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让我当驸马,我就要造反了

第95章 笑话

字体:16+-

女儿的夫君都不能叫皇上父,知道的这是礼仪规矩,不知道的都不知道长公主是皇上的女儿。

何其可悲,怪不得以前皇上总是自称为寡人,孤家寡人,就是没有朋友,没有玩伴的意思,现在连女儿,女媳这个家也没有了。

依我看呀,皇上还把自称改回去吧,寡人适合于皇上。”

“大明,荒谬之极,皇上为了大梁,本身就不能把凭何当着朋友,这是为了大梁的公平,百姓的福气自我牺牲,怎么到你嘴里就变得如此不堪!”

长孙敬再次站出来,指着他怒道,田学文也不生气,缓缓回道:“皇上就不能有朋友,我看你才是荒谬之极。

皇上没有朋友,这大梁如何建立起来的,你长孙敬没有出力吗?卫国公,英国公,梁国公等人身上的鲜血流了多少。

皇上不是没有朋友,而是身边有一大群像长孙尚书,梁国公房武德,来国公杜兵等文臣出谋划策,也有卫国张靖,英国公萧绩等武将英勇杀敌,才换来今天的大梁。

你告诉我,这算不算朋友,这些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建立一个皇上所说,国富民强,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的国度。

怎么,大梁建立起了,你却说皇上没有朋友,你是把皇上当成什么人了,卸磨杀驴?

好你个长孙尚书,你这是想造反吗?”

长孙敬一口鲜血喷出,对着田学文指指点点,一时无话可言。

这帽子扣得太大了,抄家灭族之罪呀!

长孙敬是谁,他可不是只是皇后的亲哥,皇上的亲舅子,还是大梁建立的大功臣之一。

程天纵不想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方,平时自己和大臣骂几句那是小事,如果这事让人拿出来说可就坏了。

他急忙站出来,行了一个大礼道:“启禀皇上,老臣以为义子先前之言有一定的道理,但对长孙尚书的指责却是过了些。

虽然他言语不中听,却也是维护朝堂规矩,一切都是老臣教子无方,还请皇上治罪,待我回去之后,定严加管教。”

一群武将纷纷求情,表示一起管教这无法无天的家伙。

谁知道,梁高宗却是哈哈大笑,轻擦一下笑出的不少眼泪,说道:“无妨,朕也觉得理不辩不明,细听驸马之言,确实有理。

朕不但以前有朋友,现在满朝文武大臣都是朕的朋友,大家一起打江山,当然也要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俗话说,打江山易,坐江山难,朕能稳坐这江山,不只是朕英明决定,还有众位大臣的辛苦付出。

同样,朕当了皇帝,总不能连百姓都能享受的那一句老丈人都不能享受吧?

所以,朕不怪驸马,你们有所不知道,朕刚决定他与长公主成亲之时,他就这么叫了。

哈哈....”

得,这驸马把皇上给忽悠瘸了,连这皇宫的礼仪都要改了不成?

众大臣还在震惊之余,田学文却急忙说道:“父皇,小婿对您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听父皇一言,胜读十年寒窗,看古今风流人物,还数父皇!能有如此深刻之言,如雷贯耳,真是小婿一生之荣幸!”

大殿上所有的臣子都愣住了,他们的眼睛向着越说越兴奋的那个谄媚之人,内心充满了震惊。

天下还有这等不要脸之事,竟然会有如此令人厌恶的马屁行业。

不过,这拍马屁的功夫确实之高,至少以前从未听过这些词,只有程天纵独自一人大喊一声:“好,说得好...”

众位大臣的目光又转向了宿国公,他可是天生厚脸皮,一副无所谓还很享受的样子。

梁高宗又是一阵大笑,众臣不知是驸马赢了那越南国的使臣,还是为他刚才那些拍马屁的话而笑,又齐齐看着他。

“驸马,你这拍马屁的功夫见涨,上次朕听到前一句,可没有后一句,今日为何又要加一句呀?”

众臣又是一惊,皇上先前见过驸马,还用同样的话拍马屁,关键皇上还夸她拍马屁的功夫有长进。

田学文也不管他们怎么看,笑着回道:“回父皇话,上次儿臣只是对你建立大梁之功的真实感受。

今日不同,听取了你的教诲,自然是有感而发呀!”

“行了,这些就到这里吧,驸马,你来给大家讲一讲,这越南国使臣与你打哑谜之事,可真如越南国使臣所说一样吗?”

田学文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回道:“哑谜...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

“哦,有哪些不同的解释,说来听听。”

田学文长出一口气,希望自己瞎辩能过关呀,“举例呀,越南国手指嘴,他说表示口吞日月,我也可以理解是他越南国口气太大,也可以理解为有事求大梁,但却难开口。

这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而且输赢也没有一个标准,全靠对方的理解而已。”

梁高宗一听,是这个理,你可以说口吞日月,我也可以说口出狂言,谁对谁错,确实没有一个标准。

“驸马,那整个比试,不管越南国使臣怎么想,你是猜他的,然后你又是怎么对来的,把你真实想法讲一下,让各位大臣听听。”

田学文一听,现编肯定是来不及了,那就实话实说,关键是皇上和大臣也不一定相信。

“回父皇,小婿以前是个鞋,越南国使臣穿的鞋上有一个小破洞,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的。

他手指嘴,我以为他要补鞋,但又不好意思开口,我拍胸告诉他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

他伸一根手指,表示修好给一两银子,我出二根手指表示要二两,他伸三根手指,表示可以出三两。

我就生气了,这不是笑话我要价太少了嘛,于是我伸四个指头,表示我不修了,你出四两也不修了。”

众大臣一听,全都愣着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应这个刚为大梁赢了哑谜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