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二月明軍入朝起,日軍全線潰敗損失兵馬合計三萬五千餘人,而完成這一壯舉,李如鬆隻用了六個月的時間。
日軍是諸侯聯軍,各方麵的連結並不牢靠,豐臣秀吉的嫡係部隊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又幾乎全軍覆滅,所以日軍上下根本無心戀戰。四月下旬,日軍已經撤退到了蔚山一帶,回到了他們一年前的起點上,這時日軍大部已經開始陸續渡海回國,隻有四萬人還在朝鮮南部固守幾個要塞做最後的抵抗。
日軍之所以還沒有完全放棄抵抗,是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明軍的危機所在。那就是明軍的糧食也吃得差不多了,而朝鮮方麵由於糧食也不富裕,根本沒有更多的口糧分給明軍,而且明軍帶來的火器也用的差不多了,如果補給的話,戰爭經費恐怕難以維持。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而且明軍在戰爭中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損失也不小,且疲憊不堪,鬥誌全無。
所以,雙方在前線上又消停了下來,除了個別明軍衝日軍打打黑槍外,這個階段雙方基本都窩在各自的要塞中不出來。
這時,李如鬆又派出了沈惟敬,繼續到小西行長那去忽悠。你不得不佩服沈惟敬的勇氣,他竟然還敢去!而且是表情很輕鬆,吹著口哨去的。
但是我們同時也要佩服小西行長的好脾氣,他這次不但沒有生氣,還把沈惟敬請到了日本去見豐臣秀吉。
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五月中旬,小西行長帶領沈惟敬、謝用梓、徐一貫(李如鬆手下的兩名將軍)前往日本和談。
豐臣秀吉早就沒有了之前的野心,連大明王朝的邊都沒挨著,就白白送了幾萬人的性命,現在連朝鮮都保不住了,所以他現在的想法很實際,敲明朝一筆竹杠,能敲多少敲多少,多少可以彌補一下他的損失,然後就走人。所以,他見到了明朝的使者,不但好吃好喝好招待,還用了最高禮儀招待這些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