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印記

§隱者

字體:16+-

冷寂的湘黔古道邊還有一座廟,叫什麽名號,我卻忘記了。廟居然是新的,有間偏殿還沒竣工,散發著原木的清香。關聖大帝和觀音大士都住在這裏,一個在前堂捋須觀書,一個在主殿托瓶跌坐,顯示出佛道共處的和諧。侍候這兩位神道的,是對老夫妻。老頭坐在光線黯淡的廂房前,正就著一缽菜喝點小酒。缽子很大,菜卻少,而且顏色渾濁,形狀不明。湊過去辨認了一番,我才確定那是茄子。不用去嚐,我就能判斷出這菜滋味的清寡。但是老頭卻吃得有味,抿一口酒,夾一筷茄子,細細地咀嚼,還不忘對我微笑點頭。看他的神情,似乎正在品嚐著什麽珍饈玉液。想起自己經常麵對滿桌大菜卻食欲索然,我不禁有些慚愧。旁邊的老婦人矮瘦如一截枯木,舉止卻很敏捷。我的礦泉水早已喝光,口舌有些焦躁,便向她討杯茶喝。似乎是才眨下眼睛,老婦人就從廂房裏打了個轉身出來,托出個白鐵敞口杯,杯中的茶水似乎快要溢出來。淡黃的涼茶,入口清冽。茶葉想必就是嶺上的野茶,也許在味道的醇厚悠長上要遜色於那些陳列於玻璃櫃中的名茶,但煮茶的山泉水之純淨甘美,在城裏卻是很難品嚐得到的。仰脖就是一杯見底,泉水從頭頂流到腳底,全身都爽透。見我喝得暢快,老婦人很是高興,殷勤地問我還要一杯否。見我搖頭,才捧著杯子轉身入廂房,像是把什麽寶貝拿出來給客人展覽過後又急切地收藏好。我這才想起老頭自己喝酒用的是個缺口的瓷杯,遂悟到那可能是老夫妻家中最好的杯子了。山野之人,性情淳樸,待客以誠,所以處處透著禮數。城裏人當然也懂禮數,可能做得更為周到,但大抵是因為要顯示教養的關係,是外在的自我強迫性的行為,也許心裏恨不得你快點滾蛋。不像這老婦人,是源自心底,自然而然,並無做作。看來禮是要建立在心誠之上,否則就是偽禮。孔夫子倡導了一輩子禮,但似乎對這點並沒有搞清楚,所以他才說:“發乎情,止乎禮”,似乎情跟禮是對立的。殊不知禮乃是源於真情真性,體現真情真性,最後融於真情真性。老婦人也許搞不清楚禮的概念,但她能體現禮的精義,讓我未免慨歎有些人的書是白讀了,因為他們不僅做不到“誠”,而且連起碼的“偽禮”也省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