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64.锤挝并举 僵脸战神 ——周德威(五代)

字体:16+-

(一)

这位小名“阳五”的汉子天生一张死人脸,很多人都以为他不会笑,其实他在用掌中的铁锤或铁挝砸趴下一个又一个敌将的时候,他也会发自内心地欢笑,但你不仔细观察就很难出来,只因他笑起来也是肌肉僵硬的,正所谓——“笑不改容”(《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也。

僵尸一样的笑容,血迹斑斑的铁锤和铁挝,“阳五”够恐怖!几乎百战百胜的五代十国第一名将,便是这位老兄。

阳五的大名叫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此君人如其名,外形和气场得确实很“威”,他身材魁伟,气质雄壮,面黑如漆,表情僵硬,史载其“凛凛然有肃杀之气”,一辈子冷酷到底,走到哪里都能震住一帮人,像极了庙里的四大金刚。

周德威早年从军,他的最高领导是沙陀族的唐末军阀、晋王李克用。李克用那只独眼一下子就看出周德威的本事非比寻常,便封他为帐中骑督(亲卫骑兵队长)。“独眼龙”没看错人,这周德威不仅武功高强,悍勇非凡,更兼智商极高,满腹韬略,且久居边塞,精通边事,还练出了一个超强的绝活——远远望见烟尘就能判断出敌军的数量多少。

唐昭宗乾宁年间(894—898年),李克用鼓捣出一支重甲骑兵,号称“铁林军”,即人马皆皮甲的重骑兵,欧洲中世纪骑士多是这种类型,“水浒”里“双鞭”呼延灼的“连环马”和历史上金国名将完颜兀术的“铁浮屠”也属这一兵种。李克用见周德威打仗够狠,便以他为“铁林军使”,跟随自己讨伐欺负皇上的节度使王行瑜。

“独眼龙”的铁骑锐不可当,周德威对着敌军一路猛踹,打算废掉唐昭宗的王行瑜偷鸡不成蚀把米,大败身死。李克用乐得独眼眯成一条线,提升周德威为衙内指挥使,这个官名乍一看好像周德威指挥一帮“高衙内”似的,其实这里所说的“衙内”可不是“水浒”里那个流氓的意思,而是当时藩镇的亲卫军官。高衙内搞臭了“衙内”这词儿,而周德威展示了史上最英雄“衙内”的风采。

晋王李克用一生的最大死敌就是曾和他一起剿灭黄巢的朱温,在梁、晋(日后的后唐)争霸战中,周德威名震天下。

(二)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朱温的梁军围攻李克用的老窝太原,梁军久闻“独眼龙”手下最勇猛的战将名叫周德威,便放出狠话四处宣扬——“能活捉周阳五者封为刺史。”

要知道,那朱温麾下也是猛人如云,恰巧此时有个叫陈章的梁军骁将,正打算和周德威较量一番,于是挺身而出。这位老兄武艺高强,绰号“夜叉”,打仗时喜欢炫酷——坐下骢骏,青白相杂,青似玉,白如雪,矫健如龙;头戴赤盔,身披红甲,烈焰彷佛。他总是以这种刺眼的装备来标新立异,表示自己非寻常战将。

两军阵上,李克用看到“陈夜叉”气场不凡,暗暗吃惊,他提醒周德威道:“陈夜叉打算生擒你以获取刺史,你切莫大意,一定严加防范!”

周德威听后却乐了——还是他那独有的僵尸笑容。他笑道:“嘿嘿,陈章一向喜欢吹牛,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说不定刺史是我当呢。”

好一个胸有成竹的周德威,在他眼中,赫赫有名的“陈夜叉”一钱不值。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出手,在两军开打前他做了两件事:第一是脱下将军的盔甲换上普通士卒的衣服;第二是告诉手下的兵士们:“如看到骑青白马穿红盔甲的人,就假装逃避。”

智勇并用,万无一失。

两军交锋,志在必得的陈章首先挺槊而出,晋军士兵见这人穿戴和坐骑与周德威说的一模一样,便赶紧按照周德威事先吩咐的做出惊慌状,集体掉头,撒腿就跑。

陈章见状,喜不自胜,心想自己的“夜叉”威名竟如此厉害,刚冲出来就吓跑了一大群。陈章坚信他的刺史梦很快就能圆了,于是更加卖力,催马舞槊,紧追不舍。

夜叉兄打死也想不到,在这帮晋军小兵中,有一个人正死死盯着他色彩炫目的身影,待到他冲过来时,这人如流星般闪到了他的马后,随即就是狠狠一铁锤,“陈夜叉”瞬间翻落下马,束手就擒。

这个出手惊艳的“小兵”正是他夜叉兄打算捉来换取富贵的周德威。

爱好炫酷的陈章心碎一地,别说刺史梦了,他整个人生的梦,都随之破灭。周德威用事实证明了三件事:他老大李克用在战前的担心是多余的;陈夜叉不仅爱炫酷,也擅长吹牛;他周阳五的智商和武勇堪称晋军诸将之魁首。

看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这周德威逮陈章,并未正面单挑,纯属偷袭,他把自负且脑残的“陈夜叉”给耍了,这一战并不能证明周德威功夫有多厉害。

而我告诉告诉诸位的是,两军对阵,只要能打胜,什么手段都不算耍赖,正所谓“兵不厌诈”,有了能轻松获胜、减少伤亡的打法,何必要再去和武侠似的正面单挑呢?况且那“陈夜叉”虽然自负又吹牛,但也毕竟是很有名气的一员猛将,骁勇之名可不是他吹的,乃正史所载,在遭逢周德威之前,他肯定有过不少精彩表现,一般人想偷袭他,还偷袭不成呢,也就是周德威身手敏捷外加锤功了得才降得住他。况且周德威的精彩单挑并不止这一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还要单挑一位凶猛敌将,这一回也是将对方生擒,但不是偷袭。

和“陈夜叉”交手前,周德威曾对李克用说:“说不定刺史还是我当呢!”这句话还真说准了。没多久,朱流氓再度出兵逼近李独眼的老窝太原,梁军一路连战连捷,气势汹汹,太原城内的军民都被吓得直哆嗦,唯有两人面不改色心不跳,一个自然是神勇的僵尸脸周德威,另一个是小王爷李嗣昭,他是李克用的义子,即传说中的“十三太保”之一,形貌矮小却胆略非凡。

面对强敌,周德威和李嗣昭极其淡定,他们一起选拔精锐士卒组成突击队,趁梁军不备突然冲出城门,直贯梁军营垒,逮着就砍,见着就剁,这次轮到梁军被吓得哆嗦了,他们稀里糊涂地抛下一堆尸体和战俘,仓皇退兵。不久,周德威和小王爷再度合作,夺取了朱温的潞州,李克用乐坏了,将周德威提升为代州刺史兼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

(三)

有人欢喜有人愁。潞州的失守把个朱温气得暴跳如雷,他立即派出麾下一悍将率军十万去收复潞州。这位悍将便是前面出场的那位擅长飞槊的李思安。潞州之战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李嗣昭在城内玩命死守,周德威在城外不断骚扰,梁军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外加神经衰弱,气得半死的朱温把李思安炒了鱿鱼,换上其他将领继续攻打潞州。

就在周德威全身心积极投入潞州保卫战的时候,大后方突然传来噩耗,他为之效忠的老大晋王李克用突然病逝,其长子李存勖接班。

李存勖即未来后唐王朝的建立者唐庄宗是也,此君是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天才,精通兵法,作战勇猛,十一岁便随父出征,成人后本事更大。朱温曾叹道:“生子当如李存勖!至于我的几个儿子,简直就是猪狗!”朱温这话说得忒狠,赞扬敌手的同时也等于把自己骂得一钱不值了,其实我觉得朱温这话还是骂轻了,“猪狗”的比喻还是太抬举他儿子了,其实他儿子还不如猪狗呢,因为日后杀死朱温的正是他儿子朱友珪,而他所建立的后梁最终也灭于李存勖之手。

李存勖即位后,心中有些不安,原因竟和周德威有关。

他老爸李克用临终前曾对他说:“梁军围困潞州,而周德威和李嗣昭素来不和,我很担忧他们,等德威回来,你告诉他,希望他能和嗣昭摒弃前嫌,共同破敌。若潞州不解重围,我死也遗憾啊。”李克用的遗言也会让诸位纳闷:这周德威和小王爷李嗣昭合作多次成功破敌,不挺好的嘛?为何李克用还担心呢?

其实独眼龙说的没错,周德威和李嗣昭的关系确实不咋样,这两位**都是军界精英,秉性都很高傲,所以一直互相不服,谁瞅谁都别扭,虽然曾合作多次还比较成功,但内心的矛盾从未化解。

除了和李嗣昭不合,周德威还有一事让李存勖担心,周德威当初援救潞州,带走的可是晋军主力部队,再加上周德威乃晋军第一名将,这能不让新即位的领导担忧吗?!

自古以来,手握重兵的大将几乎没有不被君主猜忌的,如果这位僵尸脸要造反,那手里没多少兵力的李存勖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今李存勖接班伊始,地位不稳,内部纷乱,谣言四起,考验这位新领导的时刻到来了,其实也是考验老部下周德威的时刻!这事儿一旦处理不好,不是新领导倒霉就是老部下完蛋。

关键时刻,李存勖和周德威都显示出了英雄本色。李存勖下诏周德威班师回朝,满朝文武都屏住了呼吸!

周德威得令后毫不迟疑,立马动身。

周德威不是傻子,他深知威望极高又手握重兵的自己对新领导意味着什么,于是乎他把部队全留在城外,自己孤身一人步行进城,见到李克用的棺材就猛扑上去,泪如泉涌,嚎啕痛哭,差点被背过气去。

周德威此举,虽然有刻意证明自己毫无二心的意思,但也绝非演戏。没有李克用,就没有他周德威的今天,对他来说,李克用是伯乐,是恩主,是除了爹妈外自己这辈子最重要的人。没和李克用见上最后一面,他确实是悲痛欲绝。

作为一个忠义的英雄,周德威的表现,是真挚的。

周德威泪水,打动了李存勖和满朝文武,他们都放下心来。接着李存勖将老爸遗言告诉了周德威,周德威再度感动得热泪横流,他决心誓死报效李家父子,他要和李嗣昭握手言和,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潞州城的梁军灭光,让老领导的在天之灵没有遗憾。

内部团结了,晋军开始一致对外。李存勖和周德威一起率军杀向潞州,那梁军先前已经被周德威折腾很是疲软了,这回面对突然冲杀过来的两大牛人,哪里抵得住。晋军斩关破垒,梁军瞬间瓦解,潞州之围终解,铭记李克用遗言的周德威和李嗣昭也化解了矛盾,还成了好朋友,晋军上下,一片和谐。李存勖很欣慰,封周德威为检校太保(荣誉高级职称)、同平章事(宰相,但当时是虚职)、振武军节度使。

继承老爸遗志的李存勖斗志昂扬,只要后梁一天不灭,他就一天不踏实,周德威在梁唐争霸战中的表现也愈发精彩。

(四)

天佑七年(910年)秋,朱温派麾下名将王景仁为帅、悍将李思安为先锋,率军八万进攻归附于李存勖的赵州军阀王镕,王镕吓得小脸发绿,遣使向李存勖告急,李存勖先派周德威屯驻赵州(今河北石家庄赵县),到冬季又率军亲征,逼近柏乡(今河北邢台柏乡),和周德威会师,于距柏乡五里的野河之北安营扎寨。

没想到晋军刚到战场,就和王镕一样吓得全体失色、恐慌不已!

原来那梁军大将王景仁素来骁悍,擅使长槊,其所部号称“神威”、“龙骧”、“拱宸”,皆为梁军精锐,不仅兵强马壮,阵容森严,且全部盔甲都以丝绸和金银装饰,杀气腾腾,光彩耀日,差点没闪瞎了晋军将士的眼睛。看来这位王将军和之前那位“陈夜叉”很像,都挺爱炫酷的。您还别说,王景仁的炫酷,还真把晋军给吓呆了。

周德威对这路标新立异的敌手一贯鄙视,他板着僵尸脸对大伙说:“贼军结阵而来,观其形势,用意并不在于交战,只是想耀武扬威罢了,在我看来,他们就是一帮徒有其表的小商贩,根本不足惧。不过他们的盔甲倒是挺值钱,一副就得几万,咱们应当努力上前夺取才是。”

说完周德威自率精骑,猛攻梁军两翼,左驰右突,于敌阵中杀了个四进四出,跟龙卷风似的。

周德威一口气活捉了一百多个炫光闪闪的梁军兵将,随即回归本阵,接下来他要做的事估计就是扒光战俘们高端又值钱的盔甲了。

周德威冲阵,乃梁晋柏乡大战的第一轮交锋,梁军只是稍稍渡河退却,并未大败,但对于鼓舞晋军士气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晋军的“恐梁症”算是被给治愈了,周德威也摸清了晋军的状态并想出了破敌之策,他回营后对李存勖说:“贼军气焰嚣张,咱们应该按兵不动,待他们士气衰落时再灭之。”

周德威这个战术相当不错,没想到却遭到李存勖的质疑。

李存勖说:“我率孤军远道而来救难解困,应速战速决才是,现在不乘势猛攻,时间一久,可就麻烦了。”

周德威继续坚持并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道:“大王说的不对。王镕那家伙的兵擅长守城,不擅长野战,我军则依靠骑兵破敌,最能发挥骑兵特长的地方是平原旷野。如今我们驻军在河边靠近敌军营寨,不利于我军攻击,况且敌众我寡,倘若我军全部上阵,敌军知道我军虚实,那才真是麻烦了。”

周德威这番肺腑之言刚说完,李存勖就面沉似水,只见这位年轻的新领导二话没说就退入帐内翻身上床,两眼一闭,睡了!

其实这李存勖生气也能理解,毕竟他和周德威一样,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天才,只不过两人的打仗风格不大一样,李存勖年轻气盛,骁勇冲动,一见到敌军就特有爆发力,周德威是沙场老将,虽说武功高强胆子也够肥的,但更喜欢先挫敌锐气再利用敌军的弱点来取胜。再加上这时李存勖只有二十六岁,即位才一年,最烦前朝老臣反驳自己(一般情况下,新老板都不喜欢老员工仗着资格和阅历对自己指手画脚)。周德威觉得自己是真诚地给领导提出正确建议,但在李存勖看来,周德威是倚老卖老,公然犯上。

完了,把大王惹火了,周德威颇为郁闷,又非常着急,心想这年轻人咋就那么听不进去正确意见呢。这会儿领导正躺在**生闷气呢,总不能冲上去把他拽起来继续直抒己见吧,还要不要命了?!周德威越想越急,忽然他想到一个人,便赶紧去找他,周德威认为只有此人才能劝动李存勖。

这人名叫张承业,是个宦官,还担任着晋军监军的要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公,他对李家父子赤胆忠心,为人正直无私,行政能力超强,李存勖能成就大业,都是他给攒的钱、征的兵,李存勖待他如哥哥一样。周德威找他,算是找对人了。

周德威对张公公说:“大王想速战速决,实乃自不量力。如今咱们和贼军近在咫尺,只隔着一条河,若贼军夜晚渡河而来,我们可都要成俘虏了。最好先退兵到高邑(今河北高邑),引诱贼军离开大营,等他们出来我们就回去,再派轻骑兵劫掠他们的粮草,不出一个月,必能破敌。”

作为一个品格高尚又智商极高的优秀宦官,张承业马上明白了周德威的用意且极力赞同,他立即进入内帐对**装睡的李存勖转述了周德威的话,并说:“德威老将军极善用兵,大王切莫轻视他的意见。”

正好这时李存勖的火也消了,脑子也醒悟了,遂起身道:“我正考虑这事呢。”

周德威说梁军渡河的事儿,还真准。很快晋军就得到情报,说王景仁下令建造浮桥已好几天了。

李存勖对周德威算是彻底服了,他笑着对周德威说:“果然如您所料啊!”

按照周德威的意见,李存勖率军退到高邑驻守。数日后,即第二年的正月初二,周德威率骑兵进至柏乡,于村落间设下伏兵,然后命三百名骑兵到梁军大营挑衅,王景仁见晋军如此狂妄,登时大怒,下令全体出动,列阵前行。

周德威暗自开怀,他且战且退,把梁军引向高邑南边的平野之处。

正午时分,两军都已摆好战阵,李存勖登高一看,欣喜若狂,叹道:“平原浅草,可进可退,实乃我打胜仗的最佳地点。”接着对周德威说:“我先上,您跟进!”但周德威又跳出来反对了,说:“梁军气盛,我们要以逸待劳才是。如今贼军匆忙前来决战,估计来不及带饭,即使带了,也没时间吃。等黄昏后他们肯定又渴又饿,军心倦怠,必将寻求退路,到那时我们再打,肯定打赢。”

晋军诸将全体赞同周德威,李存勖也变得虚心了,一切听从周德威安排。

两军从中午对抗到傍晚,梁军果然和周德威所说的一样,饥渴难耐,斗志全消,开始退却。周德威瞅准时机,挥师大呼:“梁军逃了!”接着鼓噪而进,李存勖和其他晋军战将也纷纷出击,夹攻梁军。可怜梁军本就饿得两眼发昏双腿发软,面对晋军猛攻,他们更吃不消了,只能如待宰羔羊被迅速屠戮。周德威从高邑追到柏乡,梁军横尸数十里,伤亡殆尽,王景仁和李思安仅以身免。

自打和晋军交兵以来,朱温从未吃过如此惨重的败仗,柏乡之战成为梁晋争霸战最重要的一次交手。经此一战,朱温引以为豪的“神威”、“龙骧”等精锐部队全部玩完,朱温遭受沉重的精神打击,李存勖自此威震天下,此战也为他日后灭掉后梁、建立后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立下首功的,正是周德威。

(五)

成功折磨了朱温,李存勖心情大爽,又派周德威率步骑三万攻打自封大燕皇帝的刘守光,周德威一路挺进,包围幽州,并迅速拿下幽州外城。刘守光这厮色胆包天,敢搞老爸的小妾,但面对强大的晋军,他的胆量瞬间全无,直吓得六神无主。这时他麾下一位名叫单廷珪(《水浒传》108将之一“圣水将”单廷珪的原型)的武将挺身而出,道:“我愿生擒周阳五!”刘守光紧锁的眉头终于稍微舒展,马上拨出精兵一万,让单廷珪统领出城迎敌。

这单廷珪乃刘守光麾下骁将,精通武艺,但见他披坚执锐,横枪跃马,率军猛冲晋军大阵,晋军抵挡不住,稍有退却。

单廷珪见晋军不过如此,喜笑颜开,不一会儿他看到周德威正在前方板着僵尸脸也在盯着自己,单廷珪心情更加愉悦,不由自主地说道:“哈哈,这就是周阳五!”随即纵马挺枪,冲将上去。

周德威见单廷珪冲自己来了,心中暗笑,而表面上却装作惊恐状,掉头就跑。单廷珪简直乐疯了,他加速狂奔,好像胜利就在眼前。

单廷珪哪里知道,他已经被周德威给玩了。当他接近周德威把大枪猛刺上去之时,周德威突然闪身一退,疾似脱兔,单廷珪的大枪刺了个空!

单廷珪这才回味来,开始惊慌,但一切都晚了。就在他扑空的一瞬,周德威掌中的铁挝已砸了过来,势若惊雷,单廷珪被砸了个皮开肉绽、骨断筋折,翻身落马,嗷嗷直叫,周德威将其绳捆索绑,押回大营。

刘守光的燕军见主将被擒,慌忙后撤,周德威率军趁势猛攻,大获全胜,斩首三千,俘敌将五十二人。刘守光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李存勖攻破幽州,生擒刘守光,周德威再度升官,封检校侍中、幽州卢龙军节度使。

周德威的第二次经典单挑和第一回相比,除了方式(上次是突袭,这次是正面交手)和兵器(上次是铁锤,这次是铁挝)不同外,对手的性质(敌军骁将)、武功的招数(出其不意的猛砸)、出手的速度(堪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单挑的结果(生擒敌将)都是一样的。在正史上,能有一次精彩单挑详细记录的猛将十分罕见,前面登场过的关羽也只斩了一次颜良,而秦叔宝单挑倒是多,但都无详细描写,像周德威这种两次经典单挑都被录入史册的就更稀有了。周德威,创造了古代武将单挑史上的奇迹。

每次展现完高超武功后不久,周德威都会再玩一把高超的智商。幽州之战的两年后,后梁大将刘鄩打算突袭太原,周德威在幽州得到情报,立即率五百骑兵飞驰救援。进军到土门(今属河北鹿泉)时,周德威又得到情报,说刘鄩的军队因遭遇大雨而改换了目标,打算抢夺囤积大量粮草的临清(今属河北邢台)以切断晋军的供应线。

好小子,真能折腾的,那本将就陪你一块折腾,看谁折腾得更有水平!周德威开始和刘鄩竞赛了——抢占临清。

现在两支部队都奔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比的是体力,也是脑力。周德威的脑子,自然没的说,可那刘鄩亦非寻常之辈,此君乃后梁名将,足智多谋,精通兵法,被誉为“一步百变”,曾多次把敌军忽悠得晕头转向。可这一次,刘鄩却“变”不出来了,只因他的对手技高一筹。

周德威行军到半途,抓获了几十个刘鄩的士兵,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砍了一刀,然后把他们放了回去,这帮倒霉的士兵见到刘鄩后说:“可了不得了,周侍中已占领临清了!”刘鄩的美梦破灭了,只得无奈地转往别处。

倒霉的刘鄩怎会想到,他被周德威被玩了。他相信临清落入周德威之手的时候,周德威离临清还有一定距离呢,而当他转往别处时,周德威已连夜抢占了临清。

(六)

周德威征战一生,几乎无敌,之所以用“几乎”这词儿,是因为他并非百战百胜,也吃过败仗。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一个新的敌手出现在周德威面前, 它便是北方的契丹,即未来的大辽国。这契丹人的战斗力可比周德威以往的敌手都要强。契丹突然入寇,周德威寡不敌众,初战失利。

若一般将领遇到这种情况,多会手足无措,可周德威毕竟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沙场宿将,他丝毫不惧,更不惊慌,率军退守幽州,在内部虚弱、外无援兵的艰难环境中誓死抵抗,安抚军民,昼夜登城,玩命坚守,竟使契丹军连攻二百日不能破城,最终取得了幽州保卫战的胜利。

胜败乃兵家常事,周德威初战契丹的失利不算丢人,况且他能在战败后超级淡定,又能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力挽狂澜,实在是值得钦佩。

幽州保卫战的一年后,周德威迎来他平生的最后一战,这一战的结果是超级悲催的,只因李存勖的一句话,一颗璀璨的将星被彻底坑了。

这年(918年)八月,雄心勃勃的李存勖集中十万大军,打算一举灭掉老朱家的后梁。周德威也率军从幽州赶到,和李存勖兵和一处。

十二月,晋军驻扎胡柳坡(今属河南濮阳)。黎明时分,骑兵突然得报:“梁军来了!”李存勖问周德威此战怎么个打法,周德威答道:“贼军兼程而来,营垒还没修好,我军营地已十分牢固,守备绰绰有余。既然要深入敌境,就必须想好一个万全之策。这里距汴州(后梁首都,即今河南开封)要两夜,敌军家人都在那,人之常情,谁不挂念家国呢?以我深入敌境的孤军去抗击激愤玩命的敌军,若不以计谋对付,恐怕难以取胜。大王只需按兵不动,坚守营寨,我用骑兵对贼军不断骚扰使之疲惫,让他们难以安营扎寨,到晚上粮饷也供应不上,进退不得,那时再乘势攻击,这就是破敌之策。”

周德威分析地相当精辟,若按照他的战术,此战必胜,然而令周德威万没想到的是,李存勖这一回竟然没听他的。

李存勖说:“我军驻扎在黄河边,整天等候敌军到来,好不容易等到敌军来了,却不决战,时机难得,还等什么呢!”接着李存勖下令全军前进。

看着领导那坚决的表情,周德威知道,此战必败,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他回到自己营中对儿子说道:“我不知道今日要死在何处!”

这一幕,似乎又回到了柏乡之战两人发生战术矛盾的时候,那时也是周德威要稳扎稳打,李存勖想速战速决。只不过那次李存勖最终脑子醒悟,听从了周德威的正确意见,而这次李存勖是铁了心一意孤行。

别看自打柏乡之战以来几乎每次战前李存勖都会虚心听从周德威的意见,但李存勖骨子里那种骄狂冲动劲儿始终存在,爆发是早晚的事儿。这不,在此关系到能否灭掉后梁的关键大战中,李存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战术。他要向全天下证明:灭掉后梁,是他李存勖一个人的功劳,和任何人无关!

就这样,晋梁两军展开了异常残酷的较量,雄心万丈的李存勖率亲军杀入梁阵,似龙腾虎跃,梁军中也杀出一将,手持一柄造型夸张的超级铁枪,马鞍上也搁置着一柄同样的铁枪,他造型威猛,气场不凡,迅速和晋军杀作一团。

那员狂舞铁枪的梁军猛将便是前面咱说过的王彦章,此人虽武功够强,但李存勖大军的冲击力更强,很快这位铁枪**就败下阵去。

李存勖得意非常,心想:“德威老将军还是多虑了,照我的打法,还不照样轻松获胜!”此时此刻的李存勖哪里想到,他初阵获得小胜,却把周德威给害了。

失败的梁军转而进攻晋军的辎重部队,晋军辎重部队吓坏了,如没头苍蝇似的慌忙涌入周德威的军阵中,这下可好,把本来严整的周德威部队搞得一片混乱,任凭周德威如何指挥也无法恢复。

手舞铁枪的王彦章转忧为喜乐,率军趁势杀来,周德威的部队自相践踏已死伤不少,梁军又来,只能听凭**。王、周两位顶级猛将哪一个武力更牛?没单挑过,不知道,咱只知道,现在李存勖大军面临如此境遇,即便姜子牙再世、孙武子重生,也无法挽回这局面。

一代名将周德威在梁军重围中奋力拼杀,最终筋疲力尽,在无数的乱刀乱枪乱箭中魂断沙场,其子也随父尽忠!

当李存勖知道老将军阵亡的噩耗后,悔之晚矣,失声痛哭,对诸将道:“我不听老将军之言,致使他们父子双双阵亡,都是我的过错啊!”

胡柳坡之战,后唐第一名将周德威壮烈殉国,虽然李存勖最终还是打败了梁军,但晋军损失惨重,尤其是周德威的死堪称晋军最大的损失。若听从周德威的建议,李存勖不仅可以避免这不必要的损失,而且很有可能迅速灭掉后梁。

周德威战死的五年后(923年),李存勖终于灭掉后梁,建立了后唐,那位后梁猛将王彦章也被擒杀。周德威老将军在天之灵,当有所欣慰,可是很快老将军的在天之灵就不欣慰了。因为李存勖即位后不务正业,宠信伶人(舞台演员),痴迷演戏,全身心投入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结果在位仅四年就死于兵变,年仅四十二岁。他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军事天才、艺术天才外加政治蠢材的悲剧。

周德威是一位极有魅力的战将,身兼武功高手和军事智囊两大角色,唐末五代名将如云,但如他这般武能摧锋陷阵两擒骁将、文能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仅此一位,他不但是后唐第一名将,也是五代第一名将,他那张永远“笑不改容”的僵尸脸成为胜利的标志。他死后,连续有三位皇帝都对他大大追封——李存勖建立后唐后追赠他为太师,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加赠他为太尉,就连后晋高祖石敬瑭也追封他为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