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戰爭

§一

字體:16+-

參戰歸建後的第二年秋天,岑立昊考上了大學。與初衷相悖的是,岑立昊並沒有報考清華大學或中國科技大學,他在入學誌願上填了軍區陸軍指揮學院,成為範江河的一名學生。

那個時期,是岑立昊軍旅人生的重要階段,從範江河的身上,他標定了自己的人生射向,他懂得了一個道理:因為你選擇了軍人這個職業,便注定了你的生命不完全屬於你自己,你在填寫應征入伍表的同時,也就同你所服務的國家和民族簽訂了協議,出讓了支配和使用你生命的主要權利,在必要的時候,是全部權利。

除了規定的學科,岑立昊自己還製訂了一門必修課程,即“世界陸軍發展比較”——這個學科並不存在,而是他自己杜撰的。學習方法是沿著發達國家的陸軍發展脈絡,對同時期的中國陸軍發展狀況進行比較。結果他發現了一個讓他非常震驚的事實:中國陸軍在由冷兵器時期向熱兵器轉型的過程中,極其倉促和草率,最初的時候,在清朝末年,僅僅滿足於單兵操作火槍火炮,而未能掌握火器時期的步兵戰術,更談不上攻防協調了。這個問題到抗日戰爭時期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抗日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本土上多如牛毛的軍閥們還在忙著打內戰,而且是破槍破炮沒有章法地亂打,各路神仙由於沒有受過良好的戰術訓練,即使是在同一作戰單元裏,也沒能形成很好的戰術配係,多數時候仍然是憑借作戰個體的技能和匹夫之勇單打獨鬥,形不成綜合戰鬥力,以至於在強敵麵前,常常是一盤散沙。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開始重視陸軍戰術了,步兵的幾大戰術體係也逐步完善,但是,憑借科技優勢,此時發達國家的陸軍已經開始向高精尖方向發展了,陸海空三位一體,通信、機動、指揮程序都快步趨於現代化,中國陸軍正在勤學苦練的單兵戰術、攻防戰術、合成保障等等,早已經從發達國家陸軍教科書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