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麗江當和尚

第二十一章 千年前的真人頭發

字體:16+-

(1)

南京大學教師公寓,孫霄教授的家中。

孫教授是文物專家,年逾花甲,頭發斑白。但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他是我尊敬的一位學者,兩人認識多年了。

一番寒暄之後,我把一個黑包放在孫教授麵前,打開包,取出一個鎏金紫檀木盒。孫教授拿起木盒,端詳了一會,說:“挺美的,是不是想讓我鑒定一下?”

我說:“這個盒子不用您鑒定了。這個木盒是我母親的遺物,是我母親結婚時的陪嫁品,是我家的家傳寶盒。我要您鑒定的是盒子裏麵的聖物。”

“聖物?”孫教授一抬眼說,似乎有點不相信。

“是的,讓您看看吧。”我說。

我打開鎏金檀木盒,盒子四角鑲著水膽瑪瑙。盒子裏包著一層錦緞,打開錦緞,裏麵是一圈發絲。我取出發絲,在孫教授麵前展開,有兩米多長。

為保密起見,我不可能對孫教授說這是千年定者的頭發,但我是修行者,又不能撒謊。所以我在孫教授麵前說話,本著的原則是:說真話,但隻說部分,不說全部,有所說,有所不說。

我說:“聖物就是這個。”

“就是這個?頭發也是聖物?”孫教授不以為然的說。

“可這頭發不是一般的頭發,他是唐代人的頭發。”我說這話時表情是肅穆的。

“唐代人的頭發怎麽給你弄來了?”孫教授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種懷疑。

“我是從一個新加坡學者那裏弄來的,他說是唐代人的頭發,但我不能確定,所以想請您鑒定一下。”

“鑒定一下,行啊!測出碳14的含量就可以確定它的年代。”孫教授忍不住摸了摸發絲說。

“碳14?”

“是的,這是最通行的做法。”

孫教授怕我不懂,為我講解道:

“當有機體活著時,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由於不斷地有碳—12和碳—14排出體外和進入體內,體內的碳—12和碳—14的比值保持為12:1。而當有機體死亡後,由於新陳代謝的停止,有機體與外界的物質交換也就停止了,碳—14無法得到補充。這樣有機體的碳—14的含量就會不斷地減少,過了5730年,隻剩下1/2,過了11460年,隻剩下1/4。而有機體的碳—12的含量不會由於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樣化石和遺體中碳—14和碳—12的比值發生變化,時間越久遠,碳—14含量越小。用科學方法測定其中碳—14和碳—12的含量的比值即可推算出古生物生活的年代。我國文物考古工作者用碳—14法,取得了不少重大科研成就,比如,1972年初至1974年初,我國考古工作者對長沙馬王堆三座漢墓進行了有計劃的發掘。墓中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貴文物,還發現了一具保存2100年的女屍,考古學家測定該婦女死亡時的確切年代就采用了碳—14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