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此文前,沉痛哀悼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一位佛學家,語言學家,曆史學家,中國的國寶級的人物離我們而去了。
雖然我從來沒有看過季先生的任何專著,但是先生的散文我看了很多,他的散文對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女史》中我對於古代這些母親們的評價,大多來源於季先生的影響。一位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對於人的影響不隻是學術上的,還有精神上和思想上的。
下麵空三行,以示我對先生的哀思。
驪姬之亂,晉國三公子都麵對了他們不同的命運。
太子申生選擇了自殺。
公子夷吾選擇了即位。
公子重耳選擇了逃亡。
重耳為什麽要逃亡?難道他真的不想即位,去當晉國的統治者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重耳之所以逃亡是因為他不想自己成為某某的傀儡,某某是指晉國的那些士大夫們。
重耳看到了裏克輕易殺害了奚齊和卓子,這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陰影,因為他知道,士大夫們既然可以殺掉奚齊和卓子,就有可能殺掉自己。那些家夥都是些頂頂難伺候的主兒,自己回去即位還不知道誰聽誰的呢?
所以聰明的重耳選擇了逃亡。這一年重耳四十三歲。
和重耳一起選擇逃亡的是這麽幾個人,趙衰、狐偃咎犯(重耳的舅舅,狐季姬的兄弟)、賈佗、先軫和魏武子。這五個人都是賢能之人,特別是趙衰我日後在談到《趙國女事之趙氏孤兒》的時候,還要講到他,他是戰國時趙國的始祖。
重耳這一走就是將近二十年,他到過狄、齊、衛、曹、宋、鄭、楚、秦很多國家,遇到過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說“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就源於他到楚國時與楚王的一個約定。
重耳回到國內即位的時候,已經六十歲了,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