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摩擦剛剛結束,在朝鮮半島上的清軍和日軍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進入七月後,朝鮮的局勢日趨嚴峻,而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處境十分艱難,由於豐島海戰後,來牙山的海上通道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當時清軍統領聶士成主張班師撤退,因為朝鮮的叛亂已經結束了,這時走可以保存實力,而且把外交上的各種不利言論統統拋給日本。但是,清軍內部是走是留意見卻不統一,雙方是守是走,爭論不休。負責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提出了折中的方案,移師北上,再做打算。但是,最終決策人李鴻章卻不希望那麽做,因為此時的豐島海戰剛剛戰敗,如果在陸地上再次敗退,他的老臉還真不知道往哪去放。
而在7月23日,也就是豐島海戰發生的兩天前,日本第九混成旅團4000餘人分左右兩翼,已經開始向牙山靠近,準備攻擊清軍。
但右翼日軍在7月29日剛剛進入佳龍裏德時候,就遭到了清軍的小股狙擊,由於當時正處深夜,佳龍裏周圍又都是沼澤,日軍一時被清軍火力壓製得難以動彈。但是由於這是聶士成組織的小股襲擾勢力,實際的狙擊手隻有20人,而清軍外圍的騎兵由於陷於沼澤之中,也並沒有發揮作用,所以最後日軍還是突破了清軍的這條狙擊防線。
而當日軍拿下佳龍裏後,大島義昌率領的日軍左翼部隊已經從安城河上遊強渡而來,逼近成歡。
成歡是聶士成的屯兵之處,成歡是交通要衝,地勢十分險要,東、西、南三麵都是山,峰巒蜿蜒起伏,易守難攻,隻有北麵一條大道才能進入。
聶士成深通兵法,在進駐成歡後,他借助有利地形連構造了六座堡壘,工事環環相扣,待日軍來攻。
在佳龍裏狙擊失敗後,聶士成已經完全洞悉了日軍的意圖,他們是徹底要和清朝撕破臉,並且要為爭奪朝鮮的領屬權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