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的《孫子兵法》之所以引起了千餘年來聚訟紛紜的論爭,除了已表述的種種理由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孫臏兵法》自《漢書·藝文誌》以後不再見於著錄。即是《漢書·陳湯傳》曾引用了兵法“客倍而主人半,然後敵”之句,但後人都不知出自何典。隨著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的出土,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千年懸案得以更加明晰地昭示天下。《漢書·陳湯傳》這句話原來是出於漢簡本《孫臏兵法》的《客主人分》篇。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漢時《孫臏兵法》還相當流行,但不久就散佚不傳,從而使紛爭聚起,綿延一千多年而未絕。
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臏兵法》漢簡,經整理小組努力,共整理出竹簡三百六十四枚,分上、下編,每編各十五篇,計一萬一千餘字。盡管字數已較原簡失去大半,但據整理者吳九龍說,這一成果已來之不易。失傳一千七百餘年的《孫臏兵法》終於陰差陽錯地重見天日,這就為研究孫臏及先秦曆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桂陵之戰圖
根據銀雀山漢簡整理小組的考釋成果,漢簡本《孫臏兵法》的篇目和主要內容列表如下:
以上所列的《孫臏兵法》下編的內容是否應屬於《孫臏兵法》,學術界一直存有爭議。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於1975年整理出版的《孫臏兵法》分上、下兩編,各十五篇,共三十篇。但到了1985年再次出版時將下編十五篇全部刪除,又增加了《五教法》一篇,全書由三十篇變成了十六篇,並在《編輯說明》中稱原編為《孫臏兵法》下編的某些篇不是孫臏所書。關於這一處理結果的內幕,據吳九龍說,當成果最初公布以後,有些學者認為編排的不合理,應該重新編排。根據這些意見,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親自主持會議,組織專家重新討論修訂,經過唐蘭、商承祚等著名學者多次討論後,做出了第二次人們看到的這個編排方案。想不到這個結果公布之後,亦有許多學者認為並不合理,較之第一編更不能令人信服。從整理小組原編輯的上、下編的內容看,各篇間有著必然的聯係,所論述的軍事理論思想表現出了很強的一貫性。如上編《八陣》篇和下編《十陣》篇中有許多陣法相通,如“錐行”、“雁行”、“方陣”、“圓陣”等。下編《十問》篇中也有論述攻擊“圓陣”、“銳陣”等陣的具體方法,上下之間就明顯地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相連的係統。如著名孫子兵法研究者楊善群就曾說:第一次編排的“《孫臏兵法》的上編和下編構成一個嚴密的整體,上編是孫臏的行事和理論的主體部分,下編則是孫臏理論的充分闡解和進一步的發揮。”楊氏之言,有相當數量的學者認為是有道理的,而唐蘭、商承祚等學者將其生生地割裂開來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