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话说这一日,一位武将被他的彪悍老婆闹腾得离家出走,其部下愤愤不平,皆劝说他把老婆狠狠收拾一顿。
在下属们的鼓动下,将军终于胆大了,他传令三军,严阵以待,刀枪林立,战鼓震天,再下令把老婆喊进军营。
没一会儿,将军夫人趾高气扬地走进军营,只见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一声河东狮吼,恰似晴天霹雳——“你个死鬼,喊我来干啥?!”
面对“母狮子”,将军毫不退缩,只见他突然站直,提高嗓门,大声道:“特请夫人阅兵!”
说音刚落,他的那些下属们几乎集体晕倒,心想:我们这位将军大人,算是彻底没治了!唉,就让他继续在老婆面前怂下去吧!
这是一个纯属虚构的笑话,可这笑话中的夫妻俩,却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且这位将军在生活中怕老婆的事儿也是真的,经常被老婆吓得浑身发抖涕泪交零。他曾在外面偷偷找了个小三还生了孩子,结果被老婆知道了,老婆大人抄起砍刀要剁了他,把他吓得又下跪又痛哭又忏悔,说是因为了老婆不孕不育他才在外面胡搞的,老婆这才原谅了他。
若只看这两段故事,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将军不仅仅是一位武林高手,还是一位超级名将,他的枪法、棍法、箭法、刀法,超群绝伦,名满江湖;他指挥的铁血军团,百战百胜,威震中外。这位战神级别的英雄便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有猛虎之称,可他的老婆王氏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女版武松。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后又改号孟诸,生于山东济宁。其老祖宗戚祥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后来在征云南时壮烈了。他的死,为后代换来了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四品武职,负责地方部队的训练)的世袭军职。
“戚家将”传到第六代时,出了个牛人,他叫戚景通,武勇不凡,熟读兵书,屡立战功,且为官清廉,由于他表现优异,被朝廷封为大明高科技特种部队、以枪炮为武器的“神机营”的副将。
话说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初一,戚景通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因为他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宝宝刚出娘胎时,是半夜,万点繁星;全家忙活完了,天也亮了,旭日初升,朝霞辉映,光彩缤纷。戚景通看着眼前这一美景,心潮澎湃,他和老婆说:“咱儿子,就起名继光吧。”
别看戚景通是那么厉害的武将,可他工资低得可怜(明朝官员普遍如此),而他还偏偏为官清廉,别人给他行贿他都给踢出去,这就导致老戚家清贫如洗,成了悲催的屌丝阶层。
在戚景通的培育和影响下,戚继光自幼豪放,壮志凌云,智商极高。小光同学有两大爱好,一是打仗游戏(比如用泥土石头摆阵),二是博览群书,这使得他小小年纪便成为一个铁杆军迷,又精通经史大义。
(二)
十岁那年,戚继光的妈妈去世了,家中经济状况也每况愈下。十七岁那年,戚继光的爸爸戚景通也得了重病,他对儿子谆谆叮嘱,让他精忠报国。不久,戚景通去世,高中生年龄的戚继光继承了老爸的军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他精彩绝伦的军事生涯。
当时的山东比较太平,无仗可打,但戚继光还是挺忙活的,除训兵工作外,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学兵法、学武功、学诗文……
这位少年军官从不敢懈怠,这一日,意气风发的他一激动,挥毫写了一首抒发壮志的诗《韬钤深处》: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在当时,能诗善文的武将是非常罕有的,写得不错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当然,文学玩得再好,也只是戚继光的兴趣爱好,武功和军事才是他的专业。
经过一番勤学苦练,戚继光成为一个傲视群雄的武林高手——马上步下,长拳短打,无一不精;十八般兵刃,样样拿手。
教戚继光习武的老师不少,他爸戚景通算是他的第一个师父,教给他最基本的骑射之类。在日后的军事生涯中,天资聪慧又极为虚心的戚继光汲百家之长,但凡见到武艺不凡的人,就特兴奋地去请教。
戚继光和曾和著名的“百科圣手”唐顺之学过枪法(长枪)。这唐顺之号称“荆川先生”,是个超级神奇的牛人,他不仅诗词一流、文采出众,被誉为“嘉靖三大家之一”,而且还精通天文、地理、数学、音乐和兵法,更兼武艺超群、威震武林。传说曾有倭寇重金聘请刺客暗杀他,结果被正在写书法的他飞出手中的毛笔给秒杀了!
唐老师擅长“变化莫测、神化无穷”的杨家枪,也就是前面咱说过的杨妙真的梨花枪法。戚继光得知后甚为欣喜,虚心请教,很快就得到唐老师的枪法真传。在戚继光的努力下,“杨家枪”又被发扬光大,广为流传,直至今日。
和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的俞大猷其棍法独步天下,连少林僧也甘拜下风,戚继光对此也早有耳闻。俞大猷曾是戚继光的上司,后来他们又成了亲密战友经常并肩作战。戚继光一有机会就向俞大猷学习“俞家棍法”,就这样,戚继光又多了一门绝技。
除了拜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名师外,戚继光还向一些民间高手学习。他吸取江湖各派拳术之精粹,编为三十二式,自成“戚家长拳”,打出来刚柔并济、气势磅礴。据说:“动则摧枯拉朽,静则深不可测。”
戚继光不仅向自己的同胞学习武功,还向外国人学习,他的刀法学自于日本“阴流”剑派鼻祖爱洲移香斋(日本所说的剑道,其实就是武士刀)!
看到这儿,定会有人惊呆,这戚继光不是抗倭英雄吗?怎么倒和敌人学习武功了呢?此中缘由,暂且不表,后面再说。
(三)
话说戚继光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二十岁时,他开始每年按时率领他在登州的兵马北上,去驻守边镇蓟州(今天津蓟县)。这期间他还去北京参加了全国“高考”——武举,正好赶上鞑靼(蒙古)首领俺答汗入侵,应试生戚继光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参加保卫首都的工作。他还两次上书呈献御敌良策,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赏识。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十六岁的戚继光升官了,任都指挥佥事(正三品),一口气管着三个营二十四个卫所,任务是防御从海上来山东作案的倭寇。
有很多人认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当领导的太年轻了,就会被一些倚老卖老的部下瞧不起,二十六岁的戚继光也遭遇了这种状况。
当时山东防务太烂了,内部空虚,武备松弛,军纪涣散,一些被用来抗倭的军官和士兵,要么吊儿郎当,要么迷迷糊糊,瞎胡闹起来比谁都行,见了倭寇就集体吓尿。
如此军队,还打个屁仗?!戚继光大怒,先把自己的舅舅给办了。那位要问了,整治军队就整治军队呗,他为啥要办舅舅呢?告诉您吧,戚继光的舅舅就是这支部队里的军官,他仗着自己的身份公然抗命。
戚继光执法如山,不徇私情,以处分舅舅立威,其他部下全老实了。
私下里,戚继光以外甥的身份给舅舅道歉,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戚舅舅觉悟不错,表示从今以后一定在外甥将军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进取,再不犯浑。
经过一番整顿,原本软柿子一样的山东海防被戚继光搞得坚如磐石。
没多久,戚继光的名气传到了一位名将的耳朵里,此君便是文人出身的抗倭牛人、时任浙江总督的胡宗宪。老胡觉得小戚是个人才,便举荐他到浙江工作,这浙江可是倭患最严重的地方!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十八岁的戚继光升为参将(大军区副司令),从山东调到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第二年,戚继光第一次和倭寇交上了火,可这第一次战斗,却让戚继光内心拔凉……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一拨八百人的倭寇流窜到浙江宁波北面的龙山作案,戚继光欣喜若狂,亲率万余人马欲全歼敌人。可他万没想到,手下这一万多明军刚遭遇那八百倭寇,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体掉头,随即仓皇逃跑,真个是赛过兔子、不让羚羊!
八百倭寇紧追不舍,万余明军开始边跑边提速!
这神奇的一幕,历史罕见!当时明军的胆量和战斗力,简直和二战期间的意大利军队有的一拼(似乎比意大利军队还强些,因为意军一般不逃,直接投降)!
戚继光无语了,战斗前心中那股喜悦感顿时**然无存!面对此情此景,他决定以自己的武功来力挽狂澜!
但见戚继光一个纵身,飞跃至一块高石之上,紧接着左手取出雀画弓、右手拔出雕翎箭,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飕”地一声,冲在最前的一个倭寇头目当场毙命!
倭寇们正沉浸于追杀“兔子明军”的快感之中,打死也想不到竟会被干掉一个头目!倭寇们很生气,就在他们“哇呀呀”爆叫的时候,戚继光又送了他们一箭,正中倭寇的二头目,二头目两腿一蹬,也挂了!
倭寇们惊慌失措,开始琢磨到底是谁黑的他们。正在这时,戚继光再发神箭,倭寇的三头目被穿透,去阴间找他的两位战友诉苦去了。其余的倭寇终于放下脚步,不敢再追了。
想当年,大唐战神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看今日,大明战神戚继光三箭定龙山。
戚继光连毙仨倭酋,甚是拉风,但是他麾下的明军依旧丢人现眼。当戚继光下令他们进攻倭寇时,他们胡乱打了两下就自动返回了——怕死呀!
如此军队,太坑爹了!从这时起,戚继光下定决心打造一支全新的部队!
(四)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戚继光上书胡宗宪,说:属下我就不信了,这浙江难道就没有**可用?!
胡宗宪的回答是:这个,真没有!要有,我早用了!
当然,胡宗宪最终还是被戚继光的执着所打动,他拨给戚继光一支新兵,让他全面整训。
经过一番苦心培训,戚继光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率领三千新兵和俞大猷一起进攻舟山岑港的倭寇,新兵们交给戚继光的答卷是:不及格!
新兵们在凶猛的倭寇面前,怂了!
戚继光有些伤心,但他并不气馁,他再次上书胡宗宪,请求练兵。胡总督当即批准。这一次,戚继光终于成功了,因为此番他招募的是浙江义乌兵。
义乌,如今是中国最富裕的县级市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而明朝嘉靖年间,它可是一个“**之乡”,而且**们还都是疯狂型的!
话说嘉靖三十七年的某日,戚继光经过义乌,看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武打画面,武打的主角们,不是武林高手,却打得比武林高手震撼多了……
这一真实的功夫大片是这样上演的:
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消息,说义乌发现了银矿,一些外地矿工眼红了,他们聚集了数千人扛着铁锹榔头前往义乌抢夺。
义乌人本就热血豪胆,得知外地人惹到头上,登时火冒三丈,便派出三千名最生猛的代表紧握砍刀钉耙铁锤锄头镐头,投入武力保矿行动。
这场厮斗惊天动地、惨烈无比,虽然参与者都是平民百姓,但义乌人个个启动猛兽模式,打了个尸山血海,人体器官满天飞!
义乌人狂吼疯杀、有进无退,视死如归,前赴后继,最终把外地人赶回老家。战斗结束后,双方总计挂掉(连死带伤)两千五百多人!
义乌人的勇猛善斗,把戚继光惊呆了,也突然给戚继光带来了灵感,他急忙拜见胡宗宪,说:只要让我训练四千义乌兵,倭寇铁定玩完!
在胡宗宪的大力支持下,戚继光开始招兵,义乌的热血男儿们踊跃报名。
戚继光征兵的标准相当苛刻,很多规定也相当奇葩,比如只要智商不太高的、四肢超发达的、憨厚朴实型的,但凡有小聪明的、爱吹牛的、长得有些白嫩的、甚至在城里工作过的,都不要!
招了四千多人后,戚继光开始对他们进行魔鬼式训练。戚继光自己是武功高手,他也要把士兵们变成和他一样的类型。戚继光对新兵们训话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且句句务实:“你武艺高,就能杀了贼,武艺不如他,那贼就杀了你!”
戚继光不仅教授士兵们各种格斗技艺,还以身作则,和士兵们一起刀砍斧剁、摸爬滚打,甚至还亲自攀爬悬崖绝壁,无论严寒冰雪还是酷暑烈日,皆如平常。在当时的操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戚继光一边挥刀舞枪,一边厉声大吼:“这招叫‘仙人指路’!再看这招叫‘太公钓鱼!’下面,跟我一起来!”
为了增加士兵们的武力值,戚继光又给他们配备了强大的装备,不仅有盾牌、长枪、弓弩这种最基本最传统的家伙,还有狼筅和鸟铳这两种“新型科研成果”。
狼筅是兵器界的奇葩,由三米长的大毛竹制成,周边都是尖锐的枝杈,像大扫帚,劈头盖脸招呼上去,恐怖之极,专破倭寇的武士刀。
鸟铳是新式火绳枪(火绳燃烧点火药),乃欧洲人发明,由葡萄牙人传入日本,明朝和倭寇打仗时缴获了几把。虽然大明帝国在当时的地球上综合实力数一数二,但火器比西方还真是不如,好在明朝官员脑子活泛,他们开始仿制火绳枪,鼓捣出来了鸟铳(枪口像鸟嘴而得名)。别看是山寨的,但其威力一点不比老外的原版差,而且还有许多创新,比如有的可以连发,有的近距离能当铁锤砸。
对战争和军事极端敏感的戚继光,自然不会放过这种高科技利器。他说“诸器之中,鸟铳第一”,于是给自己的部队配备了一千多支鸟铳,这在日后的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戚继光治军,一直遵循武艺和纪律并重。一支军队,武力值再高,但纪律涣散不听指挥,也是没用的。所以戚继光在教士兵们习武的同时,还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竭力灌输团队精神,把他们身上原有的那些自由散漫劲儿一扫而空。
有一回戚继光给部队训话,突然天降大雨,如同瓢泼,而战士们依然岿立不动,如雕塑般连续站立了几个小时!明军其他部队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场景,震惊得无法形容。
戚继光的军纪严厉得可怕。临阵撒谎得病的,砍脑袋!临阵扔掉兵器的,砍脑袋!鸟铳手开枪开早的,砍脑袋!临阵退缩的,砍脑袋!强奸妇女的,砍脑袋!
甚至有士兵行军途中憋不住了擅自离队撒尿,也被严惩了——割掉耳朵!所以说,遇到这种情况,甭管大便小便,就只能在裤裆里解决!
戚继光对士兵,不仅有威,也有爱。赏罚严明,是必须的。每次战斗结束,他头件事就是把立功人员的大名报上去,请朝廷奖励。朝廷下发的银子,全给士兵,将领们分文不取。所以说,跟戚将军混,虽然有时候挺吓人,但只要表现好,都能升官发财。
经过戚继光的精心打造,新兵们武力倍增、觉悟狂涨,绝对达到了以一当百的水准。但戚继光还不满意,他又给新兵们传授了一套必杀绝技——鸳鸯阵。
话说这鸳鸯阵乃是古代最经典的阵法之一,它以十二人为一队,队长站排头,后面跟着两名的盾牌手(盾牌面积超大,一个长牌,一个圆牌),他们是掩护全队前进的,可防倭刀和重箭;
跟在盾牌手后面的是两位狼筅手,他们掩护盾牌手,敌兵来时用狼筅猛拍猛戳;
狼筅手后面是四名长枪手,他们掩护狼筅手,遇着敌军,狠狠刺去;
再往后是两名短刀手,掩护长枪手,遇着敌军,快速劈砍;
排在最后的是一个伙夫,负责后勤保障,战斗力一般,但很重要,也很安全。
这一阵型,灵活机动,随时变化,战力无敌,堪称完美。后来戚继光又给鸳鸯阵配上了鸟铳手、弓弩手和火箭手,使其威力更强。
一支可与“岳家军”媲美的伟大军队——“戚家军”光荣诞生。带着这支无敌军队,戚继光再次走向抗倭前线。倭寇的噩梦降临了!
(五)
嘉靖四十年(1561年),一万多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沿海的台州、温州等地,戚继光顿时豪情喷发,但见他持枪挎刀、背弓携箭、全副武装,率数千斗志昂扬的“戚家军”战士杀向侵略者。
戚继光先在龙山给倭寇来了招“雷霆暴击”,再追到雁门岭(温州西面)给倭寇来了招“风卷残云”。“戚家军”战士们初临战阵,便显示出异乎寻常的神勇,他们迅捷又猛烈、灵活又狂野;他们的战术变幻莫测,他们的爆发力俨如超人!
倭寇被“戚家军”打得尸横遍野,但他们死不悔改,又去猛攻台州。戚继光率军火速来到台州城下,先以火器齐射,再和战士们一齐冲阵。
戚继光大枪一扫,电光迸射,一名倭寇大头目刚做出举刀劈砍之姿,戚继光的枪尖便将其扎了个透心凉!
戚继光麾下的义乌猛士朱珏也是表现惊人,此人本就一身是胆勇猛异常,再加上平日跟随戚继光苦练了武功,武力值更加了得。战斗中,朱珏横冲敌阵,一口气干掉八个倭寇!
戚继光“手歼其魁”,朱珏“连刃八贼”,倭寇的喽啰们受到严重惊吓,但他们极端狡猾,纷纷把抢劫来的金银珠宝扔了一地。他们认为:只要是人,肯定是见钱眼开的。只要“戚家军”低头捡钱,他们就可以趁机杀个回马枪!
然而倭寇们想错了,他们面前的这支军队,是一支不世出的钢铁劲旅,别说这些金银财宝了,哪怕把全世界的值钱玩意都扔到他们面前,他们也视之如粪土!
“戚家军”战士们没有一个低头捡钱的,反而冲杀得更加勇猛。倭寇先失望,后绝望,最终被杀了个屁滚尿流,慌忙逃窜。
戚继光打仗的风格是只要遇着倭寇,务必全歼。所以他才不会那么轻易放过这帮“逃犯”呢,他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瓜陵江,这帮倭寇走投无路,被灭了个一干二净。
浙江的倭寇甚是嚣张。戚继光刚灭了一拨,又一拨跑来袭击台州。戚继光大喜,心说:这帮不知死的倭奴,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
戚继光于台州上峰岭设下埋伏,令战士们人手一捆松树枝为掩蔽。倭寇头目亲自侦查,看到四处都是苍松,心情大好,遂下令喽啰们放心前进。待到鬼子过去一半时,戚继光大手一挥,只听一声炮响,“戚家军”战士们突然杀出,鸟铳砰砰响,刀枪耀日寒,狼筅呼啸而上,鬼子们魂不附体,死伤无数。
一帮侥幸没死的鬼子们撒腿狂逃,可他们哪晓得戚继光干仗的原则,“戚家军”又一次把他们逼上了绝路,他们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还有不少吓得大脑抽筋、底盘不稳,愣是从山岭上摔死了。
倭寇果然是“精神可嘉”,一拨被灭,另一拨马上前来送死。不久,两千多倭寇驾驶十八艘战船在台州温岭附近登陆,结果又犯到了戚继光的手里。
这戚继光不仅武功是全能型,军事本领也是全能型,就像俞大猷擅长水战但陆战也很牛一样,戚继光陆战无敌,水战也不弱。这拨登陆的倭寇被戚继光暴打了一顿后打算原路逃跑。哪知他们的船都被“戚家军”给烧了,他们只能游泳逃跑,但还是被戚继光的水军堵到,全被歼灭。
不久前,还是明军被倭寇追着跑,如今却是明军追着倭寇跑,而且还追到全歼。戚继光,以他的智慧和勇敢,改变了历史。
台州一役,戚继光九战九捷,先后砍掉倭寇脑袋一千四百二十六颗,烧死淹死倭寇四千多人,旌旗所指,捷报频传。
几乎每次交锋,倭寇的损失都是成百上千,而“戚家军”的损失都是几十或几个,有时甚至无一阵亡,如此伤亡比例,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罕有的。
“戚家军”名扬天下,戚继光也名震四海,赢得了“戚虎”的美誉。
(六)
浙东的倭患终于被平息了,戚继光晋升都指挥使(正二品,类似于大军区司令)。戚继光对义乌男儿在抗倭大战中的表现相当满意,便又招募了两千名义乌兵,使“戚家军”达到了六千人的规模。
“戚虎”太猛了,倭寇在浙江混不下去了,开始流窜到福建作案,福建的明军相当废柴,吓得不敢动弹,导致福建的倭寇越来越多。福建巡抚哭天抹泪地向朝廷求救,朝廷令胡宗宪摆平此事,而老胡则派出了他的杀手锏——戚继光。
福建有三大倭寇巢穴——横屿岛(今福建宁德东北)、牛田(今福建福州东南)和林墩(今福建莆田东)。鬼子们盘踞在这仨据点张牙舞爪不可一世。
只见戚继光双目一瞪、军刀一指,“戚家军”战士们首先冲向了横屿岛。
这横屿岛乃一天然险地,四面环海,和大陆间隔着浅谈,涨潮时汪洋一片,退潮时满是淤泥,倭寇凭借此地,乐得直蹦。不过很快,他们就转喜为悲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戚继光突袭横屿岛,他下令全军战士每人背一捆草,乘退潮时铺在淤泥上匍匐前进。横屿岛的倭寇本以为戚继光会在涨潮时用战船进攻,打死也没想到他们竟用步兵玩起了抢滩登陆战!
激战三小时,“戚家军”斩首三百余级,残敌逃命时又淹死六百多。戚继光入闽首战告捷!
数日后,中秋佳节,戚继光和全军战士们一同赏月。仰望皎皎明月,回想刀光血影,戚继光心潮澎湃,随口吟唱《凯歌》一首。“戚家军”的儿郎们都被将军感染,他们慨当以慷,和将军一起合唱: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
唯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求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好一个“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唱着这首歌,战士们的心情愈发激动,恨不能立即拔刀挺枪、龙腾虎跃,将鬼子们斩尽杀绝!这首歌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军歌。
中秋第二天,戚家军战士们又一次踏上征程,直捣牛田的倭寇大营。倭寇探得情报,决定先下手为强,兴冲冲得跑来劫营。戚继光早有准备,设下埋伏。待到七百多倭寇来到戚营,戚继光一声令下,鸟铳齐射、万箭齐发,劫营的鬼子集体完蛋。“戚家军”乘胜前进 ,端掉了牛田的倭寇巢穴,斩杀倭寇六百多,救出百姓近一千人。福建人民乐坏了,敲锣打鼓,热烈欢迎!
紧接着戚继光再进军第三大倭穴林墩。这拨倭寇甚是狡诈,对戚家军前后夹击,关键时刻,戚继光亲自玩命,刀如疾风枪如电,终于稳住阵脚。一番激战,倭寇扛不住了,被杀九百多,淹死一千多。当地百姓又是欢呼雀跃酒肉慰问。
经三大战役,戚继光重创福建倭寇,班师回浙江休整。不过福建的倭寇可没有灭光,那些顽固分子听说戚继光离开了福建,乐得手舞足蹈、举杯欢庆,跟过节似的,他们幸福地叫道:“哈哈,戚老虎走啦,咱们没啥怕的啦!”
这帮鬼子重新集结,又开始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攻陷兴化府(今福建莆田),霸占平海卫(今属莆田),甚为嚣张。
汝等恶贼死不悔改,那休怪本将无情!戚继光再度出手!
(七)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率“戚家军”战士们二次入闽,和两位亲密战友联手对倭寇发动致命一击!这两位战友都是咱们的老熟人,一个便是和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的福建总兵俞大猷,一个是“大刀”刘铤他老爸、广东总兵刘显。三大高手三剑合璧,戚继光为中路军主攻,奋勇先登,倭寇彻底完蛋,或被斩杀,或被火烧,或被水淹,少有生还。
戚继光因功升为福建总兵,刚换上威武的新行头,这年底又有一万多不知死活的鬼子围攻仙游城(今属福建莆田),戚继光以各个击破的战术连烧带砍,这拨倭寇也完了蛋。次年戚继光再接再厉,先把一拨倭寇追到悬崖摔死,后派军携短兵攀岩,又砍死五百多倭寇。
嘉靖四十四年(1563年),“俞龙戚虎”再次并肩战斗,各拿出平生绝技,在广东南澳岛扫平了和倭寇勾三搭四的海盗头子吴平。至此,东南倭患终于搞定,“戚虎”名垂青史,被后世尊为民族英雄。
话说这戚继光不仅狠揍倭寇,还虚心向倭寇学习。那倭寇个个刀法凌厉,且掌中武士刀由精钢打造,苦心磨制,质量超绝、锋锐无双,劈砍起来刀光炫目,“上下四方尽白,不见其人。”明军的大刀和它们相比,简直成了破铜烂铁。
戚继光对此颇有些郁闷,他曾在兵书中写道:“倭刀长五尺,我军短兵难以接招,长兵器又太迟钝,挨着它就断了,原因是倭刀锋利而双手使用,力道很重。”
在一次和倭寇的作战中,他无意中得到了一本日本古剑道“秘籍”,不由大喜,遂开始引进倭刀,努力学习日本剑道,尤其是日本武功高手爱洲移香斋所创的“阴流剑道”,再糅合进自己的中国武功,终于创制了锋锐无比的“戚家刀”和凌厉狠辣的“辛酉刀法”(辛酉年搞成的,所以以此命名)。
这“戚家刀”共分十二式,灵活多变,刚柔结合。有了这刀法,再加上无敌的鸳鸯阵和戚继光发扬光大的杨家枪,倭寇就死得更快了。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日本绝技以克倭贼,戚继光,真绝世高手也!
尝到戚继光厉害的敌人不只是南方的倭寇,还有北方的蒙古骑兵,“戚老虎”可谓“南北通吃”。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驾崩,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新朝廷给戚继光换了新战场。第二年,蒙古首领俺答汗骚扰山西和蓟州,戚继光奉命北上,镇守蓟州,晋升为右都督(正一品军职)。
蓟州是戚继光年轻时工作过的地方,他对这一片太熟悉了。如今,剿灭了倭寇的他又回到了这里,真是无限感慨。想当年在蓟州工作时,他还是一位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的年轻战将,而如今他已经是一位身经百战名扬天下的沙场老将了。
再次来到蓟州后,戚继光依旧豪情不减,他大力修筑防御工事,建立了拥有强大火器配备的战车营,还搞了一次明朝开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边防实战演习。万历元年(1573年),蒙古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名字很可爱)带着侄子长昂兴高采烈地跑到明朝边境抢劫,结果被戚继光堵住打得抱头鼠窜。三年后,不长记性的长昂又拉着董狐狸的弟弟长秃跑来骚扰,戚继光再出重拳,他们立马下跪,泪流满面不停地磕头,差点把脑袋都磕出血了,一边磕还一边发誓,说再也不敢了,如若再犯不得好死。
从此蒙古骑兵全都老实了,与明朝和平共处。
戚继光镇守蓟州十六年,威震塞北,后来他的继任者也用他的方式搞防御,使得边疆保持了数十年的太平。戚继光因功升为左都督(正一品,高于右都督),加封太子太保和少保(都是一品的荣誉勋位)。
真正的军事英雄,不仅能打败敌人,更能缔造和平。
(八)
在南征百战的沙场上,戚继光那位堪称女版武松的夫人王娘子的表现也是着实不俗。这位夫人乃将门虎女,武艺不凡,通晓军事,若手持兵刃发起飙来,连戚继光也难以招架,史料用一个词来概括她的特点,那就是——“威猛”(原文是“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
昔日台州大战中,大批倭寇进攻台州附近的新河城,那时戚继光正率主力在前线奋战,新河城只有“戚家军”将士的亲属家眷,而王娘子的“女版武松”气质瞬时爆发,她率领一帮女汉子穿上“戚家军”的战袍盔甲手持兵器威风凛凛立于城头!倭寇一看,以为戚家军的精锐主力都在城中,吓得掉头就跑!这戚夫人版的“空城计”甚是绝妙!非大智大勇者才能发挥得如此完美!
戚继光18岁就娶了这个王娘子,多年来王娘子和陪老公转战四方,从不言劳苦。别看脾气不好,但她对老公绝对是深爱的,不仅帮助老公抗击倭寇,还照顾老公的起居,绝对是同甘共苦。戚继光家里并不富裕,王娘子一直勤俭持家,每到烧鱼时,她只吃鱼头和鱼尾,最鲜美的鱼身子肉全留给老公,把个戚继光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大伙感叹这王娘子彪悍生猛的同时,可一定别忘了她这温柔体贴的一面呀!
戚继光是不好色的,但是他依然背着老婆在外面偷偷纳了小妾,原因是王氏婚后肚子一直没动静。那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戚继光也是了老戚家香火着想,才出此下策。结果这事儿被夫人知道了,差点没砍了戚继光。戚继光为防止被砍,偷偷在衣服里穿了铠甲,又跪在老婆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自己的苦衷,这才得到夫人的原谅。不过戚继光后来在外又纳了两个小妾,这下夫人可真不原谅他了,当然,也没砍他,而是直接把戚继光给“休”了——主动离婚,回了娘家!
王娘子离开了戚继光,从此她的故事,就在史料上消失了,她的结局如何,自然也不得而知。虽然她留下的事迹不多,但由于她实在太个性了,所以成了中国古代女子中的超级另类。戚继光南征北战的功勋,离不开她所付出的努力,其实仅凭奋勇抗倭这一点,这位明朝版的“红太狼”就称得上一位值得钦佩和尊重的女英雄!而“惧内”也无损于戚继光的英雄形象,反倒使他显得血肉丰满、可亲可爱。
(九)
从南方海疆到北部边塞,戚继光缔造了一支天下无敌的铁军,他和俞大猷都被誉为当世的顶级名将,号称“俞龙戚虎”。他们虽然都属于大智大勇型的英雄,也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但他们的风格还是很不一样的。《明史》评价俞大猷是老成持重,而戚继光是“飙发电举”,打仗更漂亮,战绩更显赫,名声也超越了俞大猷。但《明史》也说“戚虎”的猛虽然超过了“俞龙”,可是品德和节操却不如“俞龙”。
戚继光的品德和节操哪点出了问题呢?
话说那俞大猷的性格,前面已经说了,耿直刚毅,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乃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可戚继光的身上,有一些“缺陷”,使他的英雄光环稍微暗淡了那么一点点。这倒不是说他“妻管炎”,而是他拍马屁,他拍的是谁呢?大名鼎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是也。
万历皇帝是个小正太,身为皇帝老师和内阁首辅的张居正独揽大权,成为明朝第一改革家和政治家。为了重振明朝武备,张居正慧眼识才,重用戚继光,而戚继光为了能使上司更坚定更长久地支持自己,便投其所好,常给张大人送礼,这些礼品中最著名的有两样,一是绝色美女,一是壮阳的海狗肾,这两样礼物真是“相得益彰”。
戚继光不仅送美女,还送**。某次张居正回老家安葬老爸,戚继光得知后赶紧派出一个连的火枪手(鸟铳手)去给张居正当保镖,张居正觉得这排场有点夸张,不接受吧,又怕伤了戚继光的心,于是只挑选了其中六个火枪手。
就这样,戚继光和张居正建立了极其亲密的上下级关系,戚继光无论有啥新的军事建议和措施,张居正全都大力支持。凡是那些看戚继光不顺眼和那些故意给戚继光使绊子的大臣,都被张居正一脚踢开。
这就是明朝最伟大政治家和最伟大军事家的“将相和”。
人,没有完美的,牛人亦如此,只要他们对这个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他们的私德,不必苛求,况且戚继光的“拍马屁”又不是谋取私利,只是他的政治脑筋比较灵活,懂得官场之道罢了。只有找到一个稳固的“靠山”,戚继光才能在抗倭大业上飞速猛进,才能在军事改革上顺顺当当,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他的“拍马屁”,是为了这个国家和百姓。反观俞大猷,为人耿直,从不逢迎,结果三天两头被黑、被坑,他的很多志向都无法实现,只能抱撼终身。
在张居正的大力支持下,戚继光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在军事上的业绩也愈发显赫,然而当“靠山”坍塌时,也意味着这位名将的辉煌走到了尽头。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一些对张居正不满的大臣乐坏了,他们纷纷蹦出来痛骂张居正,恨不得将其鞭尸,和张居正关系密切的戚继光自然也成为他们打击的对象,这帮人说戚继光是伏在宫外的一只猛兽,只听张居正的话,别人无法控制。第二年,戚继光就被调去广东,当了个闲差。
对于自己的戎马生涯,戚继光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边花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是呀,南征北战了大半辈子,我们的英雄老了,累了,也该歇歇了。
万历十三年(1585年),对官场和人心早已看透的戚继光上书请求退休,获得批准。两年后,他在老家病逝,终年六十岁,死时家无余财,只有书籍数千卷。此时,那位“女版武松”王娘子不知还在世么?如果她也已去世,那么在另一个世界,她和前老公的再聚会是何种情景呢?这就留给大伙胡乱琢磨去吧……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戚继光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著述的两部军事大作《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一直被奉为兵家必读宝典。在戚继光去世数年后的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中,名将李如松用戚继光兵法重创了丰臣秀吉的日军。不久戚继光的兵书被翻译成朝鲜文,传入朝鲜,有趣的是,还被翻译成日文,传入了日本。到了晚清时,曾国藩创建“湘军”,借鉴了不少戚继光兵法中的战术,而曾国藩的敌手太平天国,竟也学习了不少戚继光打仗的法子。
除了所向无敌的军事才华外,戚继光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名将,他的思维和创意,很有穿越味道,绝对称得上“军事科技发明大王”,简直是军事界的爱迪生。
除了咱们前面说过的“鸳鸯阵”、狼筅和戚刀外,他还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三点一线”瞄准射击法、曳石(百姓以绳索绑住石头在青石板拉动,发出巨响吓唬倭寇)、虎蹲炮(轻型火炮)、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三种喷气式火箭和火箭车等(这里说的可不是现代的火箭,而是燃烧的飞箭)。戚继光鼓捣出的“自犯钢轮火”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雷,比欧洲人发明地雷要早三百年。更好玩的是,戚继光还发明了情报专用的“密电码(即“反切码”,相当复杂地编排汉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比现代密码还难破解,堪称世界谍报史上的杰作。
在中国武术界,戚继光也称得上一代宗师,他的拳法、刀法、枪法以及对他对各家各派武功的整理和总结,都对民间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拿太极拳来说,其实和张三丰没啥关系,倒是从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中获取了不少养分,而“杨家枪”能流传至今,戚继光也是功不可没。
文武双全,百战百胜,既影响了中国军事史,又影响了中国武术史,而且还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这一点,能与戚继光媲美的,唯有岳飞。最后咱再絮叨一句。世人皆知,岳飞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但别忘了,和岳飞一样堪称民族英雄的戚继光,曾经有一位了不起的妻子,她,是难得的巾帼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