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盛宴

§第三十一節 醬

字體:16+-

我們中華民族是多災多難的民族,也是最富有創造力的民族。其偉大的創造性不僅僅表現在四大發明上,同時也表現在吃上。

中國蔬菜少,就醃鹹了吃。鹹味太單一,就把菜醬著吃。我沒有到過國外,但據說西方人是沒醬菜的。不僅如此,他們連醬油這種中國人炒菜必放的佐料也沒有。《周禮》中曾提到醬,東漢王充《論衡》提到豆醬,《齊民要術》有了醬油的記載。如果從周代算起,醬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曆史了。幾千年來,人們由醃而醬,醬食之道居然蔚為大觀。北京的六必居、天源,揚州的“三和”、“四美”,分別是南北兩派的代表。另外,像蕭山蘿卜幹、南京板鴨、燈影牛肉、金華火腿等,都很有名氣。中國人幾乎什麽都醬,所以,台灣的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中用“大醬缸”比喻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真是貼切形象極了。一切新鮮的事物,在我們手中總要醬上一醬,一步一步遠離自然形態,弄得變了味之後才肯接受。

上高中時候,有一個姓陳的同學,帶到學校一罐臭豆腐,弄得教室裏臭哄哄的。但同學中竟沒有一個提抗議的。何哉?因為大家都知道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吃飯的時候,都想“香”上一回。1999年,去海南,上的第一個菜幾乎把我“臭”暈過去。問方家這是何等名菜?日薰筍幹。為了躲避它,我隻好到外邊去吃地攤。

什麽事情都不可極端化。像臭豆腐、薰筍幹這類臭氣熏天的食物,還是不要的好。醬使菜變了味,失了“本真”。吃慣了醬菜的人,也許不知道菜的原味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