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文小說

導讀 文壇蓊蓊鬱鬱的常青樹

字體:16+-

喬增輝

李國文,中國作家協會專業作家,1930年8月24日生於上海。1949年畢業於當時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理論編劇專業(即中央戲劇學院前身)。然而,這位才華出眾的年輕人並沒有從事戲劇的道路,而是懷抱著崇高的理想,進入華北革命大學學習,並先後在天津鐵路文工團、入朝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文工團、中國鐵路總工會宣傳部工作,然而,一篇發表在《人民文學》上的短篇小說《改選》導致他被打成右派,從此告別文壇。

1979年,以小說《月食》重回文壇的李國文已經49歲“高齡”了,盡管從職業作家角度看,49歲並不算大,但對於李國文而言,他中斷已久的文學道路,此時才真正開始。而今,這位被譽為“一株蓊蓊鬱鬱的文壇常青樹”和“文學獲獎專業戶”的耄耋老人,依舊筆耕不輟,迸發出驚人的創作生命力。

但是,“文革”是屬於那一代人的記憶,盡管遭到種種不公和身心的折磨,但一旦能夠走出陰霾,無疑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因此,我們看到“文革”後迸發第二春的一大批作家,構成了至今仍令人懷念的20世紀80年代。在這一批至今仍然主導中國文學界的作家群中,李國文毫無疑問占據一席之地。不過,同那一時期大多數作家不同,李國文並不刻意追求創作手法和文體風格的先鋒性,而是繼續追尋著現實主義創作的道路,在反思文學上確立了自己的文壇地位,並獲得首屆茅盾文學獎。

李國文作品中最值得稱道的一點,就是其對社會、曆史的哲性思考。以基於對曆史同現實的碰撞,融深刻的曆史內涵和重大的現實矛盾於普通命運中,或悲或喜,並通過作品來引發讀者的思索。《冬天裏的春天》正是一部這樣的著作。在寫作手法上,作者也具有新意,他既未刻意模仿西方現代派的先鋒手法,也沒有采取中國古代章回體小說的樣式,而是一種插敘方式,將回憶與現實交叉穿插,並在此基礎上,將充滿作家感情色彩的寓言蘊於人物的對話、獨白中。在這種敘事手法下,人物的性格漸漸得到豐滿,讀者在尋謎探真的過程中也獲得閱讀快感,也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