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中國考古探秘紀實文學叢書(全11冊)

定陵玄宮的曆史地位

字體:16+-

就在玄宮打開的當天,長陵發掘委員會的吳晗、鄧拓、郭沫若、沈雁冰、鄭振鐸、夏鼐等先後來到定陵。麵對這座幽暗、深邃、輝煌的地下宮殿,這些飽覽經書、學貫中西的一代文化巨匠,無不為之驚歎不已。像這樣一座恢宏的大殿,通體沒有一根梁柱,曆三百餘年無絲毫損傷,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定陵玄宮的這種五室布局形式,在我國尚屬首見,因此很不易為人們所認識。有建築研究者認為,定陵地下玄宮是地麵庭院式布局的反映,主室和配室就是正殿和配殿,三個前室代表三進院子。其實,在明代,一座正殿、一座配殿,前有二進或三進院落的格局,不過是大臣所用的建築規製。而定陵玄宮建築是按照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建築規劃設計的,以象征人君之居的特點十分明顯。

在明代君臣看來,以奉天殿為主體的外朝建築群,相當於古代天子臨朝布政的明堂。以乾清宮為主體的內廷建築,則相當於天子的常居——路寢(正寢)。明代皇宮的製度參酌了《禮》書中黃帝合宮,即明堂建築製度。儒家認為:“天子廟及路寢皆明堂製。”所以,明代皇宮的外朝和內廷又帶有古代明堂、路寢建築縮影,亦即簡化了的明堂、路寢建築格局。

定陵玄宮透視圖1.隧道2.隧道劵3.前殿4.後殿5.後殿6.左配殿7.右配殿

當然,定陵玄宮各室的長寬比例,根據陵墓的特點,都作了適當的調整。前、中兩室呈縱向長方形,後室則接近皇宮正殿的比例。這對表現大行皇帝在陰間的九重深宮無疑具有十分濃重的渲染作用。這種藝術處理的結果,除美學上更加考究外,前、中兩室給人以深遠之感,而後室則賦人以寬敞堂皇之整座大殿室,連結而成便具有一種神秘遼闊、撼人心魄的氣勢。

定陵發掘30年後,一位來參觀的青年。看罷地下玄宮,站在出口處,戀戀不舍地回首這座足以令他熱血沸騰的大殿,長噓一口氣:“大丈夫當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