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此文前,沉痛哀悼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位佛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中国的国宝级的人物离我们而去了。
虽然我从来没有看过季先生的任何专著,但是先生的散文我看了很多,他的散文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女史》中我对于古代这些母亲们的评价,大多来源于季先生的影响。一位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对于人的影响不只是学术上的,还有精神上和思想上的。
下面空三行,以示我对先生的哀思。
骊姬之乱,晋国三公子都面对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太子申生选择了自杀。
公子夷吾选择了即位。
公子重耳选择了逃亡。
重耳为什么要逃亡?难道他真的不想即位,去当晋国的统治者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重耳之所以逃亡是因为他不想自己成为某某的傀儡,某某是指晋国的那些士大夫们。
重耳看到了里克轻易杀害了奚齐和卓子,这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阴影,因为他知道,士大夫们既然可以杀掉奚齐和卓子,就有可能杀掉自己。那些家伙都是些顶顶难伺候的主儿,自己回去即位还不知道谁听谁的呢?
所以聪明的重耳选择了逃亡。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
和重耳一起选择逃亡的是这么几个人,赵衰、狐偃咎犯(重耳的舅舅,狐季姬的兄弟)、贾佗、先轸和魏武子。这五个人都是贤能之人,特别是赵衰我日后在谈到《赵国女事之赵氏孤儿》的时候,还要讲到他,他是战国时赵国的始祖。
重耳这一走就是将近二十年,他到过狄、齐、卫、曹、宋、郑、楚、秦很多国家,遇到过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说“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源于他到楚国时与楚王的一个约定。
重耳回到国内即位的时候,已经六十岁了,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从四处游历,到回国即位再到称霸,重耳遇到了很多事儿,也遇到了很多人儿。
这些事显示出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令人感动的真情,这些人有好人也有坏人。
当然,单独把重耳的故事拿出来写,并不是因为他是春秋五霸之一。而是因为晋文公称霸前后,遇上了许多有意思的女性故事。
重耳在他的一生中遇到的各种女性的故事就好像一部华丽的乐章一样,动人且婉转,可以说重耳每到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总有一个女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就像每段乐谱上都要出现的高音谱号一样。
所以,看重耳一朝的女性故事就像是听一场盛大的交响乐一样,你必须安静、凝神且充满了期待地去听。
这段乐曲到底怎样?还是请大家来欣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