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朝鮮半島注定要成為中日衝突的重要戰場。所以,就不能不提朝鮮半島在隋唐時的局勢!
朝鮮民族是中國商周之交的中原移民與半島上的原住民融合而成,據《史記》記載,殷商王族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製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裏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箕子朝鮮”在中國秦漢時期為燕人衛滿所滅,衛氏取代箕子,史稱“衛氏朝鮮”。
西漢武帝在公元108年發兵滅亡衛氏朝鮮,將朝鮮半島北部收歸西漢政府郡縣體係之內直接管轄。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國各軍閥混戰,朝鮮半島陷入了無政府主義,半島南部百濟與新羅的崛起也加速這個地區脫離了中國大陸的統治。
百濟以泗沘城(今韓國扶餘郡)為都城,領土大致在朝鮮半島西南部。新羅首都為金城(今韓國慶州),最初領有朝鮮半島東南部,後統一朝鮮半島。更要命的是,在朝鮮半島上竟然還有第三股勢力,這就是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政權。
發源於中國東北的高句麗地方政權,它是一支徹頭徹尾的中國本土勢力,而並非朝鮮土著。當高句麗部逐步統一了散落各處的部族政權,他們向西發展以圖生存,但不巧的是這個時代,中國大陸雖然分崩離析,卻有一位牛人牢牢控製著北方的政權,這個人就是曹操。曹操攻占遼東的時候,不但粉碎了高句麗的擴張計劃,還一路東奔,一舉打到了高句麗的都城丸都城下。
高句麗國王想做釘子戶,但是曹操可不答應,他手下的“拆遷隊”一哄而上便把丸都古城夷為了平地。
被打得灰頭土臉的高句麗迫於形勢,隻好轉向朝鮮半島發展,沒有想到這卻成為了一個嶄新的政權起點。
正是由於高句麗進入朝鮮半島,才最終上演了半島版的“三國演義”,高句麗、新羅、百濟,三方政權,在這座與中國大陸息息相關的半島上相互攻伐,彼此互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