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傳

第六章·川入海洋2

字體:16+-

9月份,錢瑗按照留學計劃,赴英國蘭卡斯特大學讀英國語言學。她適應得好,功課也長進得快。錢鍾書與楊絳因有在英留學的經曆,大有內容分享給錢瑗,一家人書信往來不斷。那時寄到國外的信要由大使館轉接,一封信要走二三十天。每次錢瑗來信,老兩口都搶著讀。每逢看到錢瑗考試“超英(超過英國同學)”,學有所得,都很開心。

錢瑗原本隻要在英國留學一年,後來延長到兩年。爸爸媽媽心裏矛盾,既想讓她多學些,又不舍得女兒久離家。錢鍾書更是悵然若失,終日惶惶,寫信給朋友說:“愚夫婦遂不免如美國話所謂‘empty nest syndrome(空巢症)’矣。”

錢瑗長大後與爸爸媽媽徹底處成了朋友,除了生活上彼此照應,文章學術上也無話不談。她很欣賞媽媽的文風,曾點評說:“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是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從俄語改學英語後,錢瑗有時學得費力,一個詞查五本詞典都找不到,便向爸爸討教。爸爸決不直接告訴她答案,隻讓她繼續查。

1963年,錢瑗到大興縣禮賢公社“四清”,連過年都沒回家過,次年四月份才回家。1965她年又到山西“四清”,次年五月份回家。她成績斐然,由工作隊黨員介紹“火線入黨”,成了“拉入黨內的白尖子”。楊絳無法想象“四清”工作有多繁重,隻知道她每次回家都要帶回一身虱子。楊絳隻好將女兒的衣服全部仔仔細細洗一遍。

“**”爆發後,因錢瑗是“拉入黨內的白尖子”,哪個革命團體都不要她。但她也不能做“逍遙派”,便一人單幹,自稱“大海航行靠舵手”,哪派有理就讚助哪派,為此還相當受重視。為此,錢瑗在“文革”中,竟然好好生活了下來,沒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