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中國考古探秘紀實文學叢書(全11冊)

孫武、孫臏原是一人

字體:16+-

除姚際恒的糊塗加混帳話之外,另一種說法更加大膽和狂放,稱孫武與孫臏為同一個人,著名的《孫子兵法》實際上是戰國時孫臏所著。如現代學者錢穆在《先秦諸子係年考辨》中說,孫臏名武,其人在吳、齊兩國都曾工作、學習、生活和戰鬥過。司馬遷在作《史記》時“誤分以為二人也”,說白了就是司馬遷不明事理,糊塗下筆亂點了鴛鴦譜,將一個人劈成兩半變成了兩個大活人。與這個觀點類似的除中國人外,尚有日本學者齋藤拙堂,在他所作的《孫子辨》一文中,同樣因為孫武之事不見於《左傳》,而懷疑《史記》中所說的孫武到底有沒有其人,最後經他如寫偵破小說一樣的反複推理,得出了孫武與孫臏原本是一個人,其人生活、工作和戰鬥於戰國時期,名武而綽號叫臏,相當於梁山好漢魯智深綽號叫花和尚,孫二娘叫母夜叉一樣。其理由大意是: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孫武見吳王,當在吳伐楚之前,此時孫武就已經將自已所創作的兵法十三篇獻給吳王看過。但這個時候偏於南方一偶的越國尚小,其兵力不可能比吳國多。而《孫子兵法·虛實篇》卻說:“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很明顯,此話是越國比吳國強大之後的語調,是戰國時期的孫子所言。另有證據如《左傳》昭公三十三年,吳伐越,為吳越相爭之始。而《孫子兵法·九地篇》則說“吳人與越人相惡”,這是後來吳越相結怨之證據,因此也就說此著當是戰國之後所作。又《戰國策》一書稱孫臏為孫子,結合《史記》中的列傳,特別是自敘傳中所稱的“孫子臏腳,而論兵法”,可知現行流傳的《孫子兵法》一書,是孫臏所著無疑,而孫武和孫臏同為一人,武其名,臏則為綽號。

日本學者武內義雄考證孫子十三篇文章影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