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弯弯

几点思索

字体:16+-

世界太大了,总有太阳照不到的角落。因此,天上有太阳,地下就会有阴影。

我们的国家也太大了,决策机关在制订各种各样政策的时候,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有一部分人得意,一部分人吃亏的时候,或者绝大部分人得益,极少一部分人吃亏的时候,这是应该为人们所理解的。

由于这种种的原因,因此社会上经常刮这种风,那种风;经常有这样的“一刀切”,那样的“一刀切”。上面有上面的难处。这也是应该为人们所理解的。

问题是,在这样那样的“风”面前,每个人所持什么态度,这就取决于每一个人了。

八十年代初,刮过一阵文凭风。当时,不少人慌忙上阵,一哄而上,到这样那样的函大,这样那样的夜校去“抢”文凭。被人们称为“缩水文凭”满天飞。当时,流传过这样的一则笑话:说某地一个印刷厂效益不好,濒于倒闭。有一人士献一良策:快印刷文凭出售。于是,此后这家印刷厂门口天天排长队。从此,这家濒于倒闭的小厂,一举翻身,效益大增……

我们的党历来办事注重实效。我们进这校那校学习,瞄准的应该是“知识”,而不是那一张空纸。不知道那些年通过这样那样途径拿到了这样那样“文凭”的同志,扪心问过自己没有:自己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

文凭,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说,它只不过是一种知识的“包装”。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从这个角度上看,让它“值钱”是应该的。然而,正如我们到商店买一件商品,做用的是包装里面的商品,而不是外面的包装。由此看来,值钱的应该是文凭标志着的“知识”,而不是那张簿纸本身。也正如我们常常买到包装非常漂亮,而里面的商品质量却很差,我们因此觉得自己上了当、受到愚弄而愤怒、而光火一样;又正如有一些人样子长得标标致致实则无一点本事,而被人称作“红漆马桶”,不受人尊敬一样。并不是所有具有文凭的人,都有他所持文凭所标志的知识。对这些文凭队伍中的“红漆马桶”,我想也不会受人尊敬的。

然而,有些人通过各自自学的途径,获取了知识,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真能干几件实事。尽管他们这些知识却没有文凭做“包装”,但是这些没有用文凭“包装”的知识,同样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因此,他们应该同样受人尊敬,他们的这些知识也应该同样让它“值钱”。

我在发表于1985年第4期的《中国青年》杂志上的拙文:《我的幸与不幸》的尾末,发过一通这样的感慨,让我把它摘录在这里吧:

朋友,当年,当我们的同龄人,走进课堂时,我们,或牺牲自己应得的那份阳光的温暖,下矿井,用双手取出煤炭,供给人们以阳光以外的温暖;或肩扛钢枪,守卫祖国的大门,让同龄人得以在和平环境里认真攻读。当那些幸运地步入学校大门的同龄人奔腾在运动场上时,当他们安静地坐在影剧院里时,当他们在轻曼的乐曲中翩然起舞时,我们或在树林里,或在田野上,或在煤油灯下面读书。难道只有在课堂里读的书,才算“书”?在树林子里读的书,在煤油灯下面读的书,就不算“书”吗?

文凭啊,你到底意味着什么?知识?学历?学力?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