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被杀了一万次

第一百零七章   多说无益

字体:16+-

杨任转头看去,见到是自己的兄长杨昂。

“杨任,你率人去用木石顶住关门。”杨昂命令道。

待杨任下去后,杨昂又对属下说道:“准备箭矢、滚石、檑木,我看汉军要如何以血肉之躯冲关。”

平南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先锋部队就穿过了陈仓道,出现在了阳平关前。

这样的速度,即使有人前往汉中通传消息,也无法抢在在秦川之前抵达。

因此对杨昂杨任来说,这一支汉军出现的非常突然。

不过杨昂并未慌张。

汉军从西面而来,那边是狭窄的谷道,大军无法展开,只能从正面仰攻,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你去沔阳向治头大祭酒张卫求援,让他将县中郡兵派往关城。然后再调些祭酒、鬼卒,率一千民夫,往关城运送箭矢、粮草,以备固守。”

杨昂看着正在忙碌地准备守城武器、器械的士卒,对身边亲卫命令道。

沔阳就在阳平关以东的汉水边上,与关城相距极近。

所以张鲁留在这里的两千兵马,大部分都驻守在阳平关中。

因为即使敌方千辛万苦地绕过阳平关,去攻击沔阳,这边也能很快地出兵支援。

何况想要绕过阳平关,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要么就得在阳平关以西的数十里处,度过汉水,进入南面的群山,从山中攀爬穿行,抵达定军山后再走出来。

要么就得从阳平关前,爬上北侧的走马岭,再想办法克服崎岖的山路和陡峭的悬崖,从山上绕过阳平关。

然而走马岭上面,杨昂也早已在半山稍微平缓处,布置了两屯部曲守卫。

想要沿着山道攻上去,需要迎着山上守军的箭雨,爬上比阳平关关城还要高上数倍的陡坡,并从低处向高处击败守军。

在杨昂看来,这比直接攻击阳平关还要困难。

至于从阳平关左右绕过去,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阳平关并不是一座城,而是一道关。

简单地说,就是阳平关是一道北面连接着走马岭,南面直抵汉水的城墙,只是比普通城墙多了屯兵之所。

除了从关门中通过,附近并没有第二条能绕过去的道路。

即便如此,杨昂也没有掉以轻心,还是让人去向坐镇沔阳的张卫求援。

虽说张卫那里只有数百郡兵,但若想要坚守关城,离不了器械物资的供应。

所以这同时也是向张卫报信,他才好组织人力准备后勤供应。

汉军很快就到了关前,不过因为道路狭窄,一字只能排开数十人。数千人的队伍,在阳平关之前,沿着汉水旁边的道路,拉成了长长的一列。

“马”字大旗摇曳着来到汉军最前方,一位弱冠之年的将领走到阵前。

他身穿锦袍,不过这锦袍有些脏了,还裂了几条大口子。

这个看起来有些狼狈的年轻人,嘴角生着几个火泡。

他高声对关上喊道:“这里是平南将领、右扶风马腾的先锋军,我乃偏将领马超。尔等见到我朝廷大军,不开门迎接,难道是想造反作乱吗?”

“我是汉中太守张鲁手下将领,不识字,也不认得你们。山中羌人常冒充汉民,入平地劫掠,我无法分辨。

不如你们在此等待,我去通报张太守,等他来查看你们真假如何?”杨昂道。

“装疯卖傻!看来你们是铁了心要反叛朝廷。多说无益,你可敢出关与我一战?”马超怒喝道。

“在太守到来之前,我不会与你作战的,以免误伤友军。”杨昂摇头道。

“马将领,按原计划攻城吧。”秦川对马腾道。

马腾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十余位将校和先登勇士说道:“这些天我嘴里都在冒火,拉屎都拉不出来了。”

“废话我就不多说了,打不下来阳平关,就算你们还能活命,也要回头去吃‘高营养炒面’;如果你们想赶紧吃上米粟菜蔬,就给我死命地打!”

“打!”

“破阳平关,喝粥吃菜!”

“宁死不吃高营养!”

众军士气高涨,都憋了一肚子火。

这是真火,大多数人嘴边都生了疮溃;乃至便秘的症状,也有不少。

“他们想干什么?”

杨昂满脸疑惑,看着汉军在十余位将校的带领下,开始攀爬关前的走马岭。

“难道他们想从走马岭上绕过关卡?”杨任也感觉有些奇怪。

“这怎么可能?就算他们带了绳索,能够从山上缒下,我们也可以从关中增援沔阳啊。”杨昂沉吟了起来。

“现在怎么办?我们要不要出去厮杀?”杨任问道。

“不。继续紧守关城,命士卒放箭。”杨昂沉声道。

关上士卒开始对着爬山的汉军放箭,不过距离有些远,造不成多少杀伤,只能略为骚扰。

“山上那两屯人马,能不能挡住这些汉军?”杨任有些担心起来。

“就算不能挡住,也能杀伤许多。到时候他们剩下一群残兵,在我们和沔阳的夹攻之下,只有死路一条。”杨昂似乎在给兄弟打气,也同时坚定着自己的信心。

他们的关城虽然连接着山体,但并没有联通的道路,而是一片陡坡。想要支援走马岭,也需要出关沿着陡峭的山道爬上去。

汉军爬山的只有数百人,剩下的两千多人,在“马”字大旗的率领下,停留在关城一箭之外等待。

自古以来,攻城都是个艰巨的任务。

守军仗着地利,常常能杀伤十倍、数十倍的敌人。

果然,走马岭守军开始朝山下推动滚石。

山上虽然不利运输,但石头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守军早已储备了许多。

“轰隆隆。”

连接不断的石块向下滚落,声势惊人。

而那些汉军毫无惧色,紧紧跟在为首之人的身后。

当石块比较准确的沿着道路滚来时,那为首的将领便领架起一张厚重的木筏,在自己前方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反坡,身后的人一起趴下。

石头“轰”地撞击在木筏上,按理说下面的人应该无法承受,会被压成肉酱。

却见那木筏纹丝不动,竟硬生生改变了石头的滚落轨迹,或从汉军头顶飞过,或飞出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