦免不行,还得给他们加官进爵,女皇很赞同,立即封为李楷固为左玉钤(读音qian,“前”)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

若问这位力保蕃将的大臣是谁,他的大名可是家喻户晓,堪称武则天手下第一牛人也。除了老公和情人,估计和武则天关系最亲密的男人就是这位了。他就是直至今日仍被大量影视作品当做主角的狄仁杰!

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话一贯视为金玉良言,而狄仁杰,也确实是足智多谋高瞻远瞩。这一次赦免并重用李楷固,算是彻底征服了这位异族猛士的心。李楷固对女皇陛下和狄大人感激涕零,恨不能以死报效,别说,机会还真就来了。

虽然李尽忠和孙万荣挂了,但还有些百折不挠的契丹余党依旧和武周作对,武则天和狄仁杰一想,正好可以让李楷固和骆务整去平叛,一来他们在契丹威名赫赫,二来他们铁定是知己知彼,三来他们立功心切正是时机。李楷固和骆务整受命领兵,去攻打昔日的族人们。

武则天这招“以夷制夷”很成功,李楷固早就想在女皇面前使劲表现了,对他来说,此番收拾自己人,是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契丹人若因此恨自己,就让他们恨去吧,反正咱现在已经是女皇的人了,和大唐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四)

李楷固意气风发,再度奔向自己熟悉的战场,又一次舞起来那绚丽的套索。契丹余党本就一盘散沙,哪里扛得住李楷固的生猛,很快就被打得死的死、降的降。昔日生擒唐朝大将的契丹飞索,今日成了活拿契丹酋帅的大唐飞索,真个是世事变幻无常,令人感慨万千。

李楷固平定叛乱,班师回朝,献俘于含枢殿(武则天新建立的三阳宫内),武则天乐坏了,觉得自己和狄仁杰当初的决定太英明了,遂晋升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大将军,封燕国公,赐予皇家贵姓——武氏。从此这位契丹猛士成为了武周王朝红极一时的大将军、地位显赫的公爵,还拥有了“武楷固”这个新名字。看到没,女皇又给人家改姓名了,只不过这一次是喜欢他才改的,和那“蟒氏”、“李尽灭”等姓名的喻意截然相反。

在盛大的欢庆宴会上,武则天觉得第一个感谢的人就是狄仁杰,她举杯对狄仁杰说:“此乃您之功劳啊!”接着准备赏赐他,而狄仁杰尽显人格魅力,他谦虚地说:“此番平定契丹余党乃陛下天威和将帅竭忠尽力的结果,我哪有功劳啊!”说完坚决推辞了赏赐。老狄越这样,女皇就越喜欢他,李楷固也为这位名相的风采所深深折服。

说来也有趣,在头几年一部比较火热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还真有李楷固这个角色,而且相当重要。虽多有虚构,但导演和编剧能查阅史料,了解狄仁杰和李楷固的关系,也算精神可嘉。

李楷固刚加入女皇麾下,就立了大功受到重赏,他也是得意非常。别看李楷固平契丹余党时打得极顺手,但当他面对另一拨对手时,却倒了大霉,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这词来形容,其悲催指数不亚于昔日唐军对契丹的黄獐谷之战。

看来,李楷固的飞索也不是在哪里都能玩得转的。

李楷固的这次惨败,全拜一个他和一样的少数民族猛人所赐,而这个猛人曾被当今一部长达一百多集的韩剧弄成了主角,他的名字叫大祚荣。

话说这大祚荣乃渤海国(位于今中国东北)的创建者和第一代国王,是一个来自于松花江的乱世猛人,打仗很有一手。在武则天当政时,他还没混成国王,只是个部落酋长的儿子,他们的民族被称为“栗末靺鞨”,擅长养猪和种地,是现代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祖先。李尽忠领导契丹造反时,他们表现暧昧,结果得罪了武周。

武周神功元年(697年),唐朝平定契丹叛乱后,武则天对靺鞨部先来了招软的忽悠一下——封靺鞨酋长乞四比羽为许国公,另一酋长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说赦免了他们的罪行。没料想乞四比羽“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了个拒不受命。

太不识抬举了!女皇很生气,命令李楷固率军讨伐靺鞨。李楷固又获得了一个在女皇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喜不自胜,立即领兵出击。

面对靺鞨军队,李楷固再度“鹘入鸦群”,长槊四面扫、飞索连环套,迅速把靺鞨人打了一个星落云散,李楷固乘胜追杀,不但将乞四比羽“击斩”,还对靺鞨部落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

看来这李楷固和他的女皇陛下一样,手段都够狠辣的,靺鞨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一时半会又敌不过,只能继续逃亡,哪料逃跑途中祸不单行,继乞四比羽酋长被斩之后,另一个靺鞨酋长乞乞仲象又突然病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老爸的位子,率余众继续逃跑。李楷固正打得兴奋呢,必欲斩草除根,哪里肯罢手,他坚信只要追上这小子,必能大获全胜,女皇陛下又会给自己升官发财。然而他哪里知道,很快他就要被这支看起来奄奄一息的部落给痛打一番,颜面丢尽。

那个继承老爸酋长位子的小子就是“骁勇善用兵”(《旧唐书.渤海传》之语)的大祚荣。这位老兄既然“骁勇”,看来和李楷固很像,可他偏偏又“善用兵”,这点李楷固可不具备。打胜仗的原则总是谋略第一、武力第二,想当年李楷固对阵唐军时之所以打得那么顺手,首先应归功于李尽忠的奇谋妙策,其次才是他的勇猛和绝技。这一回,论个人武力,大祚荣再“骁勇”估计也单挑不过被誉为“飞仙”和“猛鹘”的李楷固,但比起智商,李楷固比大祚荣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五)

对唐军来说,此时战场形势一片大好。敌军的两个老大都挂了,接班的是个新手,而且还在继续逃跑,胜利就在眼前。李楷固欣喜若狂,紧追不舍,他渴望立即追上大祚荣,或把他杀得全军覆没,或把他如“獐鹿狐兔”似的套上,反正在他心里,大祚荣末日将至。

当李楷固追击到天门岭(今吉林境内哈达岭),他却欢乐不起来了!但见山岭崎岖,悬崖陡峭,环境险恶,李楷固的心中顿生股股寒意。突然,万箭齐发,杀声四起,大祚荣竟然发动了暴风般的反击,连日追杀追得疲惫至极的唐军措手不及,一片混乱。

李楷固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一切是那么熟悉!对啊,想当初他的前老大李尽忠在黄獐谷对付唐军时不就用的是这招吗?!示弱诱敌,瓮中捉鳖!大祚荣和当初的李尽忠一样,是典型的军事高智商,他把唐军引到了地形险恶的天门岭,借助自己所熟悉的地理优势设下埋伏,把李楷固打了个蒙头转向。

李楷固差点没哭了,他发现突袭唐军的不仅有靺鞨军队,还有大祚荣联合的高句丽军队,两军联手对唐军实施疯狂暴打,处于稀里糊涂之中的唐军如待宰的羔羊,很多将士还来不及还手就一命呜呼,待到唐军反应过来时,已死伤大半。

李楷固的飞索,再也玩不转了。看到部下们漫山遍野的死尸,李楷固彻底心碎,他仗着功夫高,突围而去,逃回了营州。

大祚荣败中取胜,自此威望高涨,实力大增,终于建立了渤海国,但深谋远虑的他并没有和唐朝继续对抗,而是向唐朝称臣朝贡,到唐玄宗时,他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员外将军、渤海郡王。大祚荣所建立的渤海国在东北活跃了二百二十八年,历经十五个国王,直到五代十国时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掉。历史真的很有趣,这渤海国打败契丹**才得以立国,而二百多年后却被另一个契丹**所灭,好似轮回一般。

相比荣耀无比的大祚荣,李楷固可谓郁闷到家了,这个悲剧完全是他自己酿成的,自恃过高,轻敌冒进,不仅折了那么多将士,也折了武周的面子。武则天看在李楷固平定契丹余党的功劳上又爱惜他的勇猛并未惩罚他,他依旧担任着武周王朝的大将军,只不过天门岭和大祚荣成了他心里永远的伤。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楷固再也没打过什么仗,他的表现也越来越糟糕,也不知是因为惨败一事变颓废了,还是本性如此,亦或是被荣华富贵给腐蚀了,他成了一个贪财好色之徒,见到金银财宝和绝色佳丽就垂涎三尺,总是想尽办法弄到手。沉浸财色之中不可自拔,不仅有损将军形象,还会经常误事。

终有一天,复位的唐中宗李显不待见他了,将他降职为潭州乔口镇守将。一夜之间,从朝廷的大将军变成地方上的小守将,李楷固气得暴跳如雷,但又憋得无处发泄,就这样,他日日恼恨,夜夜愤慨,竟把自己给活活气死了。可叹一代契丹**,曾经在战场如此潇洒如飞仙的的豪杰,却落得如此结局。不过这一切,又怨谁呢?

若李楷固在天有灵,有件事绝对值得他欣慰,他有一个外孙,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拯救大唐的旷世英雄,而且在唐朝和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可比他这位外公强多了。李楷固这位巨牛的外孙就是和郭子仪并称的李光弼(李楷固的女婿即李光弼的老爸叫李楷洛,官至唐左羽林大将军)——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唐名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