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彤丹朱(出版)

字體:16+-

多年中,我媽媽一直對我說;如果她沒有在方震小學工作的那兩年,她這輩子,簡直就沒活出個什麽滋味來。

愛情和事業,在那兩年裏,轟轟烈烈地一起向她湧來。

方震小學,實際上是當時中共地下組織的一個活動站。

我媽媽隨著張愷之穿過閘北公興路那一帶的棚戶區。上海人管這種屋頂像船篷篷一樣的貧民窟,叫“滾地龍”。裏麵所謂的牆壁,是用竹片、破油氈和黃泥糊成,潮濕的泥地麵高低不平。這些“房子”裏住的都是拉黃包車、彈棉花、撿垃圾、扛麻袋,靠力氣過活的江北人,一天的工錢買全家人一天的糧食,所以大多數孩子都不識字,稍大一點的,就到街上去賣報或是給人擦皮鞋。昨天剛下過一場大雨,屋裏幾個半大的孩子,正在忙著用盆往外舀水。有一隻碗漂在水上,那幾個孩子不知為什麽就互相打了起來……

“方小”,就是為這些窮苦的孩子們辦的。他嚴肅地對她說。

他們拐過一條肮髒的弄堂,再走過一片一個雜亂哄吵的小菜場,然後在兩間低矮的樓房前停下了腳步。他對她說到了到了,這就是方震小學。

方震小學真是一所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學校了。兩層的簡易樓,樓下兩間做教室,樓上做辦公和男女教師的宿舍。幾十張高高低低的課桌,五六個年輕教師,就是學校的全部。一個白白淨淨、高個兒的年輕姑娘,向她走來,緊緊握住了她的手。她說她是方小的校長,就叫她哲宣好了。我媽媽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哲宣。

我叫朱小玲。我媽媽對她的同事們自我介紹說。那個在她填寫入黨申請書上使用過的名字,在那瞬間脫口而出,從此開始正式生效。她似乎生來是喜歡貧窮和簡樸的,那一雙雙親切的目光使她想起了朝鮮義勇隊的日子,簡陋的小學校使她有一種回歸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