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文小說

總序 一套批注式閱讀的好書

字體:16+-

李曉明

批注式閱讀是我國傳統的閱讀方式之一。有些讀者喜歡讀書時在文中空白處寫下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感受,留下閱讀時思考的痕跡,這樣的閱讀就是批注式閱讀。

我國從古代開始就風行批注式閱讀。俗稱“春秋三傳”的《左氏春秋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因對《春秋》的出色批注而出名,這三本批注式讀本的出現,為《春秋》的廣泛傳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漢魏時期,酈道元也因批注《水經》,而使他寫的《水經注》名譽天下。東晉時期史學家裴鬆之批注的《三國誌》,在查閱大量史料的基礎上,以超過原文三倍的批注內容豐富了原書,使許多失載的史實得以保存。明清以來,小說盛行,批注之風日盛。如金聖歎批注《水滸傳》,毛氏父子批注《三國演義》,張竹坡批注《金瓶梅》,脂硯齋批注《紅樓夢》。這些優秀的批注筆記隨同原著一起刊出,風行一時,成為其他讀者再次閱讀時的可貴借鑒,也成為文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現代以來,批注式閱讀仍然是偉人和有思想的文人讀書的重要方式之一。毛澤東就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毛澤東點評二十四史》對中國曆史的研究和獨到見解為世人所歎服。魯迅先生也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

國外的很多文學家和偉人也有批注式閱讀的習慣。如列寧的《哲學筆記》就是由他讀書時的批注和筆記匯編而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著作。

批注式閱讀不應該隻是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的專利,它完全可以被普通的讀者所掌握,成為一種值得提倡的閱讀方式。當前,在中學廣泛使用批注式閱讀方式培養學生讀書能力的,當首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他們的具體做法是:全班同學同時閱讀同一本書,每個人都在書旁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書間筆痕”,在篇末寫下“篇後悟語”。然後在全班的讀書報告會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寫得最好的感悟文字作為全班的閱讀心得在年級進行交流,再選出最好的感悟文字集結成書。東北師大附中在進行“語文教育民族化”的教改實驗中,把批注式閱讀的成果匯編成《啟迪靈性的語文學習方式孫立權“批注式閱讀”教例》,成為各校開展批注式閱讀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