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千年戰日本

高宗的抉擇

字體:16+-

由於唐朝的曆史上發生過很多宮廷政變,所以很多人的實力,被嚴重低估了,比如唐高祖李淵的太子李建成,還有一向以軟弱的麵貌出現在大唐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不能與其父太宗相提並論,但這位看似文弱的帝王,卻也有強勢的一麵。在即位後不久,他便發給了百濟國王一份詔書,書中毫不保留地表達了自己的政治姿態,他要求百濟國王立即停止對新羅的軍事行動,並把占領的新羅國土歸還給新羅,如百濟國王決意對新羅繼續采取軍事攻勢,大唐就將派遣包括契丹籍士兵在內的聯合部隊,經由遼地深入百濟。對於事件後果百濟王可先行自酌,以免後悔!

這封詔書很古怪,百濟王看得挺納悶。

因為李治並沒有發給和大唐梁子結的最深的高句麗,而是發給了百濟。這是大唐要去征伐高句麗前的離間,還是真的要對百濟動兵?思緒良久,百濟王突然冷笑了一聲:“大唐,你能奈我何?”

接下來的事態發展證明,百濟王廷上下對大唐的國家實力和戰略意誌評估發生了嚴重差錯,他們認為高宗時代的唐朝雖然已基本完成王朝初級階段建設,處於國力上升階段,但仍沒有擺脫被動處境,認定這個龐大帝國在可以看到的將來仍會繼續韜光養晦隱忍下去。並且百濟繼續用傳統眼光衡量本國處境,因為從地理上來看,百濟與唐朝陸路不通,兩者之間隔著唐朝一直沒有平定的高句麗割據政權,於海路而言,兩國隔海相望,今天的黃海對於公元7世紀的人類來說是一道難以從容逾越的天然軍事屏障,所以百濟王廷才敢對這份警告置若罔聞。

大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百濟與高句麗再次達成戰略默契,從西、北兩個方向夾攻新羅。新羅局勢再次緊張,立即向大唐中央政權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