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自1590年建成至今已四百餘年。
四百餘載滄桑歲月,使這座宏偉瑰麗的皇帝陵寢如同它那地下玄宮存放的青銅器一樣,蒙上了一層難以辨認的綠鏽。而陵墓主人那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更像一個謎團久久地困惑著無數學者、先哲至今為此爭論不休:一個幼年極端聰穎並頗有大誌的皇帝何以在剛剛步入黃金時期就為自己修築陵墓?一個皇帝對一個女人的愛何以近四十年始終不渝,以至為她引起的“國本之爭”,差點斷送了大明江山?這個皇帝又何以二十多年不理朝政,使大明帝國江河日下,幾乎伴同他一起走進了墳墓?
1958年9月6日,新華通訊社向世界播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開。陵墓是一座地下宮殿,全部用大塊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兩層樓高、八十多公尺長。在後殿裏放著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紅色棺材,明朝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後都躺在裏麵。屍體已腐爛,骨架完好,頭發軟而有光,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這些錦緞時經三百餘年,有的還金光閃閃。織錦品的發現,對了解和研究久已失傳的明代特有的絲織技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震驚、愕然、猜疑……這條被封鎖了兩年多的消息一經播出,立即使各國考古界為之嘩然,無數驚愕的目光驟然投向東方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與此同時,某些大國的科研情報部門,立即開動迅速運轉的機器,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探測著定陵洞開的隱密和出土文物的價值。
其間,最敏感的美聯社率先作出反應——
這是中國自成立後有計劃主動發掘的第一座皇帝陵墓。它從1956年5月開始動工,至1958年7月結束,為時兩年零2個月。一切跡象表明,定陵的發掘是由一批實力雄厚、訓練有素的專家完成的。據觀察家分析,這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次考古發掘,說明紅色中國的考古學事業正在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