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溫度:法醫手記

葬禮上的探戈舞曲 人生的結局——為死亡做準備

字體:16+-

世界衛生組織曾一度不允許對20多歲的年輕人開展有關自殺方麵的課程,不允許對60歲以上的老人開展有關死亡的培訓,然而不久就廢止了這些規定。這是由於實際調查結果表明,這樣的課程其實會產生積極效果。

實際上,20多歲的年輕人並不會因為聽了有關自殺的課程就跟風自殺,反而會更加客觀地看待自殺,更加積極地麵對人生,還能發覺自身潛在的自殺風險,防患於未然。

對60歲以上的老人開展關於死亡的培訓更是已經成為時代潮流。早在幾年前,日本就開始流行一種叫作“終活”的臨終準備活動,以幫助老年人為死亡做好充分準備。

日本在二戰戰敗後出現了生育高峰,“終活”文化正是在這一代人退休後開始形成的。獨身的老人開始熱衷於在臨終筆記中記錄下對葬禮的計劃、遺物、遺言,積極參加葬禮體驗等活動。

日本的人口老齡化隨著生育高峰期那一代人的老去如期而至,現在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高達30%,正是這種人口結構造就了“終活”文化。而且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不僅僅是老人,連40~50歲人群也對“終活”情有獨鍾。

2011年,日本發生了“3·11”地震,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在短短兩周內就奪走了上萬條生命,造成3000多人失蹤。日本人可能從這場災難中重新認識了死亡,“終活”由此更加深入人心。

當然,也有人認為“終活”讓人過於執迷於今生,臨終筆記和生前葬禮體驗商業化也曾遭到詬病。但“終活”的正麵意義也是不可否認的,它使人正視死亡,從容地為死亡做準備。

那麽,臨終的準備都包括哪些呢?首先,要從遺書開始寫起,起初的遺書裏僅僅包括遺言;後來,遺產及非物質遺產的分配也成為遺書的重要內容,有後代的自然留給後代,沒有後代的可以謹慎思考遺產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