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深圳,一安顿好住处,我就将花生送到附近的幼儿园托管班。在那里,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亲切善良的老师Molly。
她了解了我们家的情况后,便和生活老师一起对花生格外地关心和照顾。而且她还时常跟我联系,告诉我花生在托管班的表现。
后来,随着小忽的离去,本来就艰难的日子更加举步维艰了。那时一点点小困难,都像一记重重的拳头,足以将我打倒在地。
特别是花生要升入幼儿园,班主任不再是那个善解人意的Molly老师了,虽然这件事在外人看来不足挂齿,但对我和花生来说,却感觉特别失落,有一种雪上加霜的凄凉感。
我安慰花生,也安慰自己说:“下一位班主任老师一定也非常好。”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新老师在开完家长会后单独对我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知道你,你就是写那篇文章的金鱼酱吧?听说你微博里有很多粉丝,改天我也去看看。我大学毕业后,就没再用那个东西了。”
这样的开场白,让我感到不知所措。她说得那么随便,那么轻松,让我一下子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她说的那篇文章,就是《写给儿子未来的一封信》,那是我用泪、用血、用爱写出来的文字,却被她在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时间里随口说出来,根本不去在意当事人的心情。
有些伤痛,当事人都不想提起,身为一名教师,却在初次开完家长会后,不假思索地随口一说,就那么随随便便地揭开我的伤口,让我防不胜防,也让我苦不堪言。
新老师发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是她自己一家人的日常和夫妻恩爱秀,鲜少能看到孩子们的近况。可能四五天,她才会偶尔上传一些零碎的照片,每次看到时,我都会第一时间放大照片,瞪大眼睛,在一群孩子里找我的花生。
我想看看花生的身影,想看看花生在玩什么,想看到花生的笑脸。偶尔在照片里发现花生,我便会激动、开心。当然大多数时候,兴奋地寻找换来的只是失落。
我问老师为什么活动课集体照里没有花生。老师回答我:“因为他不想拍照。”
我接着追问道:“你问过他为什么吗?”
“我问了,他就是不想,所以我就让他坐一边了。”
后来我只好自己问花生为什么不愿意和大家一起拍合照。花生的回答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当时听了他的回答,我感受到了他的无助和无力。
花生是这样回答我的:“我没有不想拍,我只是想观察看看。后来我抱着气球过去时,老师让我放下来,说我挡住镜头了,她就不让我拍了。”
我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了,只是告诉他:“下次你再大胆一些,大声地告诉老师你想拍照,希望老师不要把你放一边坐着,好吗?”
他点点头,答应了我。
平时和花生交流,他从没有提过在学校有什么不开心和委屈。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我看到的都是花生开开心心的样子,而且他还跟我讲了许多在幼儿园里与同学之间的开心事。上学路上,花生也经常热情地和同学们打招呼。看着花生快乐地成长着,我感到特别欣慰。
花生的老师很少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在我接到数得过来的几次电话里,她总是在说花生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让我感到诧异,甚至不可思议。
我知道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或多或少存有私心。但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花生温顺、善良、活泼、爱笑,他喜欢阅读,做事认真执着,虽然调皮,但绝不会惹是生非。
不过,我应该找机会和老师当面好好交流一下,听听她所了解的具体情况。毕竟现在白天她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多,或许她真的发现了什么问题,这样我就可以配合老师,一起纠正孩子身上的错误。
不久后,学期末的家长会如期召开,班主任会和每一位家长单独交流。我坐进了他们的教室,班主任拿出了她的笔记本,开始对我讲着这个学期花生在学校的情况。
一开始,班主任讲的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比较公式化。她后来提到最多的就是花生比较黏人,总是喜欢坐她腿上让她抱,也总是喜欢拉着她的衣服。她知道花生年纪小,但还是希望我能多跟花生讲讲这个问题。
她随后又提到花生每次都不愿意主动参加集体运动,还问我花生是不是很喜欢看书,因为他总是在看书。最后,她说到花生最近有点调皮,总是和益之,还有其他几个男生在教室里故意大声喧闹。
我记得花生在托管班时,Molly老师常跟我说,花生是个特别聪明机灵的男孩,对老师的提问,他总是很积极地举手,每次外教和他说话时,他也都能听得懂;他会给爱哭的小朋友擦眼泪,还会安慰她,说“别哭,妈妈下班就来接我们了”;虽然刚开学那会儿,花生会一直黏着Molly,但后来当他和老师之间建立了安全感,他便在小集体里非常独立地生活了;花生很喜欢感统教室的活动器材,虽然做感统训练时,花生常常会害怕,但是只要Molly在身边鼓励他,他都会去勇敢尝试。我也从Molly发来的视频里,看到了那个可爱勇敢的小男孩。
可如今幼儿园老师眼里的花生,与Molly眼里的花生判若两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从没想过,花生会成为幼儿园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
我的脑海里还盘旋着老师刚刚提到的那个问题:你的孩子是不是很喜欢看书?
这真是一个让人纳闷的问题,爱看书怎么也成了一个问题?我实在想不明白。
而关于调皮,我想这对一个小男孩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他们并不是在打闹,也没有什么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完全可以巧妙而轻松地处理好。
比如可以采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巧妙地纠正他们的调皮行为;或者亲切地跟孩子们说等活动课时,大家再一起好好玩,上课时要看谁表现得好;又或者可以简单地将他们分开坐……
总之解决的办法很多,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但嘴上什么也没说。我知道幼儿园老师非常辛苦,我真心理解,所以不停地说:“辛苦老师了!”
接着这位班主任又对我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很需要父亲的陪伴的,平时让孩子多和爸爸在一起,可以做做运动,或去户外玩玩。我看你的性格也很文静,其实你可以多和某某还有某某某的妈妈们一起聚聚,她们都是比较活跃的人。”
我不记得老师提到的孩子的名字了。当时她的这一番话,让我瞬间惊呆了,继而感觉有一把刀猝不及防地扎进我的心,随之头晕目眩。
她的话直戳我的痛处,又让我喊不出声来,我只能那样呆若木鸡地与她对视。
我不明白,在花生开学前的家长见面会期间,我已向这位班主任提到过花生刚刚失去爸爸,如今,她为什么还要让花生多和爸爸在一起?
我文静,但我和谁交朋友是我的自由。老师的言外之意就是花生喜欢读书,不愿参加集体运动,都是因为我的文静,因此我就要多跟活跃的家长交朋友。
那一刻,我心如刀绞,悲不自胜,心中的酸楚汹涌而起,泪水一下冲到我的眼眶。我强忍着不让泪流出来,可是我知道我忍不住,在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之前,我选择了起身离开。
离开幼儿园后,回想刚刚发生的那一幕,我问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或许老师并不是有意的,毕竟这不是她的事,她也不可能记得那么多……
我一遍遍安抚着自己的情绪,我能做的也只有安抚自己了。比起自己的这些情绪,我更想了解花生的心理,想知道花生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我匆匆跑回了家。
进门后,我把花生拉到卧室里,然后抱在怀里问他:“花生,妈妈刚刚参加完家长会,老师有表扬你哟,说你是个听话的孩子,表扬花生很爱看书,你真棒!不过呢,老师也提出了花生需要进步的地方,比如花生要好好吃饭,也要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哟。”
说着,我松开怀抱,花生站在我面前,声音响亮地说道:“嗯!好的,我记住啦。”
“然后呢,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妈妈有点不太理解,所以我想问问你。老师说你很喜欢让她抱着你,你也很喜欢黏着她,你能告诉妈妈这是为什么吗?”
他迟疑着,没有回答我。我一直温柔地向他示意,希望他能对我说实话,于是他开口了:“因为我很想你,我想老师能喜欢我,所以我总是黏着她,可是老师总是不让我抱。”
说完他低下头拉着自己的衣角,一直把衣服往身上卷,两只脚也开始不自觉地晃动了起来。我能感到他的不安,当时我的心里真是揪心地疼。
他什么错都没有,他只是很想得到老师的爱,只是很想妈妈而已。他低下头的样子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可他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
我突然意识到,在幼儿园里,或许他因为这样的行为,已被老师批评过很多次,也被老师拒绝过很多次了。
我又把花生拉到我身边,牵起他的小手,擦了擦他委屈的眼泪,告诉他:“我亲爱的花生,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花生有很多爱他的人和好朋友,我们要做个开心的小朋友。开心的小朋友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皱眉头,也不要讨好别人,你能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吗?就是不要去强求每个人都喜欢你,你有妈妈和爸爸的爱,这是最饱满的爱了。而且你的老师没有不喜欢你,她只是工作很累,有时候会拒绝你。所以花生如果也喜欢她,就应该体谅老师,不要总是让老师抱。你可以继续看你喜欢的书,也可以和益之、Tina、Yoyo他们一起玩游戏。你在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好朋友,可以不用一直让老师陪你的。对待喜欢你的人,你要好好珍惜,对待将来可能不喜欢你的人,你也不用太在意,因为无论发生什么,妈妈和爸爸都爱你,都支持你。”
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花生到底能不能听懂这些,也是过了段时间后,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起:“妈妈,我已经很久没让老师抱我了哦,老师还夸我呢。”
后来,那个班主任体罚小朋友的恶劣行为被曝出来了,特别是她将不听她话的小朋友关进厕所,让家长们感到气愤和失望。
这样的行为,以前只在新闻里看到,没想到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我不敢想象,那么小的孩子,被老师粗暴地关进厕所里,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影响。
如果被关的是花生,哪怕只让他在厕所里站几分钟,我都无法让自己平静地面对这件事。
作为幼儿教师,爱,不该是最起码的师德素养吗?虽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每一个学生,但是应该明白,爱是最好的教育。
这样的行为,真的是太恶劣了,家长们组织起来,一起去学校反映情况。
我自然也去了,我对园长说:“老师的素质是一个学校的门面和招牌,一个素质差的老师,即使她是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但她的师德没毕业。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如果老师只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乖巧听话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想法!老师不能因为孩子调皮就进行体罚;对待单亲和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应该多一份关爱,而不是去推开孩子。如果老师能经常和家长沟通,多把心思放在教育上,也不至于会做出这样极端的事情。老师这样做,是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和不满,但这对于孩子们而言,可能将是他们一生的伤痛。如果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父母的角度想一想,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被这样对待呢?都是父母,为何不能多一份善良和包容呢?”
我从未当着花生的面数落过这个老师的不好,因为我始终不愿意让负面的情绪和语言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我只是告诉花生:“我们该回武汉的家了,妈妈会给你换一个幼儿园,你会认识更多的老师和同学。”
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也开始反思。生活里的磨难不会因为我刚刚经历死亡就停止,而将来的日子也不会因为我迈过死亡这道坎就会风调雨顺了。对于我的孩子,更不会因为他小小的年纪经历了那么多,就得到别人更多的疼爱。
在我看来天塌地陷的事,在别人看来终究只是我自己的事。只是,我没想到这样残酷的现实会来得这么让人措手不及,而且还发生在我最在意的孩子身上。
很多天里,我时常想起那位班主任曾说过的话。它像一把铁锤,在我心里一下一下地砸着,使我久久地陷于酸楚与伤痛之中。
我感到自己是那么软弱无力,痛心地自责着自己让孩子陷入这样的环境,自责自己没有更好地保护他。
同时,我也开始反思现状,看清现实。对待孩子的教育,我有自己的方式和理念。可毕竟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模式化的事件,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同,存在很多变化与不确定性,所以我也必须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这样才能和孩子一起更好地交流和相处,才能陪伴他更健康、更美好地成长。
与其期望别人能多给些照顾,或者少些伤害,倒不如让自己更勇敢、更强大起来。趁我还能为孩子遮风挡雨,我要给他足够多的保护和安全感。
与此同时,我也开始让自己更加快速地从悲伤中站起来。在我看来,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这样带着伤痛漂泊异乡,我可以避免在家乡触景伤怀,对我来说是一种治愈。可是,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我的孩子和父母将一直这样跟随我漂泊奔波,总不是长久之计,何况我们始终是没法扎根在这里的。
能不能走出困境,全在我自己,让孩子和父母陪我一起消耗,我是不是有点太自私了?
现在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让我们彼此都少了很多空间,也多了很多牵绊。
上大学后,我已经和父母分开生活了,说得再早一些,在我五岁前,我的父母已经让我学会独立。我今天能这样独立,是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的。
我并没有特别依赖我的父母,上大学后我自己照顾自己;结婚后,我和小忽独立居住,自己开伙做饭;生孩子后,我摸索着学会了怎么养孩子;如今教育孩子,父母更是没有插手的地方了。虽然如果我需要,父母便会放下一切来帮我,但我更希望他们去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
我更喜欢看到他们牵手旅行,磕磕绊绊、吵吵闹闹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不想他们一生都在为儿女操劳。
一个人不管经历什么,人生的每个时期都应该有独立的勇气,都应该好好地去面对、去珍惜。我的变故和遭遇,不该影响父母的生活。
我也希望若干年后,花生也能这样不干涉、不打扰我的晚年,让我能好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活的模样,应该是每个人心中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眼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