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十八、談休息

字體:16+-

在世界各民族中,我們中國人要算是最能刻苦耐勞的。第一是農人。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分陰晴冷暖,總是硬著頭皮,流著血汗,忙個不休。一年之中,他們最多隻能在過年過節時歇上三五天,你如果住在鄉下,常看他們在炎天烈日下車水拔草,挑重擔推重車上高坡,或是拉牽繩拖重載船上急灘,你對他們會起敬心也會起憐憫心,覺得他們雖然是人,卻在做牛馬的工作,過牛馬的生活。讀書人比較算是有閑階級,但在未飛黃騰達以前,也要經過一番艱苦的奮鬥。從前私塾學生從天亮到半夜,都有規定的課程,休息對於他們是一個稀奇的名詞。小學生們隻有在先生打瞌睡時偷耍一陣,萬一先生不打瞌睡,就隻有找借口逃學。從前讀書人誤會“自強不息”的意思,以為“不息”就是不要休息。十年不下樓,十年不窺園,囊繭刺股,發憤忘食之類的故事在讀書人中傳為美談,奉為模範。近代學校教育比從前私塾教育似乎也並不輕鬆多少。從小學至大學,功課都太繁重,每日除上六七小時課外還要看課本做練習。世界各國學校上課鍾點之多,假期之短少,似沒有比得上我們的。

這種刻苦耐勞的精神原可佩服,但是對於身心兩方的修養卻是極大的危害。最刻苦耐勞的是我們中國人,體格最羸弱而工作最不講效率的也是我們中國人。這中間似不無密切關係。我們對於休息的重要性太缺乏徹底的認識了。它看來雖似小問題,卻為全民族的生命力所關,不能不提出一談。

自然界事物都有一個節奏。脈搏一起一伏,呼吸一進一出,筋肉一張一弛,以至日夜的更替,寒暑的來往,都有一個勞動和休息的道理在內。草木和蟲豸在冬天要枯要眠,土壤耕種了幾年之後須休息,連機器輸電燈線也不能晝夜不息地工作。世間沒有一件事物能在一個狀態維持到久遠的,生命就是變化,而變化都有一起一伏的節奏,跳高者為著要跳得高,先蹲著很低;演戲者為著造成一個緊張的局麵,先來一個輕描淡寫;用兵者守如處女,才能出如脫兔;唱歌者為著要拖長一個高音,先須深深地吸一口氣。事例是不勝枚舉的。世間固然有些事可以違拗自然去勉強,但是勉強也有它的限度。人的力量,無論是屬於身或屬於心的,到用過了限度時,必定是由疲勞而衰竭,由衰竭而毀滅。譬如弓弦,老是盡量地拉滿不放鬆,結果必定是裂斷。我們中國人的生活常像滿引的弓弦,隻圖張的速效,不顧弛的蓄力,所以常在身心俱憊的狀態中。這是政教當局所必須設法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