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皇宫休息的吉萨,听到外面响声震天,急忙从**起来,问道:“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了?”
太监正准备去打探,这时就见烛海、甘龙、泗滨三个人匆匆的跑来,烛海说道:“陛下不好了,魏军进攻我们来了。”
“什么!”
吉萨急忙起来说道:“我们已经派了萨得舟去跟他们交涉,他们为什么还要进攻我们。而且他们不是在越浑关吗。怎么会这么快就打到王都来了?”
“这个臣也不知道,反正他们就是来了。”烛海说道。
“那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吉萨问道。
“魏军已经全部冲进城来了,而且他们的弓箭好厉害,比我们士兵使用的弓箭射程远了一倍,我们士兵无法靠近他们作战,又不能对他们进行远距离攻击,伤亡的大半,眼看就要抵不住了。”
“皇上!”
就在这个时候,负责守卫皇宫的御林军大将军哲萨,从外面匆匆的跑进来说道:“陛下,魏军已经打到皇宫门口了,您赶快逃往,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吉萨听后大惊失色,他没想到自己才坐上皇位没有几天,就要变成亡国之君,心里非常不甘心。
但他也明白,这个时候就算再不甘心也得接受这个事实,要不然落到魏军手里,即便不被杀,也会受尽羞辱。
“马上走后门出去,然后想办法离开王都到别的城池去,把东岱国所有的军队全都召集起来夺回王都。”吉萨说道。
“是。”
烛海、甘龙、泗滨、哲萨他们保着吉萨来到皇宫后面,刚要开门出去,就听宫墙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喊声,哲萨听了一下,说道:“不好,他们是魏军,陛下快走。”
几个人迅速的离开了后院,就在他们刚刚离开没有两秒钟,皇宫后院的大门被人一脚踹开,数百个手持弓箭的魏军士兵从外面闯了进来,开始沿着后院往前面搜索,凡是见到人就抓起来。
吉萨他们冲冲的来到皇宫左侧门,结果左侧门这边也被魏军给占领了。
随即,他们又赶到了右侧门,右侧门也同样被魏军给控制了。
“陛下,整个皇宫都已经被魏军占领了,我们逃不出去了怎么办?”甘龙说道。
吉萨脸色苍白如纸,快速的想了一下,说道:“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唯有主动去向魏军请降,让他们相信,我们已经被他们打服了。然后再找机会逃走去,重新集结兵力夺回王都。”
烛海、甘龙、泗滨想了一下,觉得现在也没有其他更好的主意,也只有用这个办法试试,随即全都点头赞同了,然后一起跟着吉萨去向魏军投诚。
带兵冲入皇宫的将领,正是王猛,他是受了楚昱之命来抓吉萨的。
金殿里面,王猛正对手下的士兵说道:“给我仔细的搜,一个地方也不许放过,一定要把吉萨找出来。”
“遵命。”
这些士兵刚要离开,这时他手下的一名将领走了进来说道:“启禀将军,东岱国新皇吉萨,率领他手下的四员将领烛海、甘龙、泗滨、哲萨,前来投降。”
王猛听完之后笑着说道:“我正要派兵找他了,他倒自己送上门来了。去把他带进来。”
那名将领出去把吉萨他们带了进来,王猛上下打量了一下他们,问道:“你们谁是东岱国的新皇击萨?”
吉萨主动站出来说道:“回禀将军,在下便是吉萨。”
王猛再次打量了他一番,的确身上有一股和别人不一样的气质,知道他应该没有说谎。
“听我手下的士兵说,你们是来主动投降的?”
“是的。”
吉萨非常坦然的说道:“东岱国的气数已经尽了,如果我们继续抵抗下去,只会是死路一条。所以还不如主动投降,能够保全一条性命。”
王猛笑道:“你倒是挺看得开的嘛。
吉萨说道:“其实也没什么看得开和看不开的,事情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看得开得走下去,看不开也得从这里过。
因此,还不如看开一点,这样能够活的更加踏实。”
王猛原以为吉萨被抓走之后会非常不甘心,没想到居然想得这么开,微微的点了点头,随后对身边的一个士兵说道:“你赶快去见特使大人,就说我们已经抓到东岱国的皇帝吉萨,请他赶快到皇宫来。”
“是。”
士兵离开之后找到了楚昱,把情况对他说了一下,楚昱听到这么容易就抓到吉萨了,非常高兴,立刻带着身边的人到了皇宫。
“特使大人。”
王猛对楚昱行完礼之后,让人把吉萨他们带了过来,王猛对他们介绍道:“这位就是我大魏皇帝为派来的特使楚昱。”
“原来您就是楚昱大人,久仰久仰。”吉萨赶忙抱拳向楚昱行礼道。
因为之前吉萨跟二皇子联合的时候,还派人上门去刺杀过自己,所以楚昱并没有对他知道自己而感到吃惊,
楚昱微微的笑了笑说道:“我也早就想要见一见你了,只是我万万也没有想到,我们会是在这种场合见面。”
吉萨尴尬的笑了笑,什么话也没有说,因为他现在是败军之皇,根本没有资格在楚昱面前多说话。
“陛下还记得派人去刺杀我的事情吗?”楚昱直截了当的问道。
吉萨现在就怕楚昱问他这个问题,因为他担心这个问题会激怒楚昱,直接把他们杀了。
但现在这个问题楚昱已经问出来了,他就算想逃避也逃避不了,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大人误会了。其实并非是小人要杀大人,而是当时的二皇子因为您破坏了他刺杀太子的事,致使他夺取太子之位的计划落空,他咽不下这口气,但是又担心自己派兵动手被查出来,所以才想借小人之手来杀大人。”
“那这么说我是错怪你了?”楚昱冷笑了一声说道。
“也不存在大人错怪的说法。”
吉萨赶忙解释道:“我帮着二皇子去杀大人,这件事本身就有错,大人怎么怪罪都是有理的。
大人如果要问罪吉萨,吉萨绝不推脱,只希望大人能够放过我这几名将军,他们对这件事情一概不知。”
烛海、甘龙、泗滨、哲萨感动不已,说道:“陛下,臣等愿意跟着你一起赴死。”
吉萨转身看着他们,大义凛然的说道:“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事情是我做的,跟你们没关系,你们用不着跟着我一起承担这个罪责。
我只希望,我死以后,你们能够好好的活下去,千万不要做任何傻事。”
“皇上……”
烛海、甘龙、泗滨、哲萨四个人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吉萨也同样泪流满面,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
楚昱看到吉萨到了这个时候还在收买人心,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如果要是留着他,将来肯定还会出事情。
所以,心理已经开始在盘算要怎么把他不露痕迹的除掉。
当然,现在还不能动手,因为东岱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被占领,还需要用到他来帮着去收服那些地方。
“陛下,这是干什么?”
楚昱换上了一副和蔼的表情,说道:“我也只不过就是问问而已,并没有要怪罪你的意思。再说现在二皇子已经受诛,当时负责执行去刺杀我的萨云他们也已经被杀。
现在陛下又亲自承认了错误,那这件事情就过去了,我是不会再为了这件事情找陛下麻烦的。”
吉萨刚才说那番话的目的,其实也是以退为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
看到楚昱真的饶了他,还以为是自己的策略成功了,心中暗喜不已。
吉萨双手抱拳躬身行礼道:“多谢大人宽宏大量,以后大人如有什么吩咐,我一定效犬马之力。”
“陛下不用多礼。”
楚昱伸出双手把他扶了起来,然后说道:“东岱国和魏国原本可以成为和睦兄弟的,但很可惜你们的前一个皇帝野心太大,总想着要占领魏国,不仅派人到我们魏国去做颠覆的事情,而且还直接发兵攻打我们的边关城池,这惹怒了我们皇上,才兵前来攻打你们。
现在,既然陛下已经接位,并且愿意跟魏国休好,那后面我们就不再攻打你们其他的地方。
不过,为了避免发生误会,你给下面各个地方的将领和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看到魏军的时候不要攻击。否则,万一我手下的那些将士,看到有人攻击他们,做出了反击,再伤了你们的人就不好了。”
吉萨没有意识到这是楚昱的一个计策,还以为楚昱是真的不想再攻打他们了,连忙说道:“特使大人想得周到,我现在就去写,然后派人给各个地方府衙和驻军送去,这样以后他们再看到魏军的时候,就不会主动攻击了。”
“那就好,那就好。”
随后楚昱赶紧让人给他准备了纸笔,吉萨提笔“刷刷刷”把圣旨写好,然后又把放玉玺的地方告诉了楚昱,楚昱派人去把玉玺拿来在圣旨上面盖了大印。
楚昱拿着圣旨仔细的看了一下,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让人把吉萨他们带下去休息,并嘱咐士兵一定要好好的“伺候”吉萨,绝不能怠慢了他。
士兵们带着吉萨离开了,楚昱立刻仿照吉萨的笔记,连写了五十七道让各个地方驻军投降的圣旨,盖上玉玺印之后,派人送往各地方驻军将领和衙门官员那里,让他们在接到圣旨之后,立刻放下兵器投降。
圣旨送出去的第二天,离王都最近的汲渭、诺鸪、卫煌、中桑、夫常五个城池的守将和官员率先带兵投降。
随后,楚昱接见了这五个城池的将领和官员,许诺他们只要他们忠于大魏国,大魏绝对不会亏待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加官进爵。
那些官员和将领得到了楚昱的许诺,非常高兴,立刻献计献策,并愿意去帮着说服其他地方的将领和官员一起归顺。
楚昱听后大喜,因为他知道,即便有圣旨让下面那些将领和官员投降,也绝对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照旨执行,肯定会有人抵死反抗,如果要是派兵围剿,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也会使被受到攻击城池的百姓憎恨。
因此,如果能够得到这些人去劝说,很可能就会避免交战的事情发生。
果然,就在这些将领表态之后,楚昱收到了有十二个城池的守军不肯投降的事情,楚昱随即把这些已经归顺的将领派了出去。
一晃又过去了三天,东岱国其他地方的驻军和官员有百分之九十都投降了,只有百分之十的将领和官员,宁死不详。
“报!”
一名士兵从外面进来,双手抱拳,冲着楚昱说道:“启禀特使大人,前去劝说那些将领投降的五位归顺将领,全部被杀了,首级全都悬挂在那些城池之上,以示警告。”
楚昱听完之后表现得很平静,因为这个结果其实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他依然还把投降的五位将领派去,其实也是他想借那些不肯归降将领的手,把他们杀了。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那是因为这些将领都是东岱国人,眼下看到魏军势大,他们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才投降。
可一旦将来大魏的军队撤走了,他们很可能会起来造反,再次构成对魏国的威胁。
最好的办法还是将他们解决掉,然后换上能够受魏国控制,但是又没有什么谋略和信心的人来接任,这样才能长久的控制这片土地。
但这些人才刚刚投降,由他来解决有些不太合适,传出去会让已经投降的那些将领产生反感,甚至起来闹事。
所以,由那些不肯归降的将领来杀是最合适的。这样不仅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还能激发已经投降那些将领的同仇敌忾。
果然,在听到劝降的五位将领被那些不肯归降的将军杀了之后,已经归降的那些将军,纷纷主动请缨,愿意率军去剿灭那些不肯归降的地方。
楚昱看到这些将领如此踊跃,非常高兴,立刻派了他们前去攻打这些不肯投降的的地方。
就在楚昱利用东泰国军队自相残杀,消耗他们军力的时候,东岱国第一批派到魏国去商谈休战的使节队,终于到了京城。
满萨见了魏国的礼部尚书,把来意对他说了,并希望立刻得到魏国皇帝的接见。
对于这件事情,礼部尚书不敢擅自做主,立刻拿着国书进宫见皇上。
皇上看过国书之后,略微想了一下,决定见一见东岱国的使者,看看他们能够提出什么条件,如果条件合适,他准备答应下来。
因为现在魏国周边的其他几个国家,全都在边界驻扎了大量的军队,大有要向魏国进攻的趋势,因此皇上也准备快一点结束东岱国的战事,把军队调回来应对其他几个国家。
礼部尚书正要去把满萨带来,这时就听外面有太监高声说道:“太子到。”
皇上抬头往门口一看,只见太子从门外走进来,快速的到了他的龙书案前,躬身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
“谢父皇。”
太子站起身之后,皇上问道:“你来找朕有什么事吗?”
太子笑着说道:“儿臣是来告诉父皇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太子从袖筒里把楚昱写的报捷奏章拿出来,双手呈递给皇上,皇上接过去打开仔细看了一下,也激动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放声大笑道:“好,好,太好了。”
说完他看了一下礼部尚书,说道:“不用去带东岱国的使节了,朕不会跟他们休战的。”
“皇上,现在魏国周边的那些国家全都屯兵边关,随时准备跟我们开战,如果我们不能尽早结束跟东岱国的战争,到时候我们必然会腹背受敌,这对我们实在不利。
所以依臣之见,陛下还是见见东岱国的使者,只要他们提的休战条件合适,陛下还是可以答应,然后把兵力抽调回来应对其他国家在边界上的挑衅。”
这次满萨来魏国京城,也给礼部尚书带了贵重礼物,所以礼部尚书才会这么卖力的替他们说话。
“就算不讲和,这场战争也马上就要结束了。”
皇上把手中的奏折往桌子上一放,满脸笑意的说道:“楚昱现在已经率兵攻占了他们的王都。
他们的新皇帝吉萨,以及他身边的那些重臣全都已经被俘,现在楚昱正在想办法收服那些还没有被占领的地方,慢则这一个月,少则十天,整个东岱国就都在我大魏的掌控之中了。
既然现在整个东岱国都要被我们给控制了,我们还有必要去跟他们休战讲和吗?”
听到这个消息,礼部尚书瞬间愣了,因为从楚昱他们率兵出征,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居然就已经打到了东岱戴国的国都,这速度也太快了。
“想不到楚侯爷的诗词冠绝天下,这领兵打仗的本领也是无人能敌啊。”礼部尚书感叹的说道。
皇上听后大笑了起来,说道:“自古明君才出贤臣,盛世出良将,现在我大魏出了楚昱这个能文能武的旷世奇才,这预示着我大魏的未来定会成为让万邦来朝的盛世之国。”
“父皇说的极是。”
太子说道:“楚昱这次把东岱国给灭了,不仅是解决了我们东面边境的隐患,同时也可震慑周围其他的国家,让他们看到大魏的实力,从而不敢轻易在向我们发动进攻。”
“不错。”
皇上说道:“你立刻去派人把这件事情全城宣扬,让所有的百姓都知道。
另外,专门在那些国家使节馆的门口贴一张大捷的告示,让他们好好的受到一下震撼,看看他们还敢不敢向我们发动战争。”
“是,儿臣立刻就去办。”
太子行礼之后,立刻转身出宫去了,皇上看了一下礼部尚书,说道:“你一会儿去告诉那个东岱国的使节,如果他要是能够归顺了大魏,尽心尽力的为我大魏效力,朕一定给他高官厚禄,但如果他要选择替东岱国尽忠,朕也不为难他,一定厚葬于他。”
“臣这就回去,把陛下的话转告给他。”
“去吧。”
礼部尚书转身离开了,皇上又拿着那封捷报反复的看了一阵,越看越觉得高兴,冲着站在外面的太监说道:“立刻去通知文武百官。今天晚上到宫里来赴宴,朕要好好的跟他们庆贺一下。”
“是。”太监应了一声出去了。
太子从宫里出来之后,立刻安排手下沿着大街小巷,鸣锣向百姓宣告魏国军队占领东代国王都,并且马上就要征服其全境的事情。
老百姓听了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振奋,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听到的消息都是东岱国在魏国边境烧杀抢掠老百姓的事情。
而在反击方面,最多也就只是听到魏国军队将东代国军队击退而已,从来没有听说过魏国军队深入东岱国境之内歼灭他们军队的消息。
所以老百姓在这方面对朝廷有莫大的怨气,觉得实在太软弱了,别人都已经打到家门了,都还不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
现在突然听到魏国的军队已经打到了东岱国的王都,并且很快就要占领其全境,彻底的消除这个时常给大魏带来麻烦的隐患,所有的百姓都感到无比的振奋,哪怕就是街边的叫花子,也都觉得自豪。
就在这些士兵沿街宣传的时候,另外一部分士兵在那些使节馆的门前,张贴了一排的大捷告示,然后拿着锣用力的敲了几下,把附近的老百姓聚了过来,让他们看告示。
其实,士兵鸣锣并不是让老百姓来看到告示,而是想要通知使节馆里的人出来看。
果然,使节馆里的人听到外面鸣锣,立刻派了一个人出来打探,打探的人仔细看完告示之后,马上回去把告示上的内容向那些使节作了通报。
“什么魏国的军队已经打到了东岱国的王都,并且很快就要占领其全境!”
听到这个消息。那些使节全都震惊了,立刻派人去核实这个消息,因为他们担心这个消息是魏国故意放出来吓唬他们的。
要知道,他们的国家在距离魏国的边境上,放了几十万的军队,对魏军形成了莫大的压力,连他们的左右元帅都派到前线去坐镇,可见魏国对他们几个国家的武力威慑还是挺担忧的。
所以才故意放出这个假消息,让他们以为大魏的军力很强,不敢轻易的进攻。
然而,他们派出去的人核实回来的情况,和告示上说的一模一样,魏国真的已经打到了东岱国的王都。
那些使节突然意识到,他们之前劝各自国家皇帝派兵攻打魏国边境的建议有些冒失了,必须立刻停止才行,否则要是真的跟魏国开战了,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他们马上又写了一封信,立刻派人送回各自的国家。
另一边,礼部尚书从宫里出来之后,立刻去驿馆见了满萨,把现在东岱国的情况以及皇上劝告的话,如实的跟他说了一下,让他自己选择。
满萨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东岱国居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随后考虑了一下,对礼部尚书说道:“请大人向贵国皇帝转告一声,小人愿意归顺魏国,从今以后当尽心尽力为魏国效力,效忠皇上。”
礼部尚书大喜,马上带着满萨到了皇宫见皇上,满萨当着皇上的面,再次表达愿意归降魏国,并衷心效忠皇上的誓言。
皇上听完之后非常高兴,当即封他为东远候,以后专门负责朝廷官员管理和处理东岱国的事务。
又过了几天,吉萨派来的于满也到了京城,然后立刻去见礼部尚书,把来意对他说了一下。
礼部尚书等他说完之后,笑着说道:“于大人,来的时候就没有听到你们国内出了什么消息吗?”
于满被他的话弄懵了,说道:“尚书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礼部尚书见他是真的不知道,随即把东代国现在的情况对他说了一遍。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于满非常激动的站起来说道:“我离开的时候,魏军只是打到了越浑关,后面还有锁林城挡着,就更不可能打到王都了。”
礼部尚书微微的笑了笑,说道:“你要是不相信的话,可以自己派人去打探一下。另外我还告诉你,比你先一步而来的满萨已经归顺了魏国,陛下已经封其为东远候。”
“什么,满萨归顺了魏国,并且做了魏国的官!”听到这个消息于满吃了一惊。
礼部尚书随后站了起来,看着于满说道:“东岱国马上就要完了,于大人何不也效仿满大人效忠大魏皇帝,我大魏皇帝求贤若渴,一定不会亏待你的,最起码也会让你跟满大人一样,封你为侯爷。”
于满说道:“这件事我还要派人去打听一下,大人请给我几天时间。”
“好,那我就给你几天好好的考虑一下,考虑好了再来找我吧。”
礼部尚书也没有逼他,说完之后便便让人送于满离开了。
于满回到驿站,立刻派了自己身边的亲信赶回东泰国打探消息,同时自己也去找了满萨,跟他做了一次详谈。
过了十天左右,他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告诉了他一个残酷的消息,东岱国王都的确已经被攻破,现在除了还有几个城池没有归顺还在死守之外,在地方已经全部归顺。
原来,就在这段时间,已经归顺的那些将领,率领军队连续攻克了七座不肯归顺的城池,目前只剩下最后五座城池还在坚持,但在重兵包围之下,相信也撑不了多久了。
于满听完报告之后,微微的叹息了一声,把他在东贷国的官印拿起来看了看,然后收了起来,换了一身魏朝长衫,带着身边几个亲信随从到了礼部尚书那里,把自己决定归顺魏国的事情告诉了他。
礼部尚书随即带着进宫见了皇上,皇上马上封他为东宁候,跟满萨一起负责协助朝廷官员管理东代国的事务。
东岱国王都。
楚昱每天都会准时听取前方的战报,但最近三、四天,前方传回来的消息全都是一样的,就是负责攻城的军队损失惨重,没能够把最后剩下的五座城池拿下来,都在请求他的增援。
“围城的军队是守城的军队三四倍,居然都打不下来,看来这五座城池的防御做的相当的到位。”楚昱看着手里的战报说道。
杨森说道:“既然前方攻城不顺,那不如派我们自己的人去。”
“没错我们已经在这个地方连续休整了好久了,也该出去活动活动了。”
王猛站起来说道:“末将愿意率领部下一万士兵,前去把这五座城池收复了,还请特使大人能够批准。”
楚昱也觉得像现在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所以同意了王猛的请求,不过只同意他率兵攻打其中的天浩城,至于剩下的四座城池,则是让杨森和他手下的三员猛将,各自带了两万人马前去攻打,这样可以更加快捷的达到目的。
王猛下去之后立刻把自己手下的一万士兵召集起来,然后带上了四百具万箭齐发,以及两百架强力弹射器和一千颗爆雷破,快马加鞭的离开了王都。
两天之后,他们到达了天昊城,与先期围攻天浩城的军队会合,听取了将领的报告。
当天晚上子时,王猛连续向四城墙上投放了四百多颗爆破雷,炸的城墙上的守军哭爹叫娘,转眼就全部从城墙上撤了下去。
王猛趁着这个机会让士兵爬上了城墙,然后在城墙上用复合弓和迅雷铁弓,把守在城门前的那些士兵全都杀掉,跟着立刻打开了城门。
早已在城外等候的士兵,立刻趁着这个机会纵马冲了进去,随后城里传来了激烈的喊杀声。
战事整整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才结束,城中所有的守军全都被消灭,领军的将领也都被杀掉。
杨森他们那边也一样,在重型火器的加持下,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城池拿了下来。
当然他们所做的只是负责攻破城门,后面负责在城中清剿的,是先前便归顺的那些将领和士兵。
灭了这些顽固的守军之后,王猛、杨森他们立刻带兵回到了王都,把情况对楚昱说了一下。
楚昱听到所有的东岱国城池全都已经被占领,长出了一口气,然后立刻写了一封长信给皇上,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回了京城。
皇上看过他写回的长信之后,立刻召集朝中的大臣商量,派了一批有能力的官员到东岱国,分别担任重要职务,同时给归顺的那些将领加官进爵,然后让他们率兵回归本处,继续驻守。
转眼又过去了十天,东岱国除了国号已经改变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已经完全恢复到战前状态。
尤其朝廷派去了那批官员,他们做事认真,对老百姓爱民如子,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楚昱看到一切都已经步上了正轨,随后按照皇上的命令,让王猛率领十万军队留下,负责保护王都的安全,以及震慑那些原东岱国军队,让他们不敢有谋反之心。
安排好了这一切之后,楚昱和杨森便率领的剩下的军队离开了王都,返回魏国京城。
至于吉萨和他那个前皇帝哥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魏军也没有宣布过他们的下落,这成了一个谜。
多少年之后,每当人们谈起他们下来的时候,也都只是摇头带过。
半个月以后,楚昱、杨森带兵回到了魏国京城,刚到城门口,楚昱就看到太子的马车,随即和杨森从马上下来走了过去。
还没有等他们走到马车前,太子就从马车里出来了,两个人赶紧上前参见。
“文修,杨将军不用多礼。”
“谢太子。”
太子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楚昱,感叹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楚昱笑着说道:“臣整天就是在城中坐着,风吹不到雨淋不着,辛苦的是杨将军、王将军和他们手下的那些士兵。”
杨森听到楚昱把功劳往他们身上推,连忙说道:“太子,特使大人这一路出谋划策,亲自率兵作战。我们才能够这么高效快速的击溃东岱国,他的功劳才是最大的。”
太子看到他们两个互相把功能推给对方,对他们这种谦让的品德非常赞赏,说道:“这次讨伐东代国,你们两个都是大功臣,功劳都是一样的。
父皇已经在文星殿摆好了庆功宴为你们庆功,特地让我代替他来接你们。”
“有劳太子了。”
进城以后,杨森让手下的一名将领先把兵带回军营,然后他和楚昱,跟着太子一起到了皇宫文星殿,一进去就看到殿中放满了数十张桌子,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酒菜,朝廷的那些文武大臣都已经到场,看到他们进来了,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们两个。
皇上此刻坐在文星殿正上方的龙座上,楚昱和杨森快步走到跟前,双手抱拳躬身行礼道:“臣楚昱、杨森参见陛下。”
“两位卿家平身。”
“谢皇上。”
楚昱、杨森起身之后,皇上打量了他们两个一下,点了点头,说道:“两位卿家,这次如此神速的灭了东岱国,大涨了我魏国的军威和国威,震慑了周边那些对我们有企图的国家,此乃大功一件。”
“多谢陛下发债,这是我们身为臣子应该做的。”杨森说道。
皇上说道:“这次你们两个为我大魏立下了如此的不世奇功,朕一定要重重的赏赐你们。”
说完之后,他冲着杨森说道:“杨森,这次你带兵攻打东岱国,累立奇功,朕现在封你为平东候,赏田地一千亩,黄金三万两,御酒一千坛,宅子一座。”
杨森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居然能够被封侯,激动的跪在地上叩头道:“臣杨森叩谢陛下洪恩。臣今后定当更加用心效忠陛下,绝不让陛下失望,如有半句虚言,定不得好死。”
“卿起来吧。”
“谢皇上。”
随后皇上看着楚昱说道:“楚昱,这次我们能够这么容易就击败东岱国,你贡献的那些新式武器功不可没。再者你亲临前线,运筹帷幄,助军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攻克东岱国的王都,生擒了他们的皇上,完成了大魏建国数百年来没有完成过的壮举,居功甚伟。
朕现在封你为岱国公,赐你良田五千亩,黄金十万两,庄园两座。”
“臣谢过陛下。”
楚昱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就是领兵去了一趟东岱国,回来之后就从候爷也变成了国公,这样的晋升速度连他自己都有些不太敢相信。
“臣多谢陛下对臣的厚恩,不过这次能够如此迅速的把东岱国灭掉,除了杨森、王猛两位将军身先士卒外,其他的将领和士兵也都各自尽了力,因此这个功能应该是属于他们的。
臣请陛下收回对臣的赏赐,去奖赏那些将士们吧。”楚昱说道。
皇帝看到楚昱在这个时候还想着那些士兵和其他的将领,并愿意用自己的赏赐去换取给将士们的奖赏,对他的人品更加的欣赏,觉得有他将来在太子身边辅佐,可以放心了。
“楚昱,王猛和其他将领的赏赐朕没有忘记,封赏他们的圣旨在你们回来之前就已经派人送去了。
至于那些士兵,朕也没有忘记他们,给他们每个人准备了五十两银子,五十斤肉,以及十斤御酒。”
“臣代那些士兵谢过陛下。”楚昱行礼道。
随后,皇上让人拿来了给楚昱和杨森制作好的岱国公印和平东候印,两个人先向皇上行礼,然后才恭恭敬敬的接了过去。
皇上看到封赏已经结束,随即笑着说道:“好了,朕已经为您们摆好了庆功宴,你们赶紧入座吧。”
皇上指了一下紧领着龙座位的两张桌子,楚昱、杨森行礼之后走过去坐下。
皇上让太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端起来说道:“这杯酒,朕祝愿大魏的江山永固,百姓兴旺、富庶、平安。”
“陛下圣明。”
众位大臣一起说了这句公式化的口号之后,一起把杯中的酒喝了。
皇上把酒杯放在桌子上,看了一下站在左侧的太监,太监扯着尖鸭似的嗓子喊道:“奏乐、献舞。”
随着,丝竹管乐响起,舞女鱼贯而入进入大殿,翩翩起舞。
庆功宴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