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话说大金国的一对“神枪侠侣”——李全和杨妙真,老公乃一乱世枭雄,擅使一条四十五斤的铁枪,罕有敌手,因而得绰号“李铁枪”,老婆的武艺更为了得,她擅长的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她创始的“杨家枪法”(和北宋杨家将的“杨家枪”并非一家)直到明清依旧被武术界推崇为超一流功夫。
山东好汉李全生于金国末年,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农家子弟,在家排行老三,是金国统治下的汉民,江湖人称“李三郎”。
李全长得脑袋很尖,两眼凸起,天生大脑机敏,思想灵活,是个人精。他出身农民,却不想一辈子种地,偏偏痴迷练武,便扔了农具,玩起了兵器。
李全确实是个习武的好材料,他身长八尺,身手矫捷,很快就学成了高超的骑射功夫。不过他最爱的兵器不是弓箭,而是长枪。
一日,李全去河边洗刷牛马,无意中发现岸边土里有东西,刨出来一看,乃是一柄长八尺的铁枪杆,李全乐坏了,把它扛回家,专门打造铁枪头装上。这枪连头带杆,有四十五斤重,但李全膂力过人,耍起来甚为轻松。
从此李全天天端着这枪练习击刺,枪法突飞猛进,从此江湖上得了一个响亮的绰号——“李铁枪”。
历史上,绰号“铁枪”的猛人有好几个,其中最厉害的当属五代十国的王彦章,王彦章之后最著名的便是这李全了。
在武功快速升级的同时,李全的雄心壮志也在同时升级,他打算投身一个他认为最有前途的职业——学习梁山好汉,造反!
金末,完颜家族的君臣们日趋疲软,威风不再,政局风云飘摇。北方的蒙古迅速崛起,一代天骄铁木真没事就跑到金国的地盘上烧杀抢掠,金国的中都(今北京)被瞬间端掉。蒙古骑兵们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尽情折腾,所到之处,一片废墟,金军毫无还手之力。
金至宁元年(1213年),蒙古军**山东,李全和妈妈和大哥都死于战乱,李全受到很大刺激,遂拉着二哥李福聚众数千,当了山寨老大。
在当时金国的底层社会,造反是很流行的,贵族和地主为富不仁,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造反造的最火热的是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的杨安儿,这位老兄原名杨安国,因造反前的职业是制卖马鞍的,所以得了一个更著名的新名字——杨安儿。
杨安儿的起义军都穿大红袄,走到哪儿都跟一团烈焰似的,所以被称为“红袄军”。刚开始时,“红袄军”攻城掠地,威武得很,但金国以重兵疯狂镇压,他们就扛不住了。金贞佑二年(1214年),杨安儿在金军围剿下,全军崩溃,被迫坐小船逃跑,不幸途中被船夫出卖,死了。
一个老大倒下去,另一个老大站起来。很快,百折不挠的大红袄战士们就选出了新的首领,继续造反。
这位新首领是一位小女子,她就是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
杨妙真能当上反政府武装的新老大,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哥的关系,她的本事其实比她哥厉害多了。
(二)
杨妙真在家排行老四,江湖人称“四娘子”,别的女孩自幼在闺阁绣花,她却从小和哥哥杨安儿加入黑道天天练武,以至于练得比他哥还猛——力大如牛,轻松踹翻壮汉不在话下。
用“力大如牛”这词形容一小姑娘似乎很不合适,但也没有比这词更贴切的了,谁让她膂力过人呢。在她那看似粉嫩苗条的小身板内,蕴藏着惊人的“内力”。
杨安儿造反时,杨妙真只有二十岁,她极其兴奋地追随她哥南征北战,宰了不少官兵。
杨小姐冰雪聪明,性情豪爽,武艺高强,打仗时既能以高智商忽悠官兵,还能亲自单挑陷阵,在一大群老爷们中显得别具魅力。
在实战中,杨妙真的武功愈发了得,“能马上运双刀,所向披靡”,很像《水浒传》中的“一丈青”扈三娘,但她比扈三娘更能打,那扈三娘再厉害也敌不过“豹子头”林冲,而妙真姑娘呢,她的武功可是被赞誉为天下无敌的!
妙真姑娘有三大绝技,第一个就是双刀,舞起来眼花缭乱,如飘瑞雪;第二个是骑射,百发百中;第三个绝技是她最擅长的,也是使她名震天下的——梨花枪。
梨花枪这名听起来和杨妙真的芳名一样,都属柔美可爱型,其实相当凶猛。
历史上的梨花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火器,枪头下装着药筒,刺敌人时还能喷火焰和毒烟,够阴够狠。一种是不带高科技的,就是普通长枪,但套路很讲究,练到最高段数时“变幻莫测,神化无穷”(这八字赞语出自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杨妙真的梨花枪,属后一种。
杨妙真是“杨家梨花枪”(也简称“杨家枪”)的创始人,也是这路枪法的集大成者,而且这枪法流传了六百多年,所以杨妙真绝对称得上“武学宗师”。
世人印象中的武学宗师,都是张三丰、叶问那样的老爷爷或大叔,杨妙真这样的小丫头简直逆天了,堪称武术史上的奇迹,历史上能和她有一拼的,估计只有春秋时那位剑法绝伦的“越处女”了。
依仗独步天下的梨花枪,“四娘子”纵横山东,无人能挡,很多前来镇压的官兵都被她扎了个透心凉。
遗憾的是,妹妹的武功再厉害,也救不了哥哥的命。一杆枪使得再神,怎敌铺天盖地的千军万马。在金国大军的围追堵截下,杨安儿终究还是英勇壮烈了。
杨妙真不愧为英勇的女汉子,她擦干眼泪,收集残部,重整义军,发誓一定要继承哥哥遗志,将反金大业坚持到底。
杨妙真清点残部人马,发现还有一万多人,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杨妙真带着大伙占据了磨旗山(今山东莒县东),从此成为红袄军的大姐大,义军战士对她的称呼和杨过小时候喊小龙女一样——姑姑,可谓尊重中透着亲切。
大姐大刚站稳山头,就有新人来投奔了,此君正是李全。一样是造反的首领,一样是枪法的高手,杨妙真和李全志同道合,一见倾心。他爱她的英姿飒爽,她爱他的威武豪迈,于是乎,二位决定闪婚。
新婚前,准新娘要考验一下准新郎的武功。
杨妙真飞身上马,追风逐电,迅速将梨花枪插入土里,竟有一尺来深,接着莞尔一笑,道:“李三郎能飞马拔出否?”
男人决不能在美女面前丢脸,况且李全技艺高超,自打闯**江湖以来从无对手,四十五斤的铁枪在他手里玩得飞转,从土里拔枪又算得了什么呢。
“四娘子,看我取枪!”带着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未来老婆的爱慕,李全大喝一声,纵马直奔插枪之处,大手把枪杆握紧,往上一提!令李全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梨花枪纹丝不动!
李全有点着急,又把力气使上了几分,却不料梨花枪依旧如故。
李全冒汗了,干脆双手拔枪,可梨花枪就跟与土地合体了似的,一寸都不往外冒,那冷森森的枪杆似乎在嘲笑李全自恃无敌,却不如个小女子。
“四娘子”如此不凡,彻底征服了“李三郎”,李全满面羞愧,“下马屈服”。
虽然李全考试不过关,但他放下男子汉面子的举动让杨妙真很欣赏。对姑娘来说,这个男人还是很乖很可爱的。
“本姑娘就嫁他啦!”杨妙真给自己定了终身。打这儿起,杨妙真和李全把对方的称呼都去掉了一个字,“李三郎”成了“三郎”,“四娘子”成了“娘子”,从此这对“神枪侠侣”比翼双飞,在造反的道路上携手并肩。
关于“神枪侠侣”的结合,还有另一个版本,在这个版本里,新郎的表现也不咋地——
杨妙真占据磨旗山,李全前来投奔,未料想同行是冤家,两位枪法高手互相不服,打起来了。二人于山下单挑,一个大铁枪势雄力猛,如狂暴雷霆;一个梨花枪灵敏多变,如毒蛇吐信。打了一阵子,猛的不如灵的,李全稍处下风。
此后两位枪法高手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折腾了三天两夜,李全仍不能取胜。
李全急了,开始使坏,他暗中埋伏下刀勾和绊马索,然后作一脸无辜状再来挑战。
两人双枪并举,杀作一团,几个回合下来,李全突然调转马头就往回跑。
杨妙真很得意,纵马来追,结果中了埋伏,人仰马翻,彻底栽了。
李全虽然阴招取胜,但二人却在比武中擦出了爱情火花,两家兵马合为一支,两位豪杰也结为夫妇。
无论哪个版本,老公都打不过老婆。其实打不过老婆不算丢人,在战场上打不过敌人才是真正郁闷的事。李全新婚蜜月不久,就遭遇了这事。
(三)
为了起义军的安危,李全决定用他的大铁枪收拾一个人,此人正是镇压义军最卖力的金国“花帽军”名将完颜霆,当初打败杨安儿的就是他。
说来也有趣,这完颜霆也姓李,是效忠大金朝廷的汉人武将,由于为朝廷玩命玩得比较有成绩,所以被赐予皇家贵姓“完颜”。他的部队和杨安儿的“红袄军”有一个共同特征——都以个性的穿戴命名,叫“花帽军”。
花帽军是金军中的精锐,极其能打,专业“剿匪”,不过这些小花帽战士都是汉人,这是为啥呢?原因很简单,金国末年,女真人都腐败了,金兵战斗力急剧下降,再也找不着当初灭辽侵宋时的牛气感觉了,只能选拔一些汉族猛人去战场,完颜霆就是这路猛人的代表。
李全心想:如果灭了完颜霆,那好处多多,起义军能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士气会大振,大舅哥的仇也报了,自己还能在老婆和老婆的部队面前表现一下。
李全越想越得意,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很不妙。“大红袄”战士刚和“小花帽”战士刚交手,就被打得一败涂地,完颜霆抚掌大笑!
李全心里那个恼恨啊,看着部下们死伤满地,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狂舞大铁枪突围,和“小花帽”们杀作一团。
就在李全奋勇厮杀的时候,“小花帽”中有一个人死死盯住了他,趁李全不备,这人突然跃马而上,把掌中大枪猛刺过去!
又是一个使枪的行家!若这一枪扎准了,那毫无防备的李全十有八九要玩完。可是,这人的枪尖已经触及了李全的身子,却扎不进去了!
莫非李全会“金钟罩、铁布衫”,和葫芦娃老三似的刀枪不入?
刀枪不入,肯定是不可能的。李全之所以没中枪,是因为那敌将“点背”,不知什么东西绊住了他的马腿,导致他连人带枪都没法再往前冲了。
李全大惊失色,趁机突围而去,幸运地保住一命。
煮熟的鸭子,飞了!那位敌将气得哇哇暴叫。
这位倒霉的老兄亦非寻常人物,他名叫张惠,是完颜霆麾下数一数二的骁将,在参加“小花帽”前的职业就相当牛——燕地的大侠!由于他是燕人,打仗又很狂猛,所以得了个相当唬人的绰号,叫“赛张飞”。
切莫忘了这位“赛张飞”,在李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他还会冒出来蹦跶。
李全损兵折将,丢人了,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山寨。杨妙真已知道老公战败的消息,她暂时放下女汉子的风格,温柔地安慰了老公,使老公的心情好了许多。
(四)
经过这一挫折,李全愈发认识到造反事业的困难,金军太难对付了,再加上近些年山东闹粮荒,起义军的日子很不好过。经过深思熟虑,李全决定带领部队找一个靠山——南宋。
李全对杨妙真说:“娘子啊,你说咱们带领人马投奔大宋咋样?宋金两国可是世仇,大宋皇帝正出兵北伐呢,如果咱和大宋联手,对付金兵就容易多了。”
“三郎啊,我哥活着的时候就想过归宋呢,现在形势对咱们很不利,也只能走这条路了!”杨妙真坚决支持老公的建议。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正月,李全和杨妙真被南宋招安,开始为老赵家打工,红袄军也改称“忠义军”,又称“北军”,进驻楚州(今江苏淮安)。
其实对南宋朝廷来说,北军就是一帮没品位没思想没原则的贼匪,和当初的宋江、方腊、杨么之流都属一路货色,文艺气质浓厚的南宋君臣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但瞧不起归瞧不起,从现实来考虑这帮“贼匪”毕竟是反金的,只要能给女真家添堵,“贼匪”也是可以暂时利用的。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李全对南宋朝廷也是利用,如果起义军混得好,谁愿意诏安呀。
李全归了宋,立马屌丝变土豪。宋朝人果然很有钱,拨给北军大笔钱粮和大批武器装备,又赏给李全不少金银器皿。
李全乐坏了,他让杨妙真在后方坚守楚州大本营,自己横枪跃马,再战金兵。
鸟枪换炮的李全战力倍增,他分兵迅速攻下莒州(今山东莒县)、密州(今山东诸城)和青州。只见他大吼一声,双臂一转,金将蒲察李家就被铁枪给扫趴下了,另一金将阿鲁达来不及逃走,也遭到了同样的待遇。顺便说一下,这阿鲁达当年曾积极参与追杀杨安儿,这下李全可真是为大舅哥报仇了。
第二年,“李铁枪”好运继续。绰号“卢鼓槌”的金军猛将乞石烈牙吾答率军渡淮河,正好被李全逮个正着,他大铁枪一招呼,忠义军迅猛突袭,金兵被杀了个猝不及防,几千人活活淹死,那些没掉水里的,全投降了。
李全踌躇满志,乘胜前进,在化陂湖(今安徽蚌埠境内)又遇着一拨金兵。领头的乃大金国四驸马阿海。
驸马爷可是块大肥肉!李全很兴奋,率军猛扑上去,阿海军抵挡不住,瞬间溃败。李全一马当先,枪挑数员金将,夺了他们的金牌,阿海吓得魂不附体,仓皇逃窜。接着,李全又不费一兵一卒,孤身入敌城,把酒言欢中轻松地招降了金国元帅张林。
金人很恼火,又派出一位猛人去对付李全,此人就是那位曾差点枪挑李全的“赛张飞”张惠。然而今非昔比,李全大军势头正盛,张惠和李全交手,屡战屡败,“卢鼓槌”气得半死,威胁张惠说:“再拿不下李全,我就斩了你!”
张惠心想:反正打不过,与其被金人砍了,还不如投降李全呢。于是他甩了面子,直奔李全军营,见到李全就扑通跪下,李全见状大喜,赶紧扶起张惠,并向南宋朝廷保奏他为官。
“赛张飞”这个品牌算是被张惠自己给砸了。不过这位老兄的最终结局似乎也为他多少挽回了些颜面。在南宋待了五年后,张惠嫌南宋给的待遇太低,再次反水,又回归了祖国大金,金国急需用人,既往不咎,封他为郡王,他很激动,最终为了大金和蒙古玩命,战死了。
南宋给张惠的待遇不咋样,但对李全可是慷慨的很,毕竟李全屡建战功,名声大震,对他不能太薄了。短短几年,南宋朝廷不断地给他加官进爵,什么刺史、兵马总管、承宣使、节度使……这一连串的显赫官衔都落到了李全的尖脑袋上,杨妙真也被封为令人(即“诰命夫人”,古代对高官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除了高官厚禄的奖励,还有文字的赞美,南宋大臣写诗夸李全之勇——
“庙谟秘遣山东兵,李将军者推忠精,铁枪匹马首破阵,暗呜叱咤风云生!”
想当初,金人一直没太把李全当回事,直到连遭痛扁后,方才认识到这位铁枪兄的厉害。金人想:贼李三之所以投宋,无非是因为宋人让他升官发财了,咱大金只要给他更大的官、更多的钱,不也能把他拉拢过来吗?!反正他就是个贼,贼都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
金宣宗开始诏谕李全,百般引诱,没想到李全坚决不从,说“宁做江淮之鬼,不为金朝之臣。”这话说得铿锵有力,皇帝的使者当场傻眼了。
这些日子,李全基本上打得很顺手,但也并非百战百胜,他的铁枪偶尔也会出意外,尤其是当敌方突然冒出一个女人的时候……
(五)
嘉定十三年(1220年),李全率军攻打金兵防守的东平(今属山东泰安)。这两年的春风得意使他颇为自负,在城下,他兴致勃勃地玩起了花样——让三千人穿金银甲、举红旗,绕着壕沟来回转悠,挑衅金兵。
切!真无聊!金兵愣是没搭理李全。
李全也不着急,在附近的汶水(即大汶河,流经泰安、莱芜等地)安营扎寨。守城的金兵一见此状,个个乐开了怀,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于夜晚进行人为决口,李全的兵马被冲了个一片狼藉。
次日清晨,三百金军骑兵趁势突袭,李全怒不可遏,翻身上马,摇枪迎战,左一枪金鸡乱点头,右一枪怪蟒穿山走,一口气连续刺死数人,余者仓皇败退。
李全怒气难消,拍马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山谷。
令李全万没想到的是,他刚杀到山谷,就突然听得几声号炮震天响,早已静候多时的金军精兵铺天盖地向他围来,为首一将,银盔银甲,挥舞长槊,正是东平府副帅、龙虎上将军干不搭!
李全惊得两眼发直,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干不搭身旁的秀旗之下又突然杀出一员英姿飒爽的女将,跃马挺抢,直把寒光闪闪的枪尖对准了李全的哽嗓咽喉!
这位姑娘是金将刘节使的女儿,和杨妙真属同一款,皆为武功出众的女汉子。
李全似乎天生要被女将克,当初在老婆面前,他不是对手,如今在别人老婆(此时的刘小姐嫁没嫁人,不得而知)面前,他又不知所措了。
就在危急时刻,北军救兵及时赶到,李全这才缓过神来,和救兵们一起杀出重围,但他的精锐兵力已损失大半。
自信,是好事,但盲目的自我感觉良好,就必定倒霉。李全就是典型。他的这毛病不但让他险些命丧女将之手,还导致他直接被宋朝人给狠狠地坑了一把。
虽说南宋朝廷对李全的封赏从不吝啬,但终究对他只是利用而已。南宋官员们的内心深处,还是相当鄙视李全的,所以在给他高官厚禄的同时也处处防着他,还处心积虑的要虚弱他的力量。
别人瞧不起李全,李全也瞧不起别人,作为各路义军中最能打的一个,李全认为其他战将都是饭桶,只有自己最有本事。在抗金的同时,他也经常搞搞自己人:和其他义军统帅明争暗斗,把别人的部队收编,使劲发展自己的势力。
对李全的这种行为,很多宋朝官员看不下去了,其中一个叫许国的就多次上书朝廷说李全是奸诈小人早晚会谋反。偏偏就是这个许国,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就任淮东制置使(大军区司令),成了李全的顶头上司。
你小子可算是落在我手上了,看我不整死你!许大人乐开了怀,开始犯坏,处处排挤北军。杨妙真迎接他,他拒绝不见;李全拜见他,他盛气凌人。没多久他又集合十三万兵马,在楚州城外举行大阅兵,以此来吓唬杨妙真。
太不把我们两口子当回事了!李全越想越气,终于爆发了。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李全派部将在楚州发动兵变,火烧了官府,洗劫了库房,许国被一箭射得满脸是血,虽然当场没挂,但逃出城后走投无路,还是被迫上吊了,许国全家老小被杀戮殆尽。
李全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他是造反的行家。
李全把事儿闹大了,可南宋朝廷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些年南宋的财政拨款早把李全养肥了,再加上李全自己的极速扩张,他的势力已超级强大,南宋根本就惹不起,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和南宋反目后,李全盘踞青州,又当起了独立的老大,杨妙真依旧坐镇楚州。宝庆二年(1226年),一支异常凶猛的军队向青州杀来,打算灭了李全。这支兵马既非金兵,更非宋兵,它的最高统帅就是那渴望征服全世界的成吉思汗。
此时的大金国,早就被蒙古铁骑**得半死不活了,对蒙古人来说,管他什么金军也好,忠义军也罢,谁敢挡道就灭谁。
三月初一,数十万蒙古大军开始围攻青州,李全战斗了那么些年,什么样的敌军都没放在眼里,即便这支天下最强悍的军队,他也敢于抗衡。
青州城,大血战。矢石如暴雨,刀枪似密林,天崩地裂,尸积如山,蒙古军日夜猛攻,李铁枪竭力死守,大小百余战,忠义军伤亡惨重,粮草将尽。
青州城朝不保夕,可把远在楚州的杨妙真给急坏了,在那个没手机没网络的战乱年代,杨妙真和老公很难联系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形势本就万分危急,南宋朝廷又突然落井下石,他们觉得铲除李全势力的好时机到来了。淮东制置使刘琸忽悠另一个投奔南宋的金国造反老大夏全说:“现在杨妙真在楚州的贼军不到三千,他老公又在青州被蒙古人群殴,朝廷正要灭他们。如果你去先干掉杨妙真那贼婆娘,那可是大功一件呀!”
刘琸的忽悠让夏全很受用,夏全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他见楚州空虚,正想趁火打劫呢。
得知夏全即将率大军攻城的消息后,楚州城内,人心惶惶,守城将士们都吓得小脸发白,唯独杨妙真泰然自若。
面对这来势汹汹的敌人,当采取如何行动呢?杨妙真的大脑开始急速运转。
硬拼肯定不行。四娘子的梨花枪天下无敌没错,但仅凭她一杆枪如何打退千军万马?!
忽然,杨妙真紧锁的柳眉舒展开了,她想出了一个退敌良策。
杨妙真翻出不少金银珠宝,接着派人都送给夏全,请求他暂缓出兵。
夏全见钱眼开,还真就没有立即行动。
行贿,只是第一步,不能彻底消除危险,为了楚州的安全,杨妙真还要走第二步棋。这一步,她要亲自上。
(六)
宝庆三年(1227年)二月,杨妙真派人对夏全说:“将军也是山东义军,兔死狐悲,李氏如果被灭了,夏氏哪能独存?希望将军给予照顾。”
给予照顾?这词比较暧昧呀。夏全接到这口信后浮想联翩,心中顿时升腾中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于是便答应了杨妙真“给予照顾”。
得知夏全手下留情,杨妙真暗自高兴,她马上描翠眉,点朱唇,擦香粉,戴金钗,着艳装,轻摆柳腰,美眸流转,亲自迎接夏全。
传说中的四娘子果然美艳动人!眼前的这个美人让夏全意乱情迷。
“将军,您来啦,我先带您看看我们的营垒,好不好呀?”杨妙真这娇滴滴的声音,更把夏全的魂儿都勾没了。
杨妙真带着夏全巡行营垒,可夏全哪还有半点心思看这些无聊的东西,直把两只眼睛瞪着溜圆,目不转睛地把杨妙真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杨妙真感觉夏全的智商开始急剧下降了,便更进一步,大摆美酒佳肴,一边给夏全使劲灌酒一边继续给他放电。
“人们都传言,说我家三郎已经死了,唉,您说我一个女人可怎么办呀?以后呀,只能全靠将军了!”杨妙真摆出一副让人怜爱的娇羞状说道。
夏全一听此言,又见杨妙真的娇媚之姿,全身酥麻,脑子就更完蛋了,他的智商已降到负数。
夏全色眯眯地说道:“此话当真?”
“将军如能除掉刘琸,我人也归您,我的全部人马和全部财产也归您。”杨妙真继续施展洗脑术。
夏全二话没说,一口应允,很快就打跑了刘琸。当他乐颠颠地来找杨妙真让她兑现承诺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大吃一惊。
杨妙真再也不是那个娇滴滴的小美人了,她摆军列阵,顶盔掼甲,横枪立马,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厉声喝道:“你是谁呀?来此何干?要么滚蛋,要么和老娘打!”
夏全差点气吐血了!好你个骚娘们,翻脸不认人!真真是最毒妇人心!
此时此刻的夏全,恨不得抽自己一万个大耳刮子。
夏全心碎了。若和杨妙真拼命,他一个人肯定打不过,调兵打,也来不及了,因为他已得罪了宋朝,宋人正集合兵马打算灭他呢。宋朝的地盘,夏全一刻也呆不下去了。无奈之下,他只能边骂自己边往北跑——投奔了金国。
贪财好色、见利忘义的家伙,到头来只会坑了自己,成为世人的笑柄。
杨妙真的美人计大获成功。一个武艺高强、秉性剽悍的大姐大,能迅速变身为风情万种、令人怜惜的小美人,演技够强,智商够高,堪称奇才。
楚州的危险,暂时消除了,可李全的青州,已陷入了绝境。
李全被蒙古大军围攻了一年,终于箭尽粮绝。饿过火的人,会发疯变态的。没了粮食的青州守军开始吃耕牛,耕牛吃完了吃战马,战马吃完了吃死人,死人吃完了就吃活着的百姓,活着的百姓吃完了又准备吃战友……
李全绝望了,目前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战死、自杀、投降。他琢磨了半天,选择了投降。
李全从来都不是一个“忠臣”,虽然当初他曾吼出“宁为江淮鬼不为金朝臣”的豪言壮语,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他和南宋也闹掰了,没了后路。无论对于金,还是对于宋,他都是一个反贼,而蒙古人倒很看重他。对来李全说,什么民族气节,什么国家兴亡,都无所谓。他很现实,从不认死理,他信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面对强敌,他会尽力抵抗,但撑不住时他绝不会硬撑。
宝庆三年(1227)五月,李全开城投降蒙古,成吉思汗很欣慰,授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又称“益都行省”,即青州和楚州的最高长官)。
这两年.李全两口子太不顺了,那边青州刚安稳下来,这边楚州又出了大事。
本来杨妙真用美人计保住了楚州的北军,可楚州却越来越乱了。先是李全的旧部刘庆福和李全的二哥李福互不待见,李福先发制人,砍死了刘庆福;后是李福伸手问楚州的宋军统帅姚翀要钱,姚翀无法满足,李福再次发飙,打跑了姚翀。
楚州的一帮将领还嫌这形势不够乱,他们火上加油,打算合伙杀了李福和杨妙真,然后提着他们的脑袋献给宋朝。
楚州被这帮人折腾得乌烟瘴气,就连本领高强的杨妙真也束手无策,几乎没人听她的。这种糟烂情况下,她的梨花枪起不到任何作用,总不能对所有闹事的人都使美人计吧。
此时的杨妙真和当初箭尽粮绝时的李全一样——绝望了。
罢罢罢!老娘不陪你们玩了!你们自己闹腾去吧!杨妙真干脆撂挑不干了,自己孤身一人跑去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杨妙真是无事一身轻了,可楚州却陷入腥风血雨。作乱的人冲进杨妙真家,连续砍死数百人,李福死了,李全的次子(不是杨妙真生的)也死了。他们发现还有个女的,以为是杨妙真,于是也一刀砍死,割下脑袋装在盒里送给南宋朝廷。南宋朝廷。他们见到了“杨妙真”的人头,大喜过望
这个被当做杨妙真砍死的女人是李全的小老婆刘氏。说到这儿,诸位看官可能有些幻灭:原来那李全对杨妙真的爱也就那么回事!
其实真实的历史就是那么“不美好”,在古代,有地位的男人娶小老婆很正常,前面说的韩世忠不也是如此嘛,即便梁红玉、杨妙真这样的虎胆女汉子,在这“一妻多妾制”面前也无可奈何,那些武侠小说或古装剧里只和一人白首的爱纯属现代人思维。
李全得知全家被灭门的噩耗后,号啕痛哭,他恨死了叛逆的属下,也恨死了南宋朝廷。他向蒙古请求南归报仇,蒙古人不答应。李全发了狠,抽刀砍断了自己的一根手指发誓,说回到南方后一定和宋朝势不两立,蒙古人这才答应。
李全穿着蒙古帝国的官服,又回到了久别的楚州,原先那些闹事杀人的家伙听说老大突然降临,都吓坏了。李全大开杀戒,这帮家伙或被斩首,或逃奔金国,或杀死同伙赎罪。
杨妙真得知老公归来,欣喜若狂,赶紧与之相会。李全见到阔别已久的娘子,也激动得想哭,两口子紧紧相拥,共诉衷肠。这些年他们都经历了太多太多。
(七)
神枪侠侣重聚了,又一次开始了双抢并举的战斗岁月。此后,这两口子摇身一变,从造反老大转型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重整部队,大造船只,以令人眼红的高薪招聘了无数士兵,不限南北,但凡来投奔者,皆待遇优厚。没多久,他们的部队便空前壮大,雄踞山东,纵横江淮,成为天下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经历了那么多刀光剑影明争暗斗,神枪侠侣算是彻底想明白了——谁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于是乎,这两口子玩起了脚踩三只船的高难度游戏。
对南宋,他们表面上放弃了仇恨,转而恭恭敬敬,信誓旦旦地表示效忠老赵家,要继续抗金。为了抗金,南宋朝廷也只能极力巴结他们,不断地给他们送钱送粮;
对蒙古,他们坚决表示拥护成吉思汗家族的英明领导,接受他们的封赏,把成批成批的贸易货物输入蒙古,还派人焚烧宋人的兵器库。
和昔日的仇敌金国,他们也开始眉来眼去,许诺要把一些好地盘送给金国,以完颜家族的好感和支持。
两杆枪挑起三个国家,李全夫妇游刃有余,越玩越嗨。
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八月,满腔豪情的李全和杨妙真大阅水师,海风习习,浪花朵朵,鼙鼓奋发,帆幔飞扬。神枪侠侣伫立船头,老公金甲耀眼,威风凛凛,老婆腰悬利刃,英姿勃勃,将士们喊声震天,争相表现,大有翻天覆地之势。
阅兵中,风势有些不顺。李全焚香祷告:“如我李全有天命,风当相反。”话刚说完,这大风还真就逆转过来了!
奇迹呀!李全心中大喜,好像这天下很快就要被他收入囊中。
这一刻,是神枪侠侣人生中的辉煌巅峰,然而他们不会想到,过了不到半年,他们就从巅峰衰落,而且摔得特别惨……
这年十一月,李全让杨妙真留守楚州,自己率军大举进攻南宋,他的计划是先拿下泰州、南通和扬州,再渡江直取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一开始的时候,李全打得颇为顺手,但次年正月起,宋军统帅连施计谋,自大轻敌的李全屡屡中套,损失惨重。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北军和宋军似乎都很欢乐,扬州城内张灯结彩,鼓乐齐鸣,李全也在军中摆宴庆贺。其实在这热闹的节日氛围中,早已暗藏杀机。
宋军统帅选出数千精锐,打出了一面让李全兴奋至极的旗帜,这旗帜曾属于一支屡遭李全痛殴的宋军,而这时,它成了一枚诱饵。
李全果然上当,他喜上眉梢,横枪跃马,带头冲出营门。
刚一交手,李全就感觉不对头,面前这敌手并非那支屡战屡败的宋军,而是战斗力超强的精锐!李全有些着急,打算返回城内,可另一拨宋军早已堵住了城门。李全无奈,只能向北逃去,宋军大举追击。
李全一路狂奔,一直跑到新塘(今安徽和县西南),殊不料,这里竟成了李铁枪的葬身之地!
新塘自决水以后,水深数尺,又赶上天气一直晴朗,塘面被战斗扬起的的沙石覆盖,看上去像是干燥坚硬的土地,李全连人带马踏了上去,瞬间陷入泥塘。
宋军见状大喜,三十多支长枪齐刷刷向李全刺来,此时的李全即便武功再高,也挣扎不得。但他不想死,在生死存亡关头,他又想到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于是大喊一声:“不要杀我,我是头目!”
李全本以为如此一喊,宋军会把他生擒,只要保住命,以后还可以咸鱼翻身。但他万没想到,他这一喊,宋军刺地更卖力了,三十多条枪把李全扎成了筛子,接着又割碎了他的尸体,分了他的马鞍、坐骑、武器和盔甲,带回去领功劳。
可怜一代枪法高手最终惨死于乱枪之下,临死前还落了个贪生怕死的名声。
(八)
李全战死后,余部被宋军一路追杀,一直败退到楚州。杨妙真得知消息,悲痛欲绝,对她来说,这不仅仅是失去爱人,也是梦想的彻底破灭。
杨妙真是响当当的女汉子,当年哥哥战死,她擦干泪水,继续挑起了义军大旗,如今老公落得了和哥哥一样的命运,她只能再度拭去眼泪,想继续坚持,然而形势却大不同了。
当年杨安儿战死,杨妙真手下尚有不少兵马,况且又有李全的加盟和支持,很快就能重整旗鼓。而今不一样了,老公战死,北军伤亡惨重,诸多部下纷纷投宋。再说,当初杨妙真只要对付金国一个敌手,而今南宋已和金兵联合,对她两面夹击。纵使她有天大的能耐,也无法挽回败局。
面对凶猛的敌军,杨妙真拼尽浑身力量,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大枪在手,舞若梨花,霜雪纷飞,锋锐所过,银光飞闪!
在手刃大批敌军后,杨妙真终于支撑不住,被迫败退。
楚州还是陷落了,曾声势浩大的李全、杨妙真起义最终宣告失败。
“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如今大势已去!”杨妙真彻底幻灭了,她心灰意冷,北上投奔了蒙古大汗窝阔台。
窝阔台对这位女中豪杰很是看重,把曾经李全的职务封给她,她成了蒙元帝国的女行省,但她对政治和军事已全无兴趣。不到一年,杨妙真就写信给蒙古宰相耶律楚材,恳求辞去职务,将这官位让给了养子李璮(这孩子后来学他爹造反,被忽必烈镇压,被俘处死),自己在孤独寂寥中度过了余生。
日子,平静了,但两鬓已成霜,心也如死灰,当年**燃烧的比武、双枪并举的豪情、天下无敌的壮举,皆为过眼云烟……
在真实历史这几对武艺高强的夫妻搭档中,李全和杨妙真最为异类,他们当过江湖草莽,当过朝廷战将,当过地方军阀,和三个国家都打过仗,又在三国中来回蹦跶,集大侠和猛将的特点于一身,用他们掌中的双枪书写了一段乱世豪情。
老公李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有豪杰的气概和壮举,但又野心膨胀,反复无常,还有点贪生怕死,连他自己都承认是“不忠不孝之人”。其实他的这些弱点,凡人都有,只不过他是掀起过大风浪的历史猛人,对于历史猛人,世人一向比较苛刻,希望他们视死如归、坚持到底、毫无私念,但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也许李全这样的豪杰,更显得真实吧。
老婆杨妙真,比老公更受瞩目,在古代,一个年轻姑娘能凭借惊人的武功和智慧叱咤风云的(要知道她造反时只有二十来岁),太罕有了。她有大姐大的无敌气场,也有小女子的温柔妩媚,虽然和老公一样没啥坚定的立场,但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她已算是尽力了。
尤其值得赞誉的是,杨妙真的梨花枪在中国武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连明朝大军事家戚继光(下面咱就会介绍这位牛人)也对其推崇备至,加以研习,正所谓“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戚继光?《纪效新书》),
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也重新塑造了李全和杨妙真的形象,虽然他们在汤大师笔下,一个是“贼子”,一个是“母大虫”,但也写出这两口子的大智大勇和恩爱之情。汤大师把他们的结局改成了以范蠡和西施为楷模,退隐江湖,携手浪迹四海,或许这个美好结局是世人更愿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