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張抗抗

§六題悼詞

字體:16+-

J參加過無數追悼會。他在文化局某處當了十幾年的老科員,由於他本人也不清楚的原因,至今還是個副科級。像籌辦遺體告別儀式這類的事,不免時常落到他的頭上。

好在他十幾年前就從一本紅皮書中了解到諸如“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這樣的道理,所以他從來就對生老病死抱著一種達觀的態度。況且,追悼會其實也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麽悲切淒涼。當人們站在殯儀館外的院子裏等候向遺體告別時,照例聚集成堆談笑風生,談的什麽,反正死者是聽不見了;靈堂裏同一隻花圈的紙花瓣上,紮滿了各種各樣為不幸故去的人敬獻挽聯留下的互不相幹又重重疊疊的針眼,還有小白花與黑紗,也都是本著節約的原則用了一次又一次,反正死者都是看不見的。這一切都似乎在沉痛悲壯的哀樂聲中配上電子音樂,有一點類似黑色幽默的效果。J在為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藝人溘然謝世、積勞成疾的中年藝術家早夭,還有車禍空難等意外事故操辦的喪事中,從未感覺到前來吊唁的人們發自內心的哀悼與惋惜。一切都如同空****的靈堂冰冷而僵硬,那時他總暗暗在心底噓出一口長氣:唉,中國人太多啦……

不過,漸漸地J竟然從一係列追悼會的經驗裏發現了其中一項相當具有人情味和富有詩意的東西,那就是悼詞。

雖然嚴格說起來,那些活著的人給予亡靈的悼詞顯得有些雷同、有些千篇一律,但同他們在塵世所受到的指責申斥審查以及各種流言蜚語比較,這一份實際已同他本人絕對無關的悼詞,卻顯得那麽寬容大度,那麽溫和體諒,那麽公正公平,甚至還有點兒一半贈送一半發放的過譽的讚美與違心的吹捧……

J發現了這一點,初時興奮,繼而卻迷茫困惑。他覺得悼詞中對死者的評價與死者生前所受到的對待實在有太大的差距。老話說“蓋棺定論”,看來應以悼詞的結論為準。既然如此,此人生前定是受了天大的冤屈;悼詞大概兼有替人正名的功能?可既然此人一死便人人稱道,為何在他生前卻不能得到承認?待到他滿懷一腔遺憾離去,人們立即在他身後焚化一大堆紙紮的桂冠,那桂冠豈不是太廉價太虛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