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羌汉,只要不听朝廷号令,敢带头作乱,其首领都一概诛杀。”秦川道。
“太傅,你这想法有点太……简单了吧?你杀了一个、两个,始终会有其他人出来领头;若是全部杀了,那和我的说法又有何异?”
段煨差点说出“太天真”几个字,不过想到对面乃是当朝太傅,硬生生临时改了口。
“忠明、张辽,你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有人冒头你们就打掉,其他的事就交给其他人去做吧。至于能不能有效,我也说不准,这次重开西海,就当也是一次‘试点’好了。”
秦川不打算再讨论下去。
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
秦川有了些想法,但此时万里长征还未开始,纸上谈兵终是空耗,一步步做下去,才能知道可不可行。
“张辽,你亲历了雅苑示范新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这五十名‘支边干员’,还要劳烦你多加看顾。”秦川又向张辽嘱托道。
“请主公放心,我必护他们周全。”张辽拱手道。
“恩,除了保证他们的安全,若他们有什么其他困难,你也要尽可能帮忙解决。”
“是。”张辽道。
随着段煨、张辽出发的第一批民夫,有一万出头,主要是帮大军运送粮草。
到了此时,还留在陈仓继续往前铺设道路的民夫,连同他们的家眷还有十万出头。
在此后的汉中之粮抵达后,将会有更多人陆续出发,带着粮草前往金城,并且大部分会成为那里的新居民。
当然,汉中的粮食不可能全部用于金城,其他地方也很缺粮。至于如何调度,秦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田丰。
田丰手中也有不少掾吏,“均输”本来就是合格吏员必须要掌握的数学知识,若是连这点粮食都分配不好,那要他们何用?
不过就在秦川打算带着裴谊等人回长安,组建起“矿产资源部”时,遇到了一点意外。
“太傅,我的弟子傅详也擅长堪舆测绘,将作大匠右校令华伍,也恰好精通《管子》、《卝说》,有他们去为你主理矿事已经足够。”裴谊言辞恳切地说道。
“明礼,西海我们并未纳入手中,此去危险重重。你就算想去,也可以再等两年,何必急于一时?”田丰劝道。
原来裴谊得知秦川真的打算“重开西海”后,按捺不住心情,竟打算尾随段煨一同前往,想要第一时间去见证和记录这块失而复得的土地。
“还请太傅允我。”裴谊没有接受田丰的劝告,只对秦川深深一揖。
秦川打量着这个三十出头的男人,心中权衡着得失。
裴谊名不见经传,在此之前秦川毫无印象。
如果是在原本的历史中,这样的小官,可能并没有展露才华的机会。
毕竟大家都在为了吃饭和争抢地盘奋斗拼杀,这种文不能理政,武不能骑射的吏员,恐怕在献帝的数次迁移中早就被放弃了。
但对于秦川来说,裴谊的作用就很大了。
比起不那么急需的西海地图,不管是铁矿还是煤矿,现在已经到了缺乏的地步,按说更需要裴谊在这方面发挥作用才是。
而且确如田丰所言,西海一带的情况现在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对裴谊来说,实在是有些危险。
该不该让裴谊去呢?
“行,既然明礼有此志向,我理当支持。”秦川深思之后,点头答应了裴谊的请求。
“谢太傅恩典。”裴谊再次致以谢礼。
“不用客气。明礼此去,也要注意安全,因此我打算给你拨二十名亲卫,再携带足够钱财,以免困于旅途。”秦川道。
“太傅不可,兵刀、钱财都是招灾之源,带的多了反而会惹来横祸。”裴谊却摇头拒绝。
“这……”这就让秦川有些尴尬了。
他对自身安全一向十分在意,不是很能认同裴谊这种把安危寄托在他人善恶之间的想法。
但孤身出行,而且还是在地理、人文环境都十分恶劣的边塞,显然也不是裴谊能做到的。
于是折衷之下,秦川为裴谊派了十名亲卫,用于携带补给和文具。
“我出发之前,会为太傅留下一件礼物。这样就算此后不能归来,也能略偿太傅之恩。”裴谊承诺道。
“我很期待。”秦川点头道。
“这些都是于九月便收割了的稻谷,需单独存放,切不可与其他稻谷混杂。”李善仁郑重其事地对儿女们叮嘱道。
“让我在上面写上字,以作标记。”李善仁的小儿子李柱自告奋勇地说道。
他参与了夜校的学习,已经能写出上千个常用字了。
“好。”李善仁点头道。
于是李柱拿来竹笔,看了看觉得不太合适,干脆直接用手指蘸着墨水,在布袋上写下了“九月稻”三个大字。
李善仁将稻谷小心地收藏起来,说道:“这是我们家费尽全力保存下来的一点粮食,但决不可拿来食用。晚上还是熬点菜汤,加一些豆粕在里面吧。”
今年的旱灾、蝗灾,雅苑示范新村也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但并无一人直接死于饥饿。
按理说李善仁曾被秦川任命为“选稻吏”,每月有十二斛俸禄,一家十余口人吃饭是没问题的。
不过那些粮,李善仁大多都捐了出去。
当初秦川命雅苑示范新村往长安运去豆粕、麦麸之后,顾红妆第一个把自己攒下来的所有粮食捐了出去。
紧接着沙小宇、各工坊“厂长”、村中掾吏等,都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赠。
李善仁也曾犹豫了一下,但在听了别人传来顾红妆的话之后,他也咬牙把粮食都捐了。
顾红妆是这样说的:“如果没有秦将领,我们早已是土里的一捧白骨。如今他有了难处,我能帮他的也就只有这点儿了。”
这话十分朴实,只是最简单的知恩图报,却让李善仁深以为然。
“要是秦将领度不过这个难关,你们以为家里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李善仁这样说服了反对的老妻和家人。
实际上,他并不知道这些粮食能不能帮到秦将领,也不知道会用于何处。但不管是管谁想要起事,总是离不了粮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