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春风

第一二九章 金亮家的烧烤店做大做强

字体:16+-

“别瞎寻思,我们俩好好的,啥事没有。”金亮马上打断他们瞎想。

“就是吧,她现在这个脑子里没别的事,天天就是这个特长班、那个辅导班,一个礼拜七天,我儿子有九堂课,这把我儿子折腾的呀。”

他捅捅肖勇智,“她的目标就是咱老妹儿,听说你要回来,特意叮嘱我问问你,当初咱老妹儿是怎么学习的。”

“那你还不知道,她小时候哪有这个班那个班的。她就是爱看点儿书,不管啥书,逮着就看,地上有个纸片她都得捡起来看看上头写的啥。她从初中开始就上图书馆借书看,一次借好几本,那书厚得跟砖头似的。必须得说,她学习好跟爱看书有直接关系。”

“我回去就这么跟她说,可别再折腾我儿子了。”金亮心疼得不行。

“对了,咱这片动迁,你家的店怎么办?是换个地方,还是等回迁再开呀?”肖勇智很关心这件事。

金亮犹豫了一下,道:“这事我还没决定,还在考虑。”

“你还犹豫啥,房子我都帮你找好了,租金贵是贵了点儿,但客流量大呀。”胖子急道。

肖勇智见金亮迟疑,便道:“这样吧,快中午了,咱们先找个地方吃饭,我请。”说着起身。

“咱别出去了,就在我公司吃吧,对面薛府酱骨的人我都熟,点了菜之后让他们给送过来,在这吃清净,还不耽误咱们说话。”

说着,拿起电话拨过去,一连串报了好几个菜名,操作之熟练看得肖勇智目瞪口呆,“你这操作,没吃过二十回我都不信。”

胖子嘿嘿笑:“他们家服务到位,你看这菜单,都搁我这玻璃板底下压着呢,你瞅着,二十分钟准送到。”

“这家店什么时候开的?规模挺大呀。”肖勇智透过窗户往外看去。

对面的酒店共有四层楼,灰底红字的招牌就有两层楼那么高。

门口停满了车,大门两旁穿着制服的保安笑脸相迎接待着客人。

“刚开俩月吧,老火了,天天客满,咱们现在点餐还可以,再晚半个小时你看看,都得在外面排号。”胖子羡慕地说。

“你们说,要是我家的烧烤店也干这么大,会有客人来吗?”金亮也看向窗外,迟疑地问道。

肖勇智和胖子齐齐转头望向金亮,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毕竟金亮家的店以前只有三间房,这可是四层楼,没得比。

二十分钟后,对面果然送餐来了,肖勇智付了钱。

一份浓油赤酱的大骨棒,锅包肉、鱼香肉丝、地三鲜、家常凉菜,酱焖嘎牙子。量大味美,哥仨掰开筷子开造。

“亮子,你刚才说要把你家的店做大,可是有什么计划吗?算过得投入多少资金吗?”肖勇智问道。

胖子擦了擦手上的油,追问道:“那可得不少钱,一年光房租水电就不低于这个数。”他伸出三个手指头比划了一下。

“我知道,所以我还在犹豫。”金亮放筷子,眉头微皱,接着讲述了事情的原由。

李齐去俄罗斯之前,托金亮照看妹妹李清,因此,金亮隔三差五就去批发市场李齐的店里露一面。

他每次都穿着制服去,在门口站一会,在屋里坐一会儿,再跟李清聊几句,让左右的商户和市场上的人都看清楚,李清是有人罩着的,谁也别打她的主意。

那天金亮和乔安娜一起去逛街,给儿子买了几样玩具,之后金亮拎着玩具去李齐的店里看李清,乔安娜则一个人继续逛街。

那天刚好是周末,人特别多,为了不影响李清的生意,金亮没进屋,跟李清打了个招呼就在店外面站着歇脚。

忽然,商场大门处一阵嘈杂,惊叫声此起彼伏,几个人顺着扶梯蹬蹬蹬地往上跑,把扶梯上的人挤得东倒西歪。

此时批发大厦里人流密集,活动空间窄小,那几个人一冲过来,逛街的人立马乱了起来。

金亮一见不好,这种情况极容易引起踩踏事件,他马上高喊道:“大家不要乱跑,原地靠墙站好,屋里的人不要出来!”

在他的连续呼吁下,人群逐渐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拎着皮箱的中年人朝金亮扑了过来,一把抓住金亮的胳膊,直喊救命,一听说话是个南方人。

追过来的人见金亮穿着警服,迟疑了一步。

那南方人躲在金亮的身后瑟瑟发抖,颤着声说:“警官救命啊,他们抢劫。”

追来的两个人不死心,对视一眼,冲金亮道:“我们江湖事江湖了,警察也管不着,识相的趁早让开。”

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把弹簧刀,跃跃欲试就上往上冲。

周围逛街的人都吓坏了,呼啦一下往外撤去,金亮和那个南方人被空了出来。

紧要关头,金亮一手护着身后的人,一手指着对面的两个劫匪,喝道:“竟敢当众行凶?站住!放下武器!”

两人下意识地想要按金亮说的做,但马上反映过来,这里可不是公安局,胆子又大了起来,用刀指着他们道:“他欠我们钱,我们是来讨债的,私事不用警察过问。”说着就往上冲。

金亮急中生智,伸手从袋子里掏出刚给儿子买的仿真玩具枪,“咔嚓”一下上了膛,对准两个歹徒喝道:“放下武器,蹲下,双手抱头。”

这种时刻,歹徒哪里知道金亮掏出来的是真枪还是假枪,只以为自己倒霉碰上了硬茬子。

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慢慢蹲下来。

“把刀放到地上,推过来!”金亮用枪逼着他们,冷冷地喝道,有如一尊杀神。

这时市场的几个保安慢慢围拢过来,派出所的警察也赶了过来,两个歹徒见自己已成瓮中之鳖,像泄了气的皮球,束手就擒。

被金亮救下的南方人一个劲儿地拉着他道谢,非要请金亮吃饭。

金亮推辞不过,只好带他去了自己家的烧烤店。

俩人左手啤酒右手肉,天南地北地聊开了。

那个南方人叫谢启荣,是个商人,是来收货款的。

哪知被人做了局,这边钱刚拿到手,那边就有人跟稍儿,不惜要他的命也要把钱留下。

他人生地不熟,急中生智只管往人多的地方跑。

正跑着,突然看见穿着制服的金亮,他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直扑过去。

谢启荣千恩万谢,说金亮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要不是遇到了他,自己很可能人财两失。

金亮不以为意,只说是自己职责所在,让他不必放在心上。

谢启荣劫后余生,心情畅快,感谢金亮的同时还不时夸赞这家店的烧烤好吃,这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潇洒感觉真是好啊。

那天,谢启荣已经喝得大醉还没忘记结账,他叫服务生埋单时,小伙子告诉他,自家老板吃饭不用付账。

谢启荣这才知道,原来金亮不想让他请客,把他带到自己家的店里了。

第三天,谢启荣来找金亮,交给他一份企划书,上面写着自己投资入股,金亮技术入股,合作开办一家大型烧烤店。

里面还写着烧烤店占地一千平米,采用成熟的酒店管理模式,聘请职业经理人打理。

“我这不是不干活白拿钱吗?”金亮死活不同意,“我可不能占你这便宜。”

“这怎么是白拿钱?”谢启荣正色道,“你的观念太老旧了,得改。技术不是钱吗?人脉不是钱吗?客源不是钱吗?这些都是你的资源啊。”

“不行不行,这太不公平了。”金亮还是不同意,人家出的是真金白银,自己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见说不通,谢启荣无奈,只好改变策略。

他趁白天金亮上班时到烧烤店蹲点,金叔金婶见他跟金亮一起来过,对他十分客气,有问必答。

食材怎么选,调料怎么配,火候怎么掌控,啥都没瞒他,后来又聊到这片房子马上就要动迁,他们的生意可能要停了,等过两年搬回来,老两口年岁渐长,再这样起早贪黑地干恐怕身体会吃不消。

闲谈中,谢启荣了解到,这家烧烤店虽小,但金叔金婶付出了极大的精力,货真价实,绝不糊弄。

十余年经营下来,已经成了厂区这片的金字招牌,受到周围居民极大的欢迎。

他们把这当成一个放松休息的老地方,三五好友,七八瓶啤酒,十余根肉串,就是一个舒心的晚上。

尽管近几年烧烤店越来越多,可金亮家的店生意却丝毫不受影响,从来都是人等位,没有位等人的时候。

真要是不开了,不光老两口遗憾,老顾客也会觉得缺了儿点啥。

“二老有没有想过租间屋继续做?”谢启荣问。

“想过,怎么没想过,一来呀租房子成本高,我们本来就是小本经营,利润低得很,交了房租就没多少赚头了。二来呢儿子心疼我们辛苦,想借机让我们干脆退休,享轻福。”金叔说着话,手上还不停地忙活着,新进的青菜新鲜水嫩,他一根一根仔细地摘着。

“又不是七老八十干不动,那么早退休干吗?”金婶道,“这人呐,不能闲着,一闲病就找上来了。再说,孙子还小,花钱地方多,我们多挣一个就能给他们多补贴一个,全靠亮子的工资哪够啊。”

乔安娜生完孩子后上了一段时间的班就没再去了,办了下岗,专心在家带孩子,白天有空时就来店里帮忙。

谢启荣看看质朴实在的老两口,再看看漂亮勤快的乔安娜,心里越发觉得这家人靠得住,值得自己投资。

他再次找到金亮,请他答应跟自己合作。

除了之前提到的配方、人脉、资源等,店里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金亮一家操持,这也是分成的原因之一。

自己生意很忙,烧烤店开起来之后,自己一年只能来一两次,住三五天,年底白拿分红。

他又适当地说起金叔金婶不舍得让店停掉、乔安娜很适合做大堂经理的事。

一方有诚意,一方有感情,最后谢启荣和金亮达成合作,开一家既保留了原本的风味特色,又时尚舒适的新式烧烤店。

多年后,金亮家的烧烤店成为哈市的知名品牌,开了三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