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少年“堂吉訶德”

§盲人老大朱

字體:16+-

成年的盲人當然是“五保戶”。“五保”一定是一種鄉村的社會福利。是哪“五保”呢?那時候我太小了,真的不知道。我能記得的隻有一點,但凡“五保戶”,其實不是“戶”,他們都是孤身一人,住在“舍子”裏頭。“舍子”也就是棚子,整座房子沒有圍牆,屋頂像一頂草帽,直接就扣在地麵上。

回過頭來看,“五保”這個說法著實可笑了。即便是充滿了壯勞力的家庭,生計也通常“不保”。“五保”能得到什麽“保”呢?我所看到的“五保戶”大部分都是乞丐。到了臘月,“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們就在胳膊上起一個淘簍,淘簍裏隻有兩樣東西:碗,還有筷子。然後就上路了。

有一句話我一直羞於說出來,可是,說不說都是這樣:隻要一出現澇災,我的老家就會出現一大批的乞丐。成群結隊。

在我還是一個青年教師的時候(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每一年的寒假,返校的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樣的:“畢老師,春節期間我家來了許多人,都是你老鄉。”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很不舒服,我隻能盡我的可能笑得自然一些。

是四歲還是五歲,那一年的冬天我闖了一個什麽禍,我的母親逼著我認錯,我不幹。氣急敗壞的母親決定懲罰我,她拿起碗筷,裝在淘簍裏,隨後就把淘簍套在我的胳膊上。她把我推出去了。當著我的麵,我的母親關上了家門。我嚇得不輕,最終認錯了。四十多年過去了,這件事我依然記憶猶新。回過頭來看,即使是一個孩子,我的內心也有關於討乞的恐懼——那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事。

同樣是做乞丐,盲人的討乞就要複雜一些了。他不認路,他必須由一個孩子領著。聯係他們的是一根竹竿。

我在小學課堂上聽老師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