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朝鮮興起了東學黨。東學黨並非如中國明朝的東林黨是一個以學院為班底的文人政治集團,它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宗教組織,參與者大部分為社會底層的農民階級。隨著朝鮮各種社會矛盾的日趨尖銳,東林黨在1893年在漢城設壇咒法,要求朝鮮政府驅逐倭洋。
此時,日本非常想利用這個機會打入朝鮮,滲透自己的勢力,從而再以朝鮮為跳板,圖謀中國大陸。而李鴻章此時派出了北洋艦隊中的“靖遠”和“來遠”兩艘戰艦進入仁川海域,牽製日軍行動。
而朝鮮的內部的危機並沒有因為大清國的參與停息,而是愈演愈烈,1894年6月1日,東學黨竟然擊敗了朝鮮官軍,這使得朝鮮正式向清政府發出求援信。而此時,日本也已經準備不請自來。
6月12日,一千二百人的清軍剛剛在牙山登陸,6月16日七千名日軍已經於仁川登陸了。
但是另清政府鬱悶的是,東學黨此時竟然和朝鮮政府和解了,不掐了!
人家和好了,那就意味著勸架的就沒有必要登場了,但是清政府還好說,可是日本人也來了,他們可是請佛容易送佛難!
袁世凱立即和日本談判,要求日本撤兵,但是日本卻沒有這個意思,認為朝鮮是個落後的國家,應該由他們幫助改變其政體。日軍在此後不但沒有退兵,相反他們開始向朝鮮繼續增兵,意圖十分明顯,他們已經開始準備與清朝進行一場戰爭。
這天沒有讓雙方等待太久,日本人在7月22日,終於顯示出了他們的野心,中日雙方終於在豐島海麵爆發了第一場海戰。
22日黎明,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派濟遠、廣乙、威遠三艦由威海出發。
本來按照原計劃,北洋水師會派大批軍艦護航,但是此時英國和俄國向清朝保證,日軍不會挑起爭端,所以李鴻章才會臨時改變原先計劃,隻派三艘中小型軍艦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