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李鴻章

第十三章:師生分歧

字體:16+-

自充當曾國藩的幕僚後,李鴻章便一直隨曾國藩在江西建昌湘軍大營做事。在此期間,李鴻章算是深入了解了湘軍的整個運行體製,包括如何征兵、如何訓練、如何籌措糧餉軍械,以及對軍功的評定和升遷規則等等。

對於曾國藩所建立的這一套完整的湘軍體係,李鴻章十分欽佩。但更令他欽佩的則是曾國藩的識人、用人。曾國藩本就精於儒家各學派之理論,在翰林院為官將近二十年內,又繼續深耕儒家程朱理學之道,然後又整理推出了一套他自己所理解的儒家義理學說,並用自己的這一套儒家義理學說來識人、辨人、用人。因此在曾國藩的湘軍麾下不乏忠勇、敦厚之人。

李鴻章自認為治兵、治世之能不輸於曾國藩,但卻也深知自己缺乏曾國藩那樣的識人、用人之能。不過,李鴻章也有著自己的一套識人、用人之準則。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李洪章認為,以利驅人在任何時候都是最管用的。

鹹豐十年,河南、山東兩地的撚軍受太平軍之影響開始越鬧越烈,太平軍也趁著朝廷四顧不暇,開始大舉反攻清廷。為了緩解其他地區的戰爭困境,曾國藩命他的親九弟,在湘軍內有“九帥”之稱的曾國荃甩領湘軍的精銳“吉字營”,大舉進攻太平軍在長江中遊上最重要的軍事重地:安慶城。

安慶之戰並不是僅僅隻圍繞安慶這一座孤城,更準確地說,是圍繞九江至安慶這一段長達三百裏的長江河道及兩岸所展開。這一帶為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四周都是山區,隻有長江水道及其支流沿線有著略微平坦的狹窄通道,適合大規模兵力的集結穿行。而過了安慶之後,順著寬闊的長江江麵一路而下隻需五百裏便可直達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也就是說,隻要湘軍拿下九江至安慶這一帶兵家必爭之地,那麽就可以直接威懾天京,在麵對兩江地區的太平軍時就立於了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