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長大

4.最後的學前時光

字體:16+-

來到新的地方,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哥哥帶著沙子又開始到處亂竄。工程連比團部寬闊多了。居民區的東麵是學校,夾在團部和工程連之間。南麵是西支渠。西支渠過去是一片片稻田。向西走就是寬闊的稻場,然後是廣袤的山丘般連綿不斷的戈壁沙包。隻有一條土路筆直地通向那個和外部世界連接著的阿拉爾公路。北麵是農田,瓜地,稻田和蔬菜地。四周是一片片的沙棗林。這裏和團部最大的區別是,四周都是農田,遍布四野的灌溉渠和排堿渠,一片片的小樹林,農田的西麵和北麵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視野開闊,可以去玩的地方數不勝數。不像團部除了房子就是人,隻能從一排房子跑到另外一排房子,他們尋找到了一個更大的樂園。

沙子和哥哥有時去排堿渠裏摸魚,有時去沙棗林裏拔沙棗,有時用彈弓打鳥,有時爬到粗粗的柳樹上睡覺。他們完全成了野孩子。父親和母親的工作比在團部累多了,早出晚歸。父親在木工班當學徒,髒活累活一大堆。母親分在大地班勞動,整天扛著坎土曼,出工勞動。坎土曼是新疆特有的農具,維吾爾人發明的,類似一把巨大的鋤頭,由木柄和鐵頭兩部分構成。柄長一米多,鐵頭呈盾形,三十多厘米長,挖沙土特別好用,大人們都用這種工具在大田裏勞動。

大人下午下班以後,還要到大禮堂學習《毛選》,參加批鬥會,或者麵對毛主席畫像匯報思想。大人們回到家時已經很晚,開火做飯,糧櫃裏全是隻能填飽肚皮的雜糧。大人們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像戈壁的羊群一樣被放養著。

哥哥帶著沙子,一天到晚都在找吃的。他們到菜地裏拔韭菜,在渠水裏洗一洗,嚼著吃進肚裏,真香!肚子裏空空的,一會兒,韭菜把肚子蟄得生疼。沙子經常捂著肚子,無力地坐在地上。哥哥拉著沙子到渠邊,喝幾口生水。過一陣子,肚子不疼了,他們又到地裏找樂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