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棵饅頭柳

ZC相冊

字體:16+-

小夥子假期跟幾位“驢友”結伴下江南,一路上超快活。在蘇州,逛完寒山寺,發現寺外過河還有個楓橋景區,就進去再尋個大快活。

發現那楓橋前方岸邊,有個古人銅像,臥坐著,輕閉眼,擱在膝蓋上的右手,被摸得變了顏色。見有的遊人爭著去摸銅像那隻手,他和“驢友”豈甘落後,也紛紛去摸那手。想必摸了吉利。一路上,他們見到景點若幹處所,塔形香爐呀,放生池呀,總有人往裏頭拋“鋼鏰兒”,也都跟著拋;凡見別人去摸的,他們必摸。在道觀裏,他們隨口念出阿彌陀佛;在佛市裏,他們議論“萬聖節”的南瓜扮怪。

一路照相。反正各自都有數碼相機,相機電池耗盡,來不及回旅店充電,就權且用手機拍攝。在鏡頭前,他們的Pose一個比一個誇張,一個比一個搞怪。

那時一個旅遊團過去,銅像那裏遊人不多了,他們可以盡興拍照。小夥子一躍而上,躍到基座上那古人銅像的懷抱裏,歪倚著,咧嘴笑,一隻手還打出V形手勢,那邊幾個閃光,把他拍了下來。跳下銅像,笑作一團。

這時踱過來一位老先生,跟他們打招呼,重點瞄上了他,望著他說:“小夥子,高興啊!”他就知道那老頭會批評他不該跳上銅像,立馬主動說:“好啦好啦,不再上去就是啦!”老先生卻笑吟吟地,開始跟他們聊天:“喜歡這銅像啊?知道他是誰嗎?”“知道啦,古人啊,唐朝的,寫詩的啦!”有個“驢友”就哼了幾句歌星毛寧唱紅的《濤聲依舊》。小夥子高聲說:“我們都知道,他叫李白!”老先生笑了:“李白的詩當然寫得好,可是,這銅像塑的卻不是李白。塑的這位唐朝詩人叫張繼。為什麽在這裏塑他?你們剛才哼的歌,是把他當年寫的那首詩,抻麵條似的變化出來的。其實他寫的隻有四句,非常凝練。喏,那邊的詩碑上,就有他的那首《楓橋夜泊》。”小夥子說:“知道知道。能背能背。”他和幾位“驢友”就試著背,結結巴巴,隻有“夜半鍾聲到客船”一句全對。“這銅像塑得真不錯。”老先生引領他們圍繞那銅像,從幾個側麵指點他們欣賞。小夥子心裏愛聽,麵子上掛不住,插話說:“我們是自由行。我最煩導遊絮絮叨叨。遊人有權利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遊覽啦!”可是有幾位“驢友”表示願意聽老先生講下去。老先生藹然可親的話語最後還是征服了小夥子。老先生說:“你們應該在這裏拍照。那個旅遊團的成員,有的站在銅像一側,摸著他右手拍照,大體還說得通。詩人用手拿筆寫詩,摸著他手,沾點詩味兒……可是,還有更多的方式來拍照留念。比如——”老先生拿出自己的數碼相機,對小夥子說:“我給你拍張試試。拍好拍壞我都會當你麵刪除的。不過,要是我拍出的這個畫麵你喜歡,那我就用你的相機,給你拍下來。”老先生建議小夥子站到銅像右側,望著詩人,啟發他跟詩人進行超時空的心靈對話:“您為什麽認為江楓和漁火是在‘對愁眠’?那寒山寺的夜半種聲,為什麽讓您那麽憂鬱?人生除了享受快樂,難道咀嚼憂鬱也是一種精神生活嗎?”不知不覺地,照片拍下來了,拿給小夥子看,眾“驢友”也圍上去看,小夥子不想說什麽,隻是心裏有絲絲縷縷異樣的情愫旋動起來,那是他之前生命不曾有過的體驗。老先生把他那相機裏的試照刪了。“驢友”們紛紛按照老先生建議的路數用各自相機拍了照片。到最後,小夥子才把自己的相機遞給老先生,說:“您給我拍吧。”老先生拍完,在跟他們道別前又柔和地說:“到這種名勝古跡裏參觀遊覽,誰也不可能把其中的曆史、文化積澱一次性汲取完,但總歸還是多少能讓心靈悟到一點什麽為好。另外,提個小意見。你們之前照相,總喜歡擺出個V形手勢,V是英文Victory的簡寫,表示勝利。可是,參觀這樣的地方,包括欣賞自然風光,並不是打仗、競技,為什麽非擺V形手勢呢?我還注意到,你們原來幾個人合影的時候,有的人是手背朝外打出V來,哎呀,在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那可是侮辱人的手勢,形同罵人啊!年輕人,別生我氣啊!萍水相逢,咱們今後可是要相忘於江湖了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