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彎彎

成長與毀滅

字體:16+-

從大海裏“切”出來的那片軍墾農田裏的晚稻泛黃了。又一個富有的秋天來了。

這是1965年的秋天。這一年,我21歲了。

這是我短短的21年人生旅程中,生活得最為充實的一年。這一年,我的業餘創作獲得了好收成。處女作《聽到故事之前》年初在《解放軍文藝》上發表後,這年六月號的《解放軍文藝》又發表了對其進行評價的文章。接著,又相繼在《收獲》、《人民日報》、《兒童文學》、《羊城晚報》等報紙、刊物上發表了九篇小說、散文習作。這,使我這個二十郎當歲的毛頭小子,一時間頭腦發起熱來,簡直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

就在這時候,團裏派我到八二炮連去采寫一位模範炊事班長的事跡。稿子寫成以後,團政治處的領導,建議我投寄給《汕頭日報》,我卻有點不樂意。《汕頭日報》是把我的文章第一次變成鉛字的報紙。確切一點說,是送我走上文學之路的報紙啊!然而,此刻,我卻有點瞧不起這張地方小報了。

後來,雖然遵循了領導的旨意,將稿子寄給了《汕頭日報》,但我卻隨稿附了一封給編輯同誌的信。名為自我介紹,實為自我吹噓。報社的編輯同誌是敏感的。他們從我這封信上,嗅出了我身上滋生出的一股不正的氣味。也就在這時,軍裏準備召開全軍戰士業餘作者經驗交流大會。軍政治部文化處通知我到會上介紹經驗,題目定為:如何在連隊的日常生活中發掘題材。我接到通知後,心裏喜孜孜的,認真地準備了一番,寫了一篇長長的講話稿。

開會的先一天傍晚,軍首長到我們的住處來看我們。我們迎出宿舍,一一和首長握手。我的旁邊,站著師文化科的黃幹事。當軍政治部主任走過來,和黃幹事握手的時候,這位胖胖的老主任,劈頭就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