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之所以能最終攻克南宋的政權,與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對於漢民族文化的尊重使他緩解了民族間的矛盾。而且,在政治上,雖然重要的官職都被蒙古貴族壟斷著,但忽必烈的決策卻多倚重於漢人幕僚的出謀劃策。
從漢人那裏,忽必烈了解到了許多他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原來在歐亞大陸之外,還有一個島國,這個島國民風強悍,他們甚至敢在唐朝最強盛的時期挑戰大唐的權威,這就是日本。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政權,定都大都。這是一個跟蒙古政權完全不同的政治框架,按照忽必烈當初的設想,這將會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著開創漢唐偉業誌向的忽必烈,當然也想把他的威儀播送到日本去。
當然,忽必烈也有其他的考慮。在大宋的時代裏,日本和宋朝一直保持著十分友好的外交關係,這和唐朝時的朝貢關係還不盡相同,日本對宋人的富足是一種崇拜的姿態,而且大宋王朝也製定了相對公平的貿易政策,這讓這個孤懸海外,物資匱乏的島國受益匪淺,所以日本和南宋之間實際上建立了一種戰略同盟的關係。
日本和宋朝這種曖昧的關係讓忽必烈非常懼怕在自己進攻南宋的戰役中受到日方的掣肘。所以,在1271年之前,忽必烈曾經多次試圖與日本建立關係,比如1265年高麗人趙彝來到大都,曾經給忽必烈提出過可以派使者到日本去的建議。忽必烈當時就有了招撫日本的計劃,但正當對南宋作戰緊要的關頭,這個提議便被暫時擱置了。
公元1266年8月,忽必烈終於騰出手來,派出兵部侍郎黑的出使日本,希望高麗方麵幫助黑的渡海。
但,高麗方麵也在撥動著自家的小算盤。高麗在軍事上雖然已經被蒙古征服,但是在政治上卻保持著極高的自主權,而他們與日本幕府間也保持著合作的關係,民間的貿易不斷。高麗人知道,忽必烈派出使者是想讓日本成為蒙古政權的附屬國,而剛烈的日本人和宋人關係良好,未必會答應這樣的要求,所以,蒙古和日本間有可能發生戰爭,高麗不想蹚這趟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