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86.李闯噩梦 忠烈满门——周遇吉和刘氏(明)

字体:16+-

(一)

崇祯十七年(1644年)乃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这年三月,天底下最兴奋的人便是那闯王李自成,只因他兵不血刃拿下了明朝首都北京,逼死了明朝最后一任国家领导人崇祯皇帝。

然而李闯王兴奋之余却总会回想起一个可怕的敌手——就在两个月前,他的军队在山西宁武关被那个恐怖的敌手杀了个尸积如山、血流漂杵!最终闯军以百倍的兵力奋力群殴(五十万对五六千)方才惨胜!

宁武关和那个恐怖敌手,给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李自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打下宁武关后,他不敢再进军北京了,他郁闷地说:“倘若前面所有的城关都和宁武关一样,那我的部下还能剩几个啊!”

不过令李自成转悲为喜的是,就在他准备撤回去休整时,前方那些城关的守将接连送来了投降文书,乐疯了的李自成马上**,打到北京时又有明朝大臣主动开城迎接,终于把个大明朝给灭了。

可是宁武关那猛人的可怕身影依旧在李自成心中挥之不去,每每想起,心有余悸。他后来常对人说:“其他城镇若再有一个周总兵,我哪能进得了北京城!”

李自成口中所说的周总兵,便是那宁武关的守卫者周遇吉,和前面咱说过的长矛高手曹文诏以及铁鞭高手黄得功并称为明末三大“万人敌”。他不但是一位武力超强的斗士,还娶了一位功夫打女,而且他这位夫人麾下还有一支剽悍的女子特种兵!

(二)

这周遇吉乃一豪爽的东北爷们,辽东锦州卫(今辽宁锦州)人,少年时便勇武异常,力大无比,最爱打猎,没事就跑到深山老林去祸害野兽。后来他觉得当军人比当猎人更能体现他的个人价值,便光荣参军,成为辽东明军的一名战士。

周遇吉上了战场,就跟打了兴奋剂似的,每次战斗,冲在最前的是他,砍人最狠的是他,攻城时冒着炮火和箭雨头一个爬上去的还是他!

刀光剑影,龙血玄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周遇吉义无反顾,终于从一名普通的小卒步步升级为京营的游击将军。所谓京营,是大明皇帝的禁军(直属皇帝、保卫皇帝的军队)主力,这是一支牛气冲天的精锐武装,既负责保卫首都北京,也负责远征狂扁那些闹事的内外敌军。

京营也叫三大营,包括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的主力军——五军营、三千蒙古骑兵担当突击任务的三千营、装备高科技火器的神机营。虽然京营够厉害,但到了明朝晚期,这支武装越混越糟糕,它不学好,堕落了、腐败了。

周遇吉被调到京营当游击将军时,京营的其他将领都特鄙视他,因为这些家伙能当上将军全靠关系,屁本事没有,要么是家里有当大官的老爸或其他亲戚,要么是家里有钱送礼溜须,反正几乎没一个是正儿八经靠自己的本事。

这帮家伙没本事吧,偏偏还仗着家里有钱有势,瞧不起那些出身屌丝的战友。

当周遇吉来到首都京营报到时,这帮官宦子弟全都斜着眼、撇着嘴看他。这周遇吉无钱无势无学历,而且生性质朴憨厚,直爽粗鲁,穿戴老土,初来乍到,啥也不懂,致使这帮宦官子弟更瞧不起他了。

周遇吉知道自己在这帮家伙心中是啥地位,他快人快语,直接和这帮家伙说:“其实你们都是有钱有势的纨绔子弟,只怕以后难以上战场抵挡大敌。你们没事时为什么不锻炼胆气和武力,却这样整天瞎玩白白浪费朝廷的俸禄呢?!”

这帮家伙听了周遇吉的话,非但没一丝悔悟,反而对他更为轻蔑,全都嘲笑他是个二货。

周遇吉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依旧踏踏实实地训练、兴致勃勃地杀敌,他是没啥文化,但他明白一个理儿,人是为自己活着的,而不是为他人。

以后的事实证明,周遇吉用自己的神勇和执着点亮了生命的火,成了名垂青史的英雄,而那些嘲笑他的纨绔子弟,成了衬托他伟大光辉形象的真正二货。

崇祯九年(1636年),已把“后金”升级为“大清”的皇太极兵犯北京,周遇吉的爱国热情“腾”地一下就点燃了,但见他拔刀而起,和八旗铁骑展开数轮血战,敌阵中纵横驰骋,砍杀得极其忘我,

周遇吉激斗“辫子兵”时的**和功夫,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欣赏,朝廷给他连升两阶,授前锋营副将,第二年又把他派到新的战场——去河南对付民变。

遇到普通的明军官兵,那反军基本上都能排山倒海般将他们淹没,而碰着周遇吉,反军也是呈现出排山倒海的状态,只不过这“排山倒海”是向周遇吉投降的。比如在河南淅川(今属河南南阳市)有个叫胡可受的造反头子,周遇吉对他稍一出手,这位老兄就一败涂地,紧接着周遇吉大喝一声:“还不速降,更待何时!”胡可受的反军全体受惊,全体扔下武器。

(三)

崇祯十二年(1640年),怀揣尚方宝剑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奉命对付一个特大号“反贼”,此人便是明末和“闯王”李自成并称的张献忠,这位小脸发黄、绰号“黄虎”的造反达人此时正打算进军湖北房县(今属湖北十堰市),杨嗣昌料定张献忠要偷渡过来,马上派出周遇吉扼守关隘,张献忠得知这么个猛人在前方等着他,还真不敢前进了,只能绕道。

没多久,张献忠被明军挫败,打算逃到竹山和竹溪(都属湖北十堰市),杨嗣昌又把周遇吉给派来扼守要害之处,周遇吉就和门神一样,往那一站,张献忠又不敢前进了,无奈之下张献忠只能率领部队往四川转移。

吓跑了张献忠后,周遇吉先后转战于湖北、安徽和山东,在此期间,有两个很好玩的敌手被他打得很惨,一个是受“三国”影响很大、绰号“曹操”的罗汝才,一个是受“水浒”影响很大、在梁山一带发动起义的李青山。这两位造反达人虽然厉害,但扛不住周遇吉更猛。周遇吉咆哮而上,一阵狂踹,“山寨版的曹操”罗汝才丢盔弃甲,而“山寨版的宋江”(其实宋江本来就是混山寨的)李青山更惨,直接被全歼。

周遇吉成了朝廷眼中的红人,朝廷不断地给他升职加薪,他获得太子少保(正二品)、左都督(正一品)这样的高贵头衔,再也没人敢瞧不起他了。而在各路反军眼里,让他们又恨又怕,对他们来说,周遇吉是双手沾满他们兄弟鲜血的刽子手,他那身万人羡慕的大红袍,是血染的。

在多年的征战中,有一位把温柔和暴力完美结合的女子,对周遇吉影响极大,如果没有她,这周总兵的故事肯定会减色不少。她,就是周遇吉的妻子刘氏。在明帝国那种极端封建保守的社会中,能出现刘娘子这样的女中豪杰,实在不易。

《明史》原文记载,说这位刘娘子“素勇健”,也就是一直以来,都很猛!她是否和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以及戚继光的夫人王娘子那样出身将门,不得而知,只知道她武艺不凡、胆略过人,多年来和老公南征北战,周遇吉的军功章,绝对也有她的一半。对老公,她无限温柔,照顾有加;对敌人,她勇武异常、从无畏惧!

格杀敌寇时,周遇吉爱用刀砍,而他这位刘娘子,似乎更爱用弓箭,而且箭法甚至了得。更为神奇的是,周遇吉还在多年征战中打造了一支神奇的女子特种兵,归老婆指挥!这支“铿锵玫瑰”军团虽人数不多,只有二十人(一说“数十人”),但个个都是武力值爆棚的女汉子,刀枪骑射,无所不精。在刘娘子的训练和指挥下,她们的战斗力更是直线上升,而且周遇吉还给她们按照副将的待遇发挺高的薪水呢!在周遇吉人生的最后一战中,刘娘子和她的女子特种兵全面发挥,写就了一部真实的、足以震撼千古的悲壮传奇!

周遇吉太难缠,再加上这神勇的娘子,他们的敌手真是愁死了!就在各路反军愁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反军中最有本事的一位带头大哥出现了,他即将成为周遇吉的终极敌手,此人正是“史上最牛快递员”——“闯王”李自成。

(四)

崇祯十五年冬(1642年),誓将崇祯皇帝拉下马的李自成大闹河南、围攻开封,朝廷派山西总兵许定国率军去援助河南,可是这家伙自私自利又贪生怕死,走到山西沁水(今属山西晋城)就不再前进了。朝廷大怒,把他炒了鱿鱼(其实许定国论罪当死,但朝廷实在无人可用,便网开一面,没杀他,让他改任河南总兵。两年后清军打来时他彻底堕落,当了汉奸),改任周遇吉为山西总兵。

周遇吉任务艰巨,就当他即将赴任之时,离北京不远处的天津突然又出现紧急军情——大清王爷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皇太极他哥)率七万清军杀来了!

这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李自成把河南搅和得天昏地暗,皇太极在天津又兴起了风浪。他们都对北京城虎视眈眈。可的大明朝真是混到了破鼓万人捶的地步。

周遇吉刚出道时就和清军干过仗,而且还是“血战”,八旗兵是他的老对手了。此时的周遇吉已率军开拔要去对付李自成,可当他听说清军进犯的紧急军情后,立即率军转向天津。

来到天津后,周遇吉以五百精锐乘夜部署于杨柳青镇(今距天津市中心十六公里),没多久,阿巴泰的部队也来到此地。在此之前,清军在河北、山东等地连战连捷一路凯歌,掠得大量财物,明军官兵无人挡得住,清军得意得很,来到杨柳青镇,见到这儿环境不错、绿树碧水,便开始卸甲的卸甲、弃刀的弃刀、饮马的饮马,用餐的用餐。

自古以来,骄兵必败。看到清军如此放松警惕,周遇吉极为欣喜,亲率骑兵猛冲而来!马蹄震天,杀声动地,猛虎下山,纵横莫当,措手不及的清军被周遇吉杀了个哀嚎不绝,昔日不可一世的阿巴泰失魂落魄,带领残兵败将仓皇逃窜。

这一战,把清军杀出了心理阴影,多年后一些清朝将领还如此叹道——“壬癸入关之役,往来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惟见此一战耳。”

痛扁了八旗兵后,周遇吉人不卸甲马不离鞍,继续前往山西任职。到任后,周遇吉被山西军队的状况给惊着了。那个前总兵许定国果然是个败家玩意,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山西的明军充斥着老弱病残,那些精壮兵士也懒散颓废,专业技能早荒废了,还有部分盔甲武器锈的锈、烂的烂,整个军中一塌糊涂。

如此军队,还打个屁仗?!别说对付李自成了,就算一般的毛贼,也打不过啊!周遇吉的斗志又开始熊熊燃烧,他一声令下,对全军全面整顿:老弱病残全部淘汰,甲胄武器全部修缮,全体将士天天训练,号令严明,赏罚必信。

要么说这强将手下无弱兵呢,想当年许定国那厮当总兵时,山西的明军那就是“将熊熊一窝”,而周遇吉的到来,使得这支衰兵弱旅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为人见人叹的精锐武装。

就在周遇吉整顿军队的时候,李自成在西边儿越打越爽,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陕西全境都成了闯王的天下,踌躇满志的李自成开始从西安直扑北京。从地图上看,李自成要干掉崇祯,算是东征,他已包圆了陕西,只要再把山西顺利吃掉,就能兵临北京城下。

能不能挡住李闯王,朝廷把希望寄托在周遇吉的身上。

李自成要从陕西蹦跶到山西,这两“西”之间有一道天然屏障,那就是经常咆哮的黄河。周遇吉得知李自成要打来的消息后,立即分兵扼守黄河上游,把下游交给山西巡抚蔡懋德守卫,同时上奏朝廷,请求增援。朝廷收到消息后立马派出副将熊通率两千人前往协助周遇吉。

周遇吉要防守的地区有一千多里,而朝廷只给了两千人,就算再加上山西原有的明军,也是远远不够。唉,没办法,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捉襟见肘,又要对付皇太极又要对付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反军,能拿出两千人就算不错了。

两千就两千吧,总比没有的强!周遇吉这样安慰自己。然而他哪里想到,那两千人马的总指挥熊通副将,不是个好孩子。

(五)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周遇吉让熊通防守黄河,自己直奔代州(今属山西沂州)构建防线。就在此时,平阳(今山西临汾)守将陈志尚被李自成吓尿了,忙派使者欢天喜地地迎接闯王大军,同时又和熊通说:“凭咱们这点兵,和闯王打,那就是活腻味了。不如你也和我一起投降了吧?!”

熊通觉得老陈说得很有道理,便毅然决然地也选择了投降。老陈又和熊通说:“你如果能把周遇吉也给忽悠投降了,绝对是大功一件,闯王绝对看重咱们!”

熊通觉得老陈这番话也很有道理,便跑到代州见面周遇吉,说什么和闯王打无异于找死啦、投奔闯王肯定吃香喝辣升官发财啦、明朝老朱家已经完蛋不值得咱们为他陪葬啦……

熊通真的太不了解周遇吉的秉性了,周遇吉还没等熊通说完,火就上来了,只见他怒目横眉喝道:“我受国家大恩,怎能跟你一起叛逆?!你统兵两千,不能杀贼,反做说客!”说完老周抽出佩刀,一道血光,熊通的脑袋就咕噜噜滚落下来,接着周遇吉把其首级传送京师。

坏孩子被砍死了,但形势对明军还是相当不利。二月七日,李自成攻陷太原,陕西巡抚蔡懋德自缢殉国,紧接着李自成包围了代州城。

周遇吉在代州与闯军展开血拼,依仗代州城的坚固防御和自己超强的玩命功夫,或在城头以弓弩滚木礌石痛击,或暗地里出城突袭,连续几日杀敌无数,把个李自成气得暴跳如雷。

虽然周遇吉够猛,但扛不住粮尽援绝,最终周遇吉只得抛弃代州孤城,选择其他地方继续玩命死守。

在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夜晚,周遇吉率军突围,经过一番猛烈激斗,砍杀大量闯军后终于突围成功,来到了宁武关。

宁武关在山西中部,乃大明重镇,战略地位超级重要,和偏头关、雁门关合称山西三大雄关。这一雄关本就牛气哄哄,而周遇吉的到来,使得它更加伟大,也书写了它最悲壮震撼的一段历史……

周遇吉在宁武关的守军约有五六千人,而李自成的大军足有五十万。这“一比一百”的巨大悬殊差距谁看了都会提心吊胆,可周遇吉偏偏要以卵击石,他永远都是这么“一根筋”。

宁武关之战打响了。周遇吉厉声大喝,城头火炮齐鸣,轰了个地动山摇,炸了个血肉横飞,闯军死伤惨重。李自成恼羞成怒,派人往城头喊话“如五日内再不投降必定屠城!”周遇吉权当没听见,回应李自成的,依旧是明军的炮弹!

“遇吉四面发大炮,杀贼万人……”然而弹药终究是有限的,轰那么几天,很快就要耗尽了。李自成也是百折不挠志在必得,围攻得愈发凶猛,不就损失了一万人嘛,只占闯军的五十分之一而已!以一万具尸体换取明军火药库空了,值!

周遇吉胆大包天,但不是所有明军将士都像他那么神勇,有些人劝说周遇吉,这样耗下去肯定完蛋,不如先用好话忽悠闯军,比如说愿意投降之类。周遇吉勃然大怒,喝道:“你们这帮家伙太怯懦了!如今可以获胜,全军都是忠义!如支撑不住,就把我绑起来交给贼寇!”

周遇吉继续坚持,但他也知道,光靠胆大和勇猛是不够的,得用些计谋才是。

这一日,宁武关紧闭已久的城门突然打开,从城里跑出来一堆老弱病残士兵。闯军见到此情此景,乐坏了。他们被动挨揍那么久,压抑得要死,这下可算捞到主动攻进城内的机会了!

闯军兴奋地冲将而去,老弱病残的明军哪里抵挡得住,纷纷从哪里来逃哪里去了。数千闯军紧追不舍,快速杀入宁武关内!

兴奋过头的闯军打死也想不到,他们被周遇吉给忽悠了。当这帮闯军全部进入城内的那一刻,周遇吉一声令下,城闸门突然落下,那些老弱病残也不知藏到哪里去了,这“愿者上钩”的数千闯军被周遇吉“关门打狗”,尽数全歼!

李自成差点没气死,盛怒之下,他也调来了大炮,对城池使劲招呼——别以为只有你们正规军会打炮,咱造反队伍也会!

闯军的大炮狂轰,效果还挺不错,宁武关的城墙被炸塌了一大片,可周遇吉的抢救本事更强,每次城墙被毁,他都能组织人员快速修复,而且边修复边打。

李自成继续发狠,派出四名骁将狂冲,结果周遇吉发大招,四位闯军**全被打残。

看着眼前这根难啃的骨头,李自成绝望了,他自打扯旗造反以来,什么样的风风雨雨没见过?什么样的猛人没打过?可这一回,他被周遇吉给治住了。

“唉,看来拿下宁武关是没希望了!罢罢罢!咱们还是撤军吧!”李自成对部下发出这样悲观的感叹。

李自成的脑子多少是有些混乱了,可他的一些手下脑子还比较清醒,其中一位说:“老大啊,我们的部队比他们一百倍呢!只要十个打一个,轮番进攻,还能打不赢?!”

其实这人出的这个主意也不算什么奇谋妙计,无非是以数量优势玩命地消耗,以多欺少,人海战术罢了。

李自成听从了这个看似不咋样但确实很有效的战术,下令大军铺天盖地前赴后继地扑向宁武关,滚滚人潮,山呼海啸,那场面可以参见好莱坞战争大片。

前队战死了,后队紧跟上,一百人挂了,五百人继续……闯军踏着战友们的尸骨疯冲狂杀,十个打一个。

明军终于耗不下去了,他们全体战死,宁武关陷落。

手下将士们都没了,但周遇吉还在,他要拼尽最后一丝力量。

周遇吉全面爆发,他像是一头受了刺激的狮子,咆哮着冲向闯军。

闯军涌入城内,周遇吉单人匹马展开巷战,刀劈马踏,瞬间手刃数名闯军。

闯军继续玩他们的人海战术,近距离的刀枪齐下、远距离的乱箭齐发,百十把刀、百十条枪、百十支箭,只围殴一个人!

周遇吉的坐骑撑不住了,四蹄一软,跌倒于地,周遇吉一个翻滚,又蹦了起来,开始徒步血战。要知道,这位老兄的功夫,是全能的,马上步下,都玩得转。

只见他双目喷火,单刀狂舞,“徒步跳**,手格杀数十人……”

这头狮子在把数十名闯军变成一堆尸首后,终因伤重和力竭而趴下了,他已经被乱箭射成了刺猬,正所谓“身被矢如猬”,浑身血污,但他竟然还没死,嘴里还不停地怒骂着闯军。

终于逮住这个难缠的敌手了,李自成的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他一声令下,闯军把周遇吉钓上高杆,然后对着他继续放箭,而周遇吉继续怒骂反军,直到被活活射死。即便如此,闯军还不解恨,他们又把周遇吉的尸体放下来,剁碎了!这一年,周遇吉四十四岁。

(六)

周遇吉和全体守城将士都死了,但宁武关内还有人在继续抵抗,他们是城中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士大夫,他们被周遇吉的忠义精神给感染了,纷纷展开巷战,和闯军玩命到底,杀死闯军不计其数。

李自成的兵马在这小小的宁武关,已经被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在这些和闯军玩命的战士中,还有一些裙钗之影,她们便是前面咱提到过的,以周遇吉妻子刘娘子为首的数十名女战士!这些气冲霄汉的姐妹们据守在官署,登上屋顶,对闯军不断张弓射箭!刘娘子和她的好姐妹们个个都是百发百中的狙击手,每一箭,都能射死一个敌兵!注意,不仅仅是射中,而且直接一击毙命!

闯军的将士们又被吓着了!本来周遇吉的神勇玩命功已经给他们造成了心理阴影,当周遇吉死后,他们终于觉得松了一口气,可现在又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帮玩命功同样超强的小女子,他们再次感到了恐怖,甚至不敢靠近!正如《明史》原文所载“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

虽然刘娘子很厉害,她的女子军团很厉害,但箭,总有用完的时候,而闯军,也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放火了!

对刘娘子来说,她最爱的人已经惨死,她也发誓绝不生还。往大了说,她要继承老公遗志,精忠报国;往小了说,她要为老公报仇雪恨,最终再追随老公而去。最终,刘娘子和她的女子军团全被活活烧死!在另一个世界,她和周遇吉再度相聚了。

一对英雄的夫妻,一段悲壮的历史,一部不朽的传奇……

夫妻双双血战而死,壮烈殉国,在著名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过这一幕,即金庸笔下的郭靖和黄蓉。郭靖黄蓉死守襄阳时殒命沙场,何等悲壮!只不过郭靖夫妇属于文学虚构,而周遇吉夫妇,存在于真实的历史。

宁武关终究还是被李自成拿下了,但这个胜利是典型的惨胜。李自成对部下说:“宁武关虽然攻破,但我将士死伤太多。从这到京城,还要经过大同、阳和、宣府、居庸,都有明朝的重兵防守。倘若它们都像宁武关这样,那我的部下还能剩多少啊?!不如返回陕西先休息再计划以后的行动吧。”

就在李自成郁闷地打算返回根据地的时候,大同总兵姜镶送来了投降文书,李自成大喜过望。当他宴请姜镶的使者的时候,宣府总兵王承胤也派人送来了降表,李自成更是乐不可支,他决定**。

闯军经大同、宣府到达居庸关,居庸关总兵唐通也屁颠屁颠地打开城门热烈欢迎, 李自成顺利进入北京,崇祯皇帝登上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就此灭亡。

李自成赢了,可周遇吉和宁武关的影子总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让他每每想起皆心有余悸,他常对人说:“若其他关口再有一个周总兵,我怎能到达北京呢?!”

不久,朱家子孙建立的南明朝廷给周遇吉追谥号“忠武”,立祠祭祀。

周遇吉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这四个字的含义。后世许多戏曲如京剧、昆曲、豫剧和京韵大鼓等,都以周遇吉和宁武关为题材,以艺术形式对这位英雄进行全新包装。舞台上《对刀步战》和《别母乱箭》两幕精彩大戏,再现了昔日英雄神勇和悲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