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军大营,萧太后与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兵临潭州城外。
安营扎寨不久,萧太后便派人去往萧垯凛处,预备两路会师,左右合围,进攻潭州城。
中午时分,派去萧垯凛军营的探子策马疾驰回到大营,直奔太后营帐而去。萧太后正与耶律隆绪商议攻城之事,见那探子脸色灰白跌跌撞撞走进营帐,大呼道:“太后,大事不好了!”
萧太后一路所向披靡,此刻正与耶律隆绪聊的意气风发,听闻探子这话,心中大为不悦,喝斥道:“什么事情值得如此慌张,军营之中大呼小叫,扰乱军心,我要你的脑袋!”
那探子两腿一软,便跪倒在地,痛哭起来:“太后饶命,实是惊天噩耗。”
耶律隆绪皱起眉头,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萧将军那里有消息?”
那探子道:“末将前往将军军营,得知萧将军今早出营巡防,叫宋军巨弩给射死了。”
萧太后猛然站起身,两眼发直,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耶律隆绪也是心中猛的一沉,沉声问道:“萧将军?萧垯凛将军?”
那探子道:“正是萧垯凛将军。”
耶律隆绪道:“消息当真?!怎会如此突然?他为什么要一早出去巡防?”
“消息千真万确!萧将军兵临城下,宋军当起缩头乌龟,想是萧将军就轻敌了。”那探子吞吞吐吐道:“再一个,谁也没料到,萧将军巡防时与潭州城相距甚远,竟有神人能一击命中!”
耶律隆绪冷哼道:“只怕是凑巧。萧垯凛若非死在英雄手上,实是令人扼腕!消息可曾封锁?”
那探子道:“萧将军军营已将消息封锁,外人一概不知,他们让我速速来请太后示下。”
萧太后深吸一口气,缓缓坐下,嘴里喃喃道:“萧垯凛,你好大意!好大意!坏了我的大事!”她闭上眼睛,一颗眼泪顺着脸颊滚落,“难道上天不再庇佑我们大辽?难道此次南征真的是个错误?”
耶律隆绪闻言,颇为不悦道:“母后何出此言?萧将军以身殉国,我们大辽就没人了么?您别忘了,乾坤图缋还在咱们手上,至今未曾用过。这才是咱们的杀手锏呐!”
萧太后摇了摇头,道:““大人物”之所以放心把乾坤图缋交还给我们,正是因为其中奥义非常人可掌握。你以为哀家真的信任“大人物”?他与我们合作,并非毫无保留;哀家也是一样,若是一切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谁都不能信任。这个道理,难道陛下不懂么?”
耶律隆绪一怔,脸色微红,道:“孩儿自然明白。”
萧太后颔首道:“此次南征,哀家从未将赌注押在乾坤图缋上。”
隔了半响,耶律隆绪尴尬的问道:“以母后之见,眼下咱们该如何进退?”
萧太后道:“出发前,哀家原本就做了两手准备,要么打,要么和。能赢则打,不赢就和谈。大辽孤军深入已久,消耗巨大,萧垯凛一死,咱们更加陷入被动。眼下只有和谈这一条路可以走。陛下以为如何?”
耶律隆绪这时才明白太后苦心孤诣,远非自己所及。而之前的种种担心,全是多余。于是忙道:“进可攻,退可守。孩儿听从母后安排便是!”
+++
自从宋真宗听从寇准的建议,下决心御驾亲征,从东京汴梁赶往潭州。然而他这一路走的异常缓慢,若不是寇准与陈孤鸿催促,他随时就预备地安营扎寨,驻足不前。
直到萧垯凛死后第四日,真宗才抵达潭州城。彼时满城官兵都已知道皇帝亲临,军心大振,士气高昂。真宗却迟迟不敢渡河,与潭州隔河相望,逡巡不前。
渡口那头久久没有收到皇帝要过河的消息,便派人来问寇准准信。寇准心里明白,真宗这一路磨磨蹭蹭,走走停停,实是胆怯的很。渡河进城这临门一脚,少不得还要他去催促。于是,午饭过后,他便想好了说辞,去找真宗说去。
没曾想他刚走进皇帝营帐,听闻里面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陈孤鸿与他往日几个亲近的大臣都在这里,几人脸上都是满面春风之色,真宗更是龙颜大悦,一团和气。
见寇准进门,真宗迫不及待道:“爱卿来到正好,可知天大的喜事到了!”
寇准诧异道:“什么喜事?”
真宗道:“辽国的那个萧垯凛死了!”
寇准大吃一惊,道:“什么时候的事?他是怎么死的?”
真宗笑道:“四日之前就死了,说是清早出营巡防,被李继隆的人用巨弩射中,未及回营就死啦!”
真宗话音刚落,众人纷纷赞许附和:
“不愧是名将李基隆,天佑大宋啊!”
“哎,定是我真龙天子到此,震慑了大辽!”
寇准闻言,也是拍手大喜道:“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乘此机会将他们一举打败。我近来观察,辽军早已疲惫不堪,而我天子亲征,大宋士兵士气高涨,若能抓住这个时机,取得战机,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啊。”
寇准话音一落,满座收敛笑容,咳嗽声此起彼伏。
“这个,”真宗顾左右而言他,“这个么,我们可以再商议商议。”
陈孤鸿替真宗解围道:“宰相有所不知,萧太后今早派人送来了议和书,我们刚才正商议早日停战议和之事。”
“议和?”寇准冷笑道:“萧绰未免想的太美!辽军南征虽然进军顺利,但是他们战线拉得过长,补给困难,再加上孤军挺进宋朝腹地,一旦战败,对他们来说将是个致命的打击。萧垯凛一死,她实则已经败了!何必与她议和?”
真宗咳嗽了两声,避开寇准投来的灼热目光,望向陈孤鸿。
陈孤鸿接收到真宗的求助目光,对寇准道:“辽军消耗过大不假,但我大宋何尝没有消耗?官家御驾亲征,当以安全为上,以大局为重。不如就此回复萧太后,在檀渊签订议和,两国休战,也是百姓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