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淪陷,日軍屠城,30萬同胞殉難!消息震驚國人,東海之濱,長江入海口,運河兩岸,老板、員工、技師,奮而發起工業大撤退,不願做侵略軍的牛馬,任日軍任意宰殺的奴隸!途中上有日機轟炸,下無後勤供給,撤至湖北,湖南,武漢失守,長沙失利;再遷四川、重慶!多少人倒在路上,至今無法統計。民國政府經濟資源部長的翁文灝回憶:“內遷廠礦赤誠愛國,寧受停工之損失,不畏遷運之艱危。長途運行,艱辛建置,以效力於保國為民,回思日機之機聲彈力追截而來,員工猶冒死爭持,搶運機件,即遇巫峽風波,舟沉物散,仍奮不顧身,不稍退葸,自其壯誌英風,足以眧垂百世”。《宜昌大撤退碑銘文》記載:“輪船舟帆兩千餘艘,人員遷徙百萬於眾,貨物轉移百萬餘噸”。史書記載:民國政府發布工業大撤退運輸保險賠償法案。民生公司,招商局,三北公司,英籍外輪在大撤退總指揮盧作孚組織下,鐵輪負荷滿載,劈波萬裏西行,水陸晝夜搶運,穿行三峽險灘,轉移停泊數地。我讚歎的是船工纖夫,奮不顧身投身於這場轟轟烈烈的愛國壯舉!熱血染紅江水,屍橫大江兩岸,英名無法考證,事跡應入史冊。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胡厥文先生《回憶錄》中說:旗下新民五金機器廠在宜昌雇用八艘木船,曆時六個月方才到達重慶。《周恩來年譜》記載:是年,長江局將湖北省委移至宜昌。國共兩黨,官方民眾,攜手共度危難。穿越時空,那段場景,日機肆虐橫行,檣櫓灰飛煙滅,民眾熱血激越,長江天塹,岩壁峭石,刻下驅逐倭寇,光複中華之決心,一曲滿江紅,寫不盡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抗戰陪都重慶,一座古老的農產品集散港埠躍升為央央中國的大後方,一座內陸山城躍升為與華盛頓、莫斯科、倫敦並列齊名的國際名城。遷進來是序幕,後方抗戰是主線,否則西遷就失去意義。憑吊考證,盡管時事變遷,曆史脈絡依然。如遷川大冶鋼鐵,新中國成立三年,修成通車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大量鐵軌橋梁,就由重慶鋼鐵產需;又如百年長安,前身若幹兵器工業組成;聚焦中小民族工業,舍棄家兒老小,跋涉萬裏輾轉山城。胡厥文回憶新民五金廠到了後方,遭遇日機轟炸,一句“冰冷的機器塗上了鮮紅的熱血”,讓人想到工人如何奮不顧身。本書從一個側麵反映,遷進後方的人帶來的文化知識,改變了重慶,遷進來的工業,奠定了這座西部工業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