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盛宴

§第三十五節 聽書

字體:16+-

小時候,鄉下文化生活極為貧乏,沒有半導體,沒有電視,也難得看上一場電影。書店裏聊聊幾本書,雖說不貴,但也買不起。再說,那個時候讀書的人很少,看書會被人看作不務正業,弄不好還會挨批。聽書則另當別論,因為在鄉下人看來,說書人不是真的文化人,是和種田人一樣,混口飯吃。一年當中,小村裏會有一兩次說書藝人來說書,說書人一來,仿佛是久旱逢甘霖,這點文化氣息彌漫在小村裏,會讓精神極度幹涸的村裏人樂嗬好幾天。

三伏天的夜晚,說書人一到,村裏人不顧一天的疲勞,早早吃過晚飯,左手提著馬紮、板凳,右手搖著蒲扇,男人腰間別著煙窩,來到村中心的老槐樹下,一邊納涼小憩,一邊手持旱煙袋,怡然自得地沉迷於說書人講述的故事裏。女人們忙完家裏的活計,腋下夾著鞋底,也來了,他們一半為了聽書,一半是為了陪伴自己的男人。自然也少不了孩子們,他們來得最早,像是一夥偵探,隨時把探得的消息,告訴給大人們:說書的是一對瞎子,他們的妮長得很好看,紮著一根很長很長的粗辮子。

你看,月下,村口的老槐樹下,簇擁著一團人,男人的煙窩一明一滅,女人的手臂一伸一縮。孩子們跑累了,也安分了下來,有的靜靜地聽,有的伏在媽媽的懷中睡著了。說是說書,其實是唱書。伴有鑼鼓、二胡,男一段女一節地咿咿呀呀、起起伏伏、有聲有色地唱,其中的人物多是妲妃、薛剛、黑老包、展昭等,很有些“拍案驚奇動心魄,章回說嶽議忠奸”的味道。如果人們高興,也會加一段葷的,這時,即是政治弦一向繃得很緊的支書,也是津津有味地聽,並會帶著頭叫好。說書人笑談風月事,舌底翻蓮花,評論古今情,直到今天,回想起來,仍然覺得回味無窮。“薑太公釣魚”、“三氣周瑜”、“敗走麥城”這些故事,我都是從聽書聽來的,這也大概是我受到的最早的文學熏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