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都天子

第三百零四章、以死直谏

字体:16+-

见秦风一时没有说话,蒋沛中这个愣头青竟然就直接奔着燕子奴去了。

“我太祖爷从立下祖训,其言明阉党不得干政,今日这燕子奴,扰乱朝纲,祸乱朝局,依臣等明言,理应将其处死,再不济也该贬出京师,永不录用!”

蒋沛中这番话几乎是指着燕子奴鼻子说的。

他将对于燕子奴的轻蔑展现得淋漓尽致,这被人指着鼻子骂阉党,就算脾气再好也未必能够受得了。

燕子奴也不例外,要不是朝堂之上不好发作,他恨不得出手一掌将蒋沛中这个腐儒给击毙了。

秦风听后也是头疼无比,自己如今能够倚仗最强的力量正是这燕子奴,所以自己无论出于什么考虑,也都要维护他。

想到这里,秦风手掌猛地发力攥紧龙椅扶手。

“好了,此事朕自有决断,诸位爱卿,此事日后休得再议!”

“圣上!宦官干政乃是亡国之兆,古今共鉴,所以还请圣上务必严惩燕子奴!”

听到这话,秦风的脸色难看至极。

这世上还真不缺这不识好歹的人,自己的话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他竟还敢在此咄咄逼人。

“蒋侍郎,怎的,朕的话你是听不明白吗?朕说了,此事不得再议!如今,朕念你一片衷心,且不和你一般计较,你若是再敢声张,小心你的脑袋。”

蒋沛中说到这里,当即一撩朝服跪在了秦风的面前。

“皇上,臣居于此位,食君之禄,理当为国分忧。虽死,志亦不能改!今日圣上若执意要纵容这阉党,臣愿以死谏之!”

听到这里,秦风的脸色早已经难看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紧咬牙关,看着面前这不知好歹的蒋沛中,与此同时,秦风的目光也不由自主的落到了那内阁首辅韩鞅的身上。

可韩鞅此时双眼紧闭,一副老神在上的模样,看模样他丝毫没有说话的意图,哪怕秦风此时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却仍不予理会。

无奈,秦风只能自行处理面前这焦灼的局面。

“蒋侍郎,朕的话,你是没有听见吗?朕说了,此事谁都不要再予以过问。”

“皇上,我等在朝为官,岂能不会天下计,难道皇上真的要做那无道的昏君吗?”

蒋沛中一边说着,一边磕头。

此时他额头上所流出的鲜血,已经浸透了地上的宫砖。

秦风忍无可忍,伸手一拍龙椅直接站了起来。

“大胆的奴才,朕一忍再忍,而你却步步紧逼,全然不念朕一片为国为民的苦心,既然你想做以死明志的谏臣,那就去死吧,朕不会拦你。”

听到这话后,所有人的脸上都浮现出来了一丝错愕。

只有蒋沛中含泪苦笑。

“唯愿吾皇基业,千秋万代,永世相传!”

说完,蒋沛中揽起下身衣摆,而后直接站起身来,他对准了金殿之上那根盘龙玉柱,而后一个箭步冲出,随即直接一头撞死在了大殿金柱上。

蒋沛中抱着必死的心思,所以撞柱之时,也是使出了十足的力气。

只听见砰的一声,蒋沛中的头颅直接裂开,鲜血顺着金柱缓缓流淌。至于蒋沛中那瘦削的身躯此时则是靠着金柱缓缓倒下。仰面朝天,再无生机。

这一幕算是吓傻了在场的所有人。

因为他们原以为这蒋沛中如此作为,只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已,但谁成想他竟真的连命都能不要。

秦风看着这一幕,愤怒要远远大过震惊。

朝堂之上,被自己的臣子如此羞辱,这无论是换做谁都不能忍受的了。

秦风此时额头上青筋暴起。

“好!好!好!你既然想要以死来证明朕是个昏君,那朕也成全你!”

说完,秦风转头看向燕子奴。

“燕子奴!”

“奴才在!”

“将这蒋沛中的尸体带出去给朕枭首!且派兵抄没其家产,男子羁押充军,女子变卖为奴。谁敢再议,形同此僚,退朝!”

此话说到这个地步,满朝文武也再不敢多说什么。

只见蒋沛中的尸体,被一群士卒拖拽出殿,此时倒也难免有些显得凄凉。

满朝文武见此无不战战兢兢,但碍于秦风威仪,众人也不敢多言,只是一个个都长叹不已。

秦风怒而退朝,燕子奴看着这朝堂上的将相公卿,不由冷笑不已。

“诸位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吧,操心伤神,指不定会短命呢!哈哈哈哈!”

燕子奴看着这朝堂官员,仰头笑道而出。

他这一举动则是气的这一朝官员一个个跳脚大骂,暴跳如雷。但是对于燕子奴而言,这般举动却丝毫不亚于过耳清风。因为倚仗皇权,他也不认为这些人能够带来什么威胁。

等燕子奴走出皇宫之后,一班朝臣瞬间围到了韩鞅的身旁。

“首辅!首辅!奸党乱国,对此您怎可一言不发啊!”

韩鞅闻言,扭头看着身旁的官吏。

“郑左使,你既然如此不忿,先前圣上在朝,你为何一言不发呢?”

“你是当朝首辅?你不说话,难道还指望我们出头吗?”

“你若愿意当忠臣留美名,就应效法蒋侍郎当朝死谏。可你既没有这种做清流效死的胆子,就该苟安衣食,而不是冲我如此犬吠。至于我这首辅该如何做,想必也不用你来教,你若是觉得自己有这个能耐,老夫也丝毫不建议退位让贤。”

韩鞅这一番话,让面前这个郑左使瞬间冷静了下来。

因为他此时总算是想起来了,面前所站着的这位内阁首辅,可算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燕子奴难惹,但和这位首辅相比,怕也算不得了什么了。攀扯了燕子奴只是杀一人,但是要攀扯了这位首辅,怕要九族夷灭,血流滔滔。

郑左使伸手拭去额头冷汗。

再看向韩鞅时,眼中满是畏惧。

但好在韩鞅此时并不准备和面前这位无知小吏一般计较,他先前一直沉默不语,是因为摸不准秦风的态度。这些朝臣谋的是一时之快,但是韩鞅心中却装着满盘大旗。